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江海
摘要:微課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資源,突破了傳統以教師為中心的授課模式。本文將從微課的意義以及在初中生物復習教學中的應用來分析,探討微課的優勢。
關鍵詞:微課;初中生物;復習教學
微課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資源,顛覆了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使以教師為中心的授課模式轉變為新型以學生為中心的授課模式,以學生為中心,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積極性。初中生物學科是初中的重點學科,教學上采用微課可以更好的提升學習效果。
一、微課在初中生物復習教學中的優點
(一)教學內容針對性強
對于初中生物學科的學習,與傳統教學模式進行比較,微課具有主題突出,內容具體的優點。傳統的教學模式,教學目標和教學對象較多,課程體系較為復雜,每堂課教授的知識點較多。而微課是針對特定的目標人群,傳遞特定的知識內容,只講授一兩個知識點,常被人們成為“碎片化教學”。與教學內容較為寬泛的傳統課堂相比,微課的更加適合教師的教學需求,因為其對問題解答的針對性較強,主題更加突出。內容更加精簡,主要針對的是教學內容中的重點、難點、疑點的教學。對于學生來說,繁復的課堂學習很難提升他們對生物學習的興趣,有針對性的精簡的學習方式不僅可以提高學習的興趣,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學習的效率,更好地理解知識點。
(二)方便移動學習
區別于傳統的教學模式,微課為學生的學習提供了便捷。首先,微課資源容量較小,從大小上來說,其視頻以及配套輔助資源的總容量一般只需要幾十兆,其視頻格式要求為支持網絡在線播放的流媒體的格式,來滿足在線流暢的觀看學習。對于師生來說,查看教案、課件等輔助資源更加的方便,可以將視頻下載到電腦、手機等設備,師生可以隨時隨地的進行學習,不受時間以及區域的限制。其次,微課的教學時間較短。微課的核心組成內容為視頻教學。根據初中生的認知特點以及學習規律來考慮,視頻時長一般不超過十分鐘,對于學生來說,這種教學安排更容易接受,學習的同時不占用休息時間。最后,我們進入了科技的時代,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科技產品觸手可及,相比于傳統的書本來說,微課教學更適用于出行中使用,使師生不浪費時間,對于復習來說,可以爭取更多的時間[1]。
(三)教學方式多樣化
和傳統的教學模式相比,微課的教學方式更加多樣化。傳統的課堂學習,受到時間和空間的局限,通常老師會借助多媒體,以書本上內容為基礎來講授知識點。微課的資源組成、結構、構成更加“情景化”。它以教學視頻片段為主線,結合了教案、課件、教學反思、學生反饋、專家的文字點評等教學資源,構成了“主題單元資源包”,來營造了一個真實的“微教學資源環境”。師生可以在這種環境中實現高階思維能力的學習、提升課堂教學水平、提高學生學業水平。
二、微課在初中生物復習教學中的應用
(一)提高復習效率
對于初中生而言,學習的學科較多,相對于其他分值較高的主科來說,生物每周所占用的課時較少,復習鞏固的時間也相對有限,這就要求了必須保證課堂學習的效率。相對于傳統的課堂學習來說,每堂課學習的知識點較多,針對性不強,難以提升學習效率。而微課作為新型的教學資源,其教學內容的針對性較強,且每一課時間較短,不僅可以調動積極性,還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重點、難點等,使復習效率極大提升[2]。
(二)更好的掌握重、難點內容
生物課本上的某些知識點很抽象,不利于學生的理解,僅利用課本來講授,不能幫助學生的學習。本身知識很抽象,如果不能及時幫助學生來理解,不僅課堂的氣氛會變得低沉,對于學生的學習也很不利。比如,人教版七年級下冊第六章“人體生命活動的調節”,對于七年級的學生來說,內容較為抽象,但是本章內容是初、高中學習的銜接內容,也是教學任務中的難點。如果單純按照課本上的內容來講解,對于學生的理解不會有太大的提高。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進行復習,可以借助微課,利用視頻將神經系統的調節方式原理過程做成動畫,將激素和神經系統以箭頭表明傳遞方向,可以在動畫中,把重點激素以及神經的系統進行擴展,幫助學生理解。在學生的課后復習中,難點內容可以針對性的反復進行播放,幫助學生的鞏固學習,在考試中遇到此難點,學生可以更加輕松回答出[3]。
(三)構建知識網絡
在中考的生物題中,知識點較為分散,但是生物課的課時少,所學習與復習的時間較緊張。對于學生的學習來說,幫助學生構建知識網絡很重要。比如,人教版八年級下冊第二章“生物的遺傳和變異”為例,教師可以借助思維導圖來幫助此內容。思維導圖作為高階的思維活動,其將知識脈絡梳理得更加清晰。這一章的知識點較多,可以將基因為主干,其他內容作為分支內容來繪制導圖,在觀看微課的視頻后,向學生提出思考題,劃分小組進行討論,最后每組繪制出思維導圖。優秀導圖進行展覽學習。這種方式極大地促進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把記憶與知識進行連接,幫助學生構建了思維體系,更好地學習此章內容。
(四)提高實驗技能
實驗也是初中生物學習的一部分,然而大多數教師只是按照書本所寫的內容指導學生進行實驗,甚至有些學校沒有生物實驗的教學水平。微課可以幫助學生提高實驗方面的能力。比如,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生物圈中的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為例,在學生進行的實驗中,光合作用的實驗現象并不明顯,因此光合作用的實驗可以利用微課來進行,雖然不能讓學生身臨其境,但是通過視頻等資源,同樣可以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是學校開展實驗教學的有效途徑之一[4]。
結束語:
總之,對于初中生物學科的學習,相比于傳統的教學模式,微課具有更多的優勢,可以使學生更樂于去學習。目前,初中生物的學習還是以傳統教學模式居多,希望微課可以廣泛普及。
參考文獻:
[1]姚碧林.例談微課在初中生物復習教學中的應用[J].中學生物學,2018,34(02):21-22.
[2]王曉林,肖信,羅秀玲.微課在中學化學教學中的應用——基于碩士學位論文的文獻分析[J].化學教育(中英文),2019,40(01):78-81.
[3]馬省軒,李華.基于MOOC的微課教學模式探析[J].陜西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8,20(04):11-13.
[4]欒桂芬.利用微課提升課堂教學質量探究[J].職業,2018(34):8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