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明

摘 要:“中國夢”正式提出于2012年,是十八代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重要執政思想和執政理念。習總書記對“中國夢”的定義是要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這個最偉大夢想。本文將重點論述“中國夢”的重要性及將“中國夢”融入高中地理教學中的具體措施,以便于更好地引導高中學生正確認識“中國夢”的內涵。這不僅體現了高中地理教學拓寬學生視野的價值,更有利于培養高中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和民族自豪感。
關鍵詞:高中地理;教學;中國夢
一、“中國夢”的核心內涵
“中國夢”的核心目標可以概括為“兩個一百年”:到20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和20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100周年時,逐步并最終順利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按照習近平總書記給北京大學學生所說的話來說就是“中國夢”是整個國家和民族的夢,也是每個中國人共同的夢。只有將人生理想融入到國家和民族的事業中,才能成就一番大事業。
二、高中地理教學融入“中國夢”的重要意義
改革開放四十年來,我國取得了令世人矚目的成就,經濟高速發展,文化空前繁榮,這也為實現“中國夢”打下了堅實的物質和精神文明基礎。但在現階段隨著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人們的生活節奏越來越快,所承受的精神壓力也在不斷加大,精神危機和信仰危機在社會中普遍存在。有專家認為如果不及時化解普通大眾的精神危機,將不能在計劃的時間內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從這個角度來看,習總書記提出“中國夢”恰逢其時,“中國夢”為廣大人民群眾指明了奮斗和前進的方向,也是當下推動社會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同步發展的巨大動力。
要想早日實現“中國夢”離不開廣大人民群眾的共同努力,更離不開廣大青少年學生的銳意進取。所以就要要求教師在高中地理教學中融入“中國夢”,讓每一位高中學生都深切體會到自己肩負的使命和責任。同時在高中地理教學中融入“中國夢”也有利于高中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明確人生奮斗的方向,并最終提升學習地理的動力和效果。
三、高中地理教學融入“中國夢”的可行途徑
(一)加強地理教師隊伍建設
教師肩負著教書育人、以身示范、引領學生價值觀的重任。課堂是一個傳播知識和先進思想理念的空間,傳播的主體是教師。所以地理教師就要在課堂上積極傳播“中國夢”這個偉大思想和中國人民的共同夢想。這就對地理教師的職業素養和政治覺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對黨的治國理念、國家的方針政策和“中國夢”核心內涵的理解程度將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學習效果。所以學校就應不斷加強地理教師的隊伍建設,對其加強思想道德修養方面的宣導和培訓,使其真正能透徹理解“中國夢”的真正涵義。同時地理教師自身也要通過不斷學習提升自己的思想高度,要具備較強的政治敏感度和鑒別力,堅定不移地信仰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二)注重高中地理教材內容的整合
只有將“中國夢”的核心內涵與高中地理的教材內容相融合才能讓學生真正更深刻地理解什么是“中國夢”。比如在組織高二年級學生復習區域地理的相關內容時,除了要將初中階段的知識點結合進來,還可以補充習總書記關于華人華僑的夢、港澳臺共同的夢的相關闡述。在具體闡述時要讓學生明白,不論將來自己身處哪個大洲大洋哪個國家地區,大家都是炎黃子孫,喝過相同的水,留著相同的血,因此就要牢牢記住自己肩負實現“中國夢”的光榮歷史使命。
(三)創新教學方式
最新的課程改革倡導的學習方式主要有三種,即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將多種教學和學習方式綜合起來,可以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和主動性,也可以將“中國夢”更好地融入到地理課堂當中。比如教師在為學生講解水循環和洋流的內容時,可以將學生分成幾個小組,并給出一帶一路的圖文材料讓其探究討論(詳見圖1)。討論的重點就是將歷史上的絲綢之路和如今的一帶一路路線做一對比,看包括的國家和地區有哪些不同,并闡述古今這兩大戰略的相同及不同之處。學生們經過討論后將討論的結果要點羅列出來,每組選派一個代表向全班同學分享觀點。通過這種教學方法,不僅將“中國夢”與地理知識融合了起來,還實現了歷史和地理的跨學科融合,能起到事半功倍的學習效果。
(四)開展行之有效的地理實踐活動
除了在講解地理理論知識時融入“中國夢”的內涵,地理教師還可以通過組織地理實踐活動的方式來讓學生們通過實際行動來更全面深入地理解“中國夢”。地理實踐活動可以是多種多樣的,比如收集信息、地理知識競賽、繪制地圖、戶外學習、野外實習等。這些實踐活動中均可以融入“中國夢”的有關思想。比如教師可以組織一場地理知識征文活動,征文的主題可以是“如果你在遙遠的歐洲,你應該如何為實現‘中國夢’而奮斗”。征文字數不限,題材不限,但一定要結合歐洲的風土人情和地域特點來闡述征文主題。通過這種實踐活動,不僅能激發學生的想象力,更好地理解“中國夢”的本質,還能依靠自學掌握更多關于歐洲的地理知識。
參考文獻
[1]百度百科:https://baike.baidu.com/item/%E4%B8%AD%E5%9B%BD%E6%A2%A6/60483?fr=aladdin
[2]王紅革.深化高中課程改革的思考與實踐[J].天津教育,2017(10):3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