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西卓瑪
摘 要:在小學階段的語文教學當中,文本細讀不僅僅是一項重要的環節,也是培育學生語文素養及閱讀能力的路徑之一,對于其的全面發展有著不可代替的作用。至此,在實踐教學中,教師也應深刻地意識到這一點,并要對其的開展策略加以探究,從而促進自身的專業化發展,保障授課目標的落實,以推動教學活動得以持續、順利地實施下去。通過對于閱讀教學方式的改善,可以真正達到教學的目的。文本細讀不僅能夠激發學生的求知欲,鍛煉學生的思考能力,還可以培養學生在理解文章的過程中對細節的分析能力,對于學生的閱讀有些非常重要的作用。
關鍵詞:小學語文;文本細讀;閱讀教學
一、當前語文閱讀教學的現狀
(一)學生對于閱讀不感興趣
很多學生們并不認為閱讀是他必須要掌握學會的一項技能。大部分學生只是為了打發時間才去閱讀。這種現象在如今的校園特別常見。這就需要老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認真思考。如何才能激發學生們的求知欲,提高學生主動學習的能力。只有讓學生對這篇文章產生好奇心,他才會去主動思考這篇文章所表達的含義。這樣,在思考的過程中從而真正達到學習的目的。
(二)教師對于課文的詮釋過于全面
由于小學生的理解能力不強,有些老師為加深學生對于文章的理解,便主觀地全面剖析這篇文章,等于這篇文章的含義被老師本人主觀解讀出來,強加給學生。先不說小學生的理解能力是否能夠完全理解,單單將這篇文章的含義全部解析出來,就會讓這篇文章失去了本身所存在的未知性。也會導致學生們失去了閱讀的興趣。畢竟整篇文章的主旨都被老師講出來了。它的價值似乎只剩下背誦了,所以導致了學生根本沒有興趣再對這篇文章進行討論或思考。自然就不能達到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的目的,也無法使學生產生主動學習的欲望。
二、如何培養學生的文本細讀能力
(一)結合背景讓學生深入了解文章所蘊含的思想感情
通常一篇文章都是為了表達某種情感而做,尤其是古詩文。由于其簡短性,可以說其中的每一個字,每一句話,都蘊含著作者的心血。想要整體的去理解這篇古詩中所蘊含的道理,不僅要細細分析文章的細節,還要結合作者在寫下這篇古詩的背景去思考和分析。比如說,《絕句》中“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柳宗元在這首詩中所描寫的幾種意象,以及他是在什么情況下寫出的這首詩,讓學生們換位思考,假如自己是柳宗元,寫出這首詩,為什么會描繪一幅如此孤獨寂寥的畫卷,讓學生如同身臨其境一般感悟體會,再結合老師給出的解釋,更能體會文章之美,所蘊之情。又比如《望廬山瀑布》這首詩,從文字中所流露出的景色之美,雖然讓人心曠神怡,可是作者為什么會這樣寫呢,這首詩又是怎樣抒發作者的思想感情的呢?通過分析這首詩的寫作背景,人物經歷,老師用轉換時空的方式解讀這首詩,讓學生在閱讀和學習的過程中深入體會,能夠大大提高學生對于文章的綜合理解能力。
(二)激發學生的求知欲
對于小學生來說,很多微不足道的事情都會引起他們的好奇心,因為對他們而言,這個世界上有太多的事物都是如此的陌生。當他們對教學的內容充滿好奇的時候,學生的學習效率是最高的。因為在這個時候,他們想要通過學習,得出結論,以此來滿足他們的好奇心。對于這點,老師只需要稍作引導,便可以根據學生的好奇心激發學生們的求知欲。例如,在三年級課本第二單元《秋姑娘的信》一課中,如果老師在上課的時候,直接說“同學們,打開書本第XX頁,讓我們來學習這篇課文”,這種千篇一律的開場自然無法引起學生們的好奇心,但是如果稍加引導,將開場白換一種方式,比如,老師說:“我知道秋姑娘長什么樣子?大家知道嗎?”相比較而言,這樣的問題更能夠激發學生們的想象,從問題中想象秋姑娘的樣子。當同學們發表完自己的看法之后,老師就可以稍作夸獎,然后再次進行引導,問他們:是否想要知道秋姑娘會對他們說些什么?最后,再讓學生們打開課本,學習《秋姑娘的信》這篇課文。這樣的方式能夠激發學生們的好奇心,從而刺激他們的求知欲望,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能力。
(三)讓學生懂得品味文章的細節
想要理解一篇文章的話,那么對于其中關鍵的細節自然不能略過,一篇文章的精彩與否往往是細節決定的。而若想要讓學生們真正認識到這篇文章的精彩之處,就必須找準文章中的關鍵細節。比如說在《推敲》這篇文章中,就要讓學生去細細品味為什么用“敲”這個字,為什么不用“推”字,推門不是更直接嗎?讓學生體會這兩個字分別代表的不同含義,將這篇文章的精彩閃光點綻放出來,也讓學生領悟到細節對于一篇文章的重要性。這樣的教學方式對于幫助學生在以后的閱讀理解過程中,找準問題關鍵,分析文章細節有著很大的幫助。
(四)要善于引導學生
學生在閱讀的時候帶著問題和思考去閱讀是最能夠鍛煉理解能力的。不要在教學的過程中過度地解釋文章,而是要將懸念留一部分給學生,讓學生去揣摩文章的含義。教師在這個時候應該起到一位引路人的作用,去引導學生向著正確的方向思考。比如說,在《月光啟蒙》的教學中采用這種引導方式,在上課之前,老師提出問題,問學生們:你們每一個人的啟蒙老師都是誰?在老師提出問題之后,學生們心中自然而然開始回憶是誰教給了他們人生的第一堂課。可能很多學生會思考親人、老師或者朋友。在這個時候,老師用一種神秘的語氣告訴他們:如果說月光能夠做一個人的啟蒙老師,你們會相信嗎?學生們都會陷入一種思考狀態,思考月光如何做一個人的啟蒙老師呢?在這個時候再通過對《月光啟蒙》這篇文章的解讀,讓學生們理解為什么月光能夠做一個人的啟蒙老師,再讓學生們思考月光是如何做老師的,幫助他們真正的理解這種情感。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帶著問題去思考,能給學生帶來深刻的體會。
三、結語
綜上所述,閱讀能力往往代表著其理解能力,這種能力對于每個人而言異常重要。作為小學語文教師,主要工作就是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并通過閱讀來理解文章和題目。上文通過研究當今時代小學語文教學的現狀,分析了在教學過程中對于閱讀教學的一些方法建議。
參考文獻:
[1]曹睿鵬.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文本細讀的策略研究[J].北方文學(下旬刊),2016,(10):95.
[2]贠天娥.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文本細讀的策略探索[J].軟件(教育現代化()電子版),2018,(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