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登嵐
[摘要]目的:研究孕產婦實施心理護理干預在產時保健中效果。方法:選擇2017年3月5018年4月我院接受的86例孕產婦作為研究案例,分組后給予不同護理模式,一組進行常規護理,另外一組進行心理護理,護理后對比結果。結果:在本次研究中對比兩組孕婦的整體護理滿意率,將其作為重要的衡量指標,觀察組的滿意率95.3%,對照組的滿意率74.4%。對孕產程、產后2h出血量指標分析,觀察組的各項數值范圍低于對照組。結論:在產時保健護理中對孕產婦進行心理護理,整體效果明顯,能達到理想的效果,促進患者恢復。
[關鍵詞]孕產婦;心理護理;產時保健;應用效果
[中圖分類號]R4731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5249(2019)15-0181-02
孕婦在分娩的過程中,為了保證生產質量和安全性等,需要明確產時保健護理的各項措施的落實。在產時保健護理的過程中,采用心理護理的方式可行性高,可以最大程度改善生產分娩情況,改善孕婦自身的惶恐和焦慮等心理。適當的心理安慰和鼓勵后可以促進患者的恢復。為了分析孕產婦實施心理護理干預在產時保健中效果,選擇86例孕產婦作為研究案例,分組后給予不同護理模式,一組進行常規護理,另外一組進行心理護理,護理后對比結果。詳細的護理結果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擇86例孕產婦作為研究案例,分組后給予不同護理模式,一組進行常規護理,另外一組進行心理護理。對照組:年齡范圍在20-38歲,均數(28.6±0.5)歲。孕周在3941周之間,孕周均數(40.2±9.2)年。觀察組:年齡范圍在21-38歲之間,年齡中位數31.5±0.5歲,孕周在3941周,平均孕周(40.5±9.2)周。綜上所有資料可知,兩組患者資料可以分析和研究,差異不明顯(p>0.05),排除存在并發癥的患者。
1.2方法:在本次研究中對照組實施的是常規性的護理方式,嚴格按照現有的流程要求進行,給予孕婦適當的安慰和鼓勵,保證能順利接受保健護理指導。
觀察組實施的是心理護理方式,如下:
(1)建立良好的醫患關系:產婦人院后,可能對醫院環境感覺到陌生,甚至出現孤獨和恐懼等情緒,醫護人員需要熱情接待,由專業的人員講解分娩的基本知識和注意事項等,產婦需要做好準備工作,增強信心。必要前提下了解產婦自身的需求,盡量滿足實際要求,贏得醫護人員的信任。
(2)第一產程的心理護理:在整個過程中需要專人進行陪護,對整個產程的實際進展進行觀察,此外需要測胎心音,對產婦的生命體征進行觀察。必要的前提下讓產婦休息好,鼓勵產婦在宮縮間歇的過程中食用容易消化的食物,確保供水合理。最重要的是鼓勵產婦離床下地活動,適當分散注意力,促進產程,最重要的是對產婦對分娩知識的掌握,便于順利進入到第二產程。
(3)第三產程的護理:胎兒娩出后,需要告知嬰兒已經安全降生,用贊美的語言描述嬰兒的頭發、身長和相貌等,調動產婦的自豪感以及滿足感。此外產婦可能存在情緒激動的行為,對子宮收縮產生影響,甚至存在宮縮乏力的現象。需對子宮收縮進行調節,另外一方面給予收縮劑強化宮縮,預防產后出血的出現,必須注意的是進行安慰指導,叮囑不要過分激動,告知母乳喂養的對應知識。
1.3指標分析:對兩組患者的整體滿意率以及孕產程、產后2h出血量指標分析。
1.4統計學處理:使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計數資料比較采用兩獨立樣本x檢驗,計量資料比較應用兩獨立樣本t檢驗,檢驗水準=0.05。
2.結果
2.1對比兩組患者的滿意率指標:在本次研究中對比兩組孕婦的整體護理滿意率,將其作為重要的衡量指標,觀察組的滿意率95.3%,對照組的滿意率74.4%,觀察組滿意率高,對比差異突出,如表1:
2.2兩組患者的孕產程、產后2h出血量分析:在本次研究中對孕產程、產后2h出血量指標分析,觀察組的各項數值范圍低于對照組,對比結果差異明顯,如表2:
3.討論
心理護理模式是當前應用廣泛的一種護理模式,以患者為中心,適當的護理指導后能減少不良反應。心理是人腦對客觀現實的真實反映,孕婦產容易出現明顯的應激反應。根據調查可知,多數產婦心理負擔比較大。針對臨床護理保健的具體情況,需要做好護理指導工作,最大程度減少生產過程中的痛苦,縮短產程,確保順利分娩。
孕產婦在臨產前存在不同程度的顧慮,精神負擔也隨之加重,存在很多明顯的心理問題。表現為緊張、恐懼和擔憂等心理,分娩過程中產生疼痛,甚至存在難產的現象。此外部分孕婦在懷孕期間,自身狀態差,缺少必要的生理衛生以及生育知識等,對即將到來的分娩過程不知所措,因此不同的心理活動都可能產生消極影響。
分娩過程中可能存在疼痛,產婦對疼痛的程度感受是不同的,這種疼痛除了生理原因外,也可能存在心理因素的不良影響。在整個護理階段從護理前、護理中和護理后等人手,適當減少注意力。由于患者可能存在緊張和疼痛等現象,疼痛加重了恐懼情緒,甚至形成惡性循環。子宮被動擴張,部分宮頸肌肉收縮高度緊張,最后出現難產的現象。此外產婦在臨產的過程中,精神狀態不佳,出現失眠和食欲不振等情況,直接對分娩過程產生異常影響。
在當前護理指導的過程中,發揮心理護理的作用,為孕產婦提供妊娠、分娩生理知識等,此外結合不良的心理狀況和后續情況等,適當的護理后可以提升產婦認知度。尤其是家屬等,必須及時陪伴在左右,保證母嬰安全,確保產婦的身體健康得到保護。合理有效的護理后密切了護患關系,也提升了整體護理工作的滿意率。
徐利利等報道中,干預組產婦在分娩時的心理狀況、分娩方式、疼痛程度、產程、產后2h出血量及產婦滿意度等情況明顯優于對照組(p<0.01)。本次研究的數據報道對比可知,觀察組的整體效果明顯。
在本次研究中對比兩組孕婦的整體護理滿意率,將其作為重要的衡量指標,觀察組的滿意率95.3%,整體比較高。對孕產程、產后2h出血量指標分析,觀察組的各項數值范圍低于對照組。說明對于孕產婦給予心理護理,整體效果明顯,能確保產時保健的合理性。
綜上所述,心理護理方式本身有重要的作用,對于孕產婦給予適當的護理幫助后,能減少應激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