楊燕
摘要:在本文中,分析了初中體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以及運用興趣教學法的意義,并提出了初中體育教學運用興趣教學法的對策。
關鍵詞:興趣教學法;初中;體育教學;運用
引言:開設初中體育課的主要目的是讓學生強健體魄,實現德智體全面發展,提高綜合素質。眾所周知,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要順利進行體育教學,必須首先激發學生興趣。隨著教育教學改革的不斷開展,對初中體育教學的要求日益提高,若是仍舊應用傳統教學手段,必定會對教學效率與質量造成嚴重影響,在初中體育教學中運用興趣教學法刻不容緩。
一、初中體育教學運用興趣教學法的意義
(一)調動學生積極性與主動性,提高認知能力
將興趣教學法應用于初中體育教學中,可以有效激發學生體育學習的興趣和熱情,充分調動參與體育教學的積極性和自覺性。學生為更好參與學習,通常還會自覺觀摩體育賽事,并體會與感悟實際生活中所蘊含的體育奧秘,從而激發對體育學習與活動的喜愛和熱情。通過深入了解與積極參與體育活動以及人事體育任務,讓學生明白體育不僅是一項運動,還有很多人生哲學和道理蘊含其中,由此使其認知能力得到有效提高,進一步豐富和完善學生的情感精神世界。
(二)激發學生潛力、提高耐力并樹立信心
如果學生對某種事物有興趣,必定會積極了解和參與,并且使其思維進入最活躍的狀態,當開展該項活動時,為不斷驗證實踐效果,將逐漸激發學生潛力。在體育學習方面同樣如此,通過激發學生學習體育的興趣,調動其積極性,使其主動參與到體育活動中,進而全方位激發他們的潛能,盡全力做好教學任務。利用這一舉措可以帶給學生非常大的成就感,體會到成功的樂趣,從而幫助其樹立自信心。
二、初中體育教學運用興趣教學法存在的問題
(一)有待完善課程設計,興趣點欠缺
在目前的初中體育教學中,其它學科對教學活動設計產生較大影響,在課程設計方面尚未形成具備學科提點且相對獨立的方法。仍舊沒有從根本上不受體育傳統教學方式影響,而很多初中體育教師在教學中還是應用傳統教學方法,不利于激發學生體育學習興趣。初中體育教師仍舊比較忽視激發學生興趣及其教學需求,而且不能準確、詳細分析學生的體育心理,因此無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不能使其主動參與到體育學習中。在設計課程時,體育教師沒有考慮到學生的興趣,他們的目的僅僅是體育鍛煉與競技性,導致學生興趣和熱情得不到有效激發,在教學中往往學生都處于被動地位。
(二)體育興趣教學效率差
在過去開展初中體育教學的過程中,只有極少體育教師還會考慮學生學習興趣,所以教學通常都是以整體性為出發點,對其個性需求十分輕視,由此導致教學效率差。對于初中體育課程教學的重要性,大部分體育教師并沒有一個正確、清晰的認知,普遍存在自己高興便參與不高興就退出的現象。由于這部分因素所產生的影響,導致體育課受重視程度逐漸下降,從而導致不少體育課被文化課所占領。除此之外,部分文化課教師比較輕視體育課,某些班主任在體育課的認知上也有所偏差,為提高文化課成績,很多時候都會占領體育課,用來上自習學習文化課。
三、興趣教學法在初中體育教學中的運用對策
(一)自由組合不同興趣小組
眾所周知,初中階段是所有學生身心發展一個關鍵時期,具有十分鮮明的個性,故而在體育課上的興趣點差異較大。當應用傳統手段開展初中體育教學時,往往語數外三門文化課都會對其造成較大干擾,長時間應用傳統放羊式教學模式。
對此,在初中體育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將學生興趣作為一項重要考慮因素,允許學生以自身興趣和意愿為依據,自由組合各種興趣小組,進而開展體育鍛煉。由此可見,利用這一舉措有利于培養學生之間的感情,并且可幫助營造良好的課堂教學氛圍,充分調動學生體育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其在感興趣的體育活動中提高身體素質。在進行實際操作時,體育教師還可以選用跳遠與扳手腕等對抗性較強的項目,通過競爭增強學生的競爭意識。
(二)利用游戲化教學模式
對于學生而言,初中階段至關重要,是其從幼稚向成熟過渡的重要階段,而游戲化教學模式的應用可以有效激發學生興趣。體育教師必須對這點有清晰的認知,善于在體育課堂教學中運用游戲教學法,用游戲形式呈現課堂體育活動,提高學生興趣,調動他們課堂表現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例如初中體育教材中“鐵餅投擲”這一項目,教師可以把它呈現為“打飛機”游戲,將所有學生分成三部分,一部分扮演射手,另一部分扮演轟炸機,其它的做裁判[1]。該游戲是讓前兩者站在相距一定距離的兩側,對比其投射距離,從而判斷出勝利者和失敗者。在游戲教學中,學生興趣能夠得到有效激發,進一步拓展其思路,增強學生創新意識,并提高他們的自主性。若是有條件,盡可能讓體育活動表現形式與內容更加豐富多樣,加強體育課教學的趣味性及娛樂性等,營造輕松愉悅的課堂教學氛圍。
(三)開展主題化情景教學活動
在體育方面當下有很多熱點項目,初中體育教師可以選用部分項目,在此基礎上組織趣味性較強的體育教學活動,盡全力激發學生體育學習興趣,充分調動參與體育活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然后,教師可以以學生興趣及身體素質等為依據,為學生提供針對性較強的指導,幫助他們安排適合的體育項目,盡可能提高激發其潛能[2]。
通過主題化情景教學活動的開展,能夠使學生主觀能動性得到充分發揮,促使其設計體育活動。比如“蛙跳”這一項目,在學生耐力與體力方面有較高要求,通常學生對此項目并無興趣。但該項目作用較大,能夠提高學生身體素質,所以在體育課堂教學中教師可進行有效應用。利用“青蛙過河”這種實際生活情境結合體育活動,將所有學生劃分成各個小組并未其分發幾個圈作為“荷葉”,然后學生可自由設計“蛙跳”形式[3]。
總之,初中體育教師應根據學生情況開展課堂教學,將各項興趣因素的作用發揮到最大,激發學生體育學習興趣和熱情,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并實現強身健體的目的。
參考文獻:
[1]徐海松.興趣教學法在初中體育教學中的運用分析[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8,15(12):120.
[2]孫偉.初中體育教學中興趣教學法的整合實踐嘗試[J].課程教育研究,2018(43):194.
[3]祝啟華.淺析初中體育教學中興趣教學法的運用研究[J].當代體育科技,2018,8(27):134-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