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碧
摘 要:國家先后出臺的民族教育規劃當中曾明確指出,要將基礎教育作為振興民族教育的重中之重。同時要注重各學科的教育與當地特色民族文化融合的實踐,要正確認識到學科素養對學生核心素養的養成作用。而英語學科素養能夠使學生們走出大山,接軌國際,是布依族學生們成為新時代復合型人才的關鍵所在。因此在實際的英語教學過程當中,將布依族文化滲透入課堂之中,勢在必行。
關鍵詞:初中英語教學;布依族文化滲透;新課程改革
一、問題提出
國內的布依族人口集中在貴州省的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當中,這一地區的布依族人口占到全國該民族人口總數的百分之九十七之多。布依族人民在該地長久的居住過程當中,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民族文化,地方特色與民族特色濃郁。擁有自己的布依族語言,日常生活依憑布依族語言進行溝通,此外當地的特色還包括紡織土布、自制樂器等,建筑方面則是有民族獨特的吊腳樓,人文方面則是有對歌婚配等傳統習俗。伴隨地方經濟發展與漢民族文化的滲透,近些年布依族與漢人交往更加密切,彼此之間的人文往來更加頻繁,然而對于從小耳濡目染布依族傳統文化的學生,具備獨特的思維方式和學習價值觀。在進行統一授課教育的過程中,這一獨特的思維方式和學習價值觀帶來的壞處便凸顯了出來。目前在布依族自治州的學校,并沒有與當地民族文化相配套的文化教學資源,思維模式與學習價值觀帶來的差異使一眾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充滿了各種困難,使得學生們的學習效果不盡人意。在各類新式教學理念與模式入駐校園的今天,對當下布依族現有教學資源進行改革,探索如何更好地將布依族文化融入到具體的課堂實踐中便充滿了實際意義。
二、布依族文化融入英語課堂教學的理論指導
新時代下的教育,應當使學生由被動學習轉為主動學習,利用現有的知識經驗來結合書本中的知識點,因此對于課堂教育融合民族地方文化的舉措勢在必行。依據教育大綱要求,首選課程的選擇要盡可能地貼合學生的實際,有利于學生們在學習的過程中,產生共情,以現有知識經驗結合著去對知識點和難點進行理解,會極大地激發學生們的學習主觀能動性。這一點,則需要教師來完成整體的把控,依據對地方特色文化的了解、個人的經驗素養以及對學生們掌握知識能力的判斷,進行課程設計與安排,總體要遵循“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的方針。通過在課堂教育當中,植入現實中的情境,以學生熟知的實物或環境進行教學,有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英語學習當中的單詞、句子含義以及更好地掌握語法結構。
基于此點,本文結合布依族民族文化特色、布依族實際的授課情況,以布依族特色文化為依托,以中學的英語知識為載體,立志將現有的布依族教學資源進行改革,開展將布依族文化滲透入英語課堂之中的實踐研究,并形成體系在多個學校之中進行實踐。
三、“布依族文化”融入英語教學的實踐
在教學當中,要以教育大綱為指導,選取適合布依族學生們的課程,并將布依族文化對原有的教學內容進行深化改革,使書本知識點與當地特色文化進行有機結合,有助于學生們通過熟悉的知識經驗能夠快速地結合書本知識點進行理解和掌握。
(一)教學目標
依據課程標準,明確本節課教學內容和知識點。首先要明確學生需要掌握的知識點是什么,然后找尋其中的重點與難點,之后便是利用情境預設法,創建一個學生熟悉的情境進行教學,如此才能將布依族文化滲透和英語教育有機結合。例如在新目標(八年級上冊)Unit10 I'm going to be a basketball player一課當中,學生需要掌握的知識點包括(1)掌握本節課的重點詞匯:computer,piolt,basketball 以及grow up等。(2)掌握本節課的重點句型:I'm going to be...以及I'm going to...
(二)教學過程
在正式知識點講述前,為學生們創造一個情景,通過多媒體或手持圖片的方式,將布依族視為神仙一般紀念的歷史人物——王仙姑和楊元保呈現在布依族學生們面前。這一情景創建,是布依族當地人極為熟稔的兩位歷史名人,根據這兩位歷史名人來進行問題情景創建,引入課題,這一取材源自熟悉的生活經驗,可以很好地激發起學生們的興趣。
針對這一情景提出問題,伴隨一個個問題的提出,逐步引入到本節課的英語教學知識點中,使學生在激昂的學習情緒和氣氛當中,踴躍地學習和用英文進行小組間的討論。
問題1:這兩位是誰?大家熟悉嗎?大家能準確說出這兩位名人的有關著名事跡嗎?(由學生來對兩位歷史名人的事跡進行回答)
問題2:大家想成為他們這樣的大英雄嗎?
問題3:除了想成為這兩位大英雄一樣的人物,大家還喜歡哪些明星,想做哪些職業?
由上述問題引入到當堂課的重點句型I'm going to be...上,教師引導學生以What are you going to be when you grow up?由學生以I'm going to be...句式來進行回答,并在小組間進行句式的套用和討論。伴隨熟悉情境的建設,能有效激發學生們對于本堂課知識點學習的動力和熱情,因此在互相討論時也可以杜絕過去的“啞巴英語”現象。同學之間羞于啟齒,熱烈的討論能夠加深學生們對于I'm going to be這一句式的熟練掌握。
四、結束語
誠然,并非所有的授課過程中都能無時無刻地滲透入布依族文化,要明白滲透布依族文化進入初中英語教學之中的目的,仍舊是為了布依族學生能夠更好地掌握英語教學當中的知識點與難點。根據大量的實踐研究表明,憑借布依族文化滲透的教學方式,確實對于學生學習的興趣提升以及對知識點和難點的掌握起到了明確的提升效果。因此,將布依族文化滲透入學科教育當中具有長遠的實際意義。
參考文獻:
[1]任睿. 布依族漢族初中生英語學習負動機的對比研究[D]. 云南師范大學,2018.
[2]韋國全. 都勻市布依族文化資源在農村初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 貴州師范大學,2018.
[3]姚榮麗. 鎮寧布依族苗族自治縣民族學校教育調查研究[D]. 貴州民族大學,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