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鵬雁
摘要:在小學數學的教學過程中,作業的布置是必不可少的一項教學任務,但是很多教師并沒有掌握作業布置的技巧,因此影響了教學的效率,在新課程改革的標準下,小學數學的課堂也在發生轉變,教師需要對作業的設計進行思考,不能再使用傳統的方式對作業進行設計,而是要有針對性地布置作業,注重作業設計的靈活性,本文主要對如何設計小學數學作業進行研究和分析,希望可以充分發揮作業的有效性。
關鍵詞:小學數學;作業設計;有效性
一、在作業設計中注重趣味性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推進,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充分地考慮學生的年齡特點以及心理需求,小學生的年齡較小,對新奇的事物充滿好奇心,因此教師在布置作業時,也要考慮到學生的興趣,在興趣的驅使下讓學生專心地面對數學問題,從而有效地進行解答。在傳統的作業設計中,很多教師注重題目的數量,卻忽視了學生做題的質量,對于一些考驗知識點的題目,不需要設計在課后的作業中,而是要對一些靈活多樣的題目進行設計,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讓學生在樂趣中進行學習和思考。
二、注重作業設計的生活性
在作業的布置過程中,教師還需要將數學和實際的生活進行聯系,教會學生將學習的數學知識運用到生活中,引導學生學會觀察身邊的事物,將作業的內容和實際的生活聯系起來,可以通過自己的思考,也可以和其他的同學進行合作開展實踐。教師在作業的設計中,可以鼓勵學生進行數學實踐,例如有一個長8厘米,寬6厘米,高3厘米的盒子,里面裝的是送給同學的禮物,現在要給盒子準備一個包裝紙,請同學們根據盒子的面積,計算要裁出多大尺寸的包裝紙,讓學生和實際的生活相聯系。這些實踐活動,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可以真正地把數學知識和生活相聯系。
三、在作業設計中體現層次性
教師在課后作業的設計中,還需要結合不同學生的學習成績以及學習能力,有針對性地進行設計,重視作業的層次性,對于學習成績較差的學生,主要是因為對基礎知識的掌握不夠,在作業中可以多布置一些鞏固基礎知識的題目,對于成績中等的學生,這一類的學習成績沒有太大的突破,對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況也不錯,但是思維能力欠缺,所以教師可以設計一些鍛煉思維能力的題目,難度可以逐漸地加強。另外,對于一些成績較好的學生,就不需要再設計簡單的題目,可以鼓勵學生對思維進行突破,主要是設置一些有不同解題思路的題目,讓學生花費更多的時間思考不同的解題方法,從而提高學生的思維邏輯。通過層次性的作業設計,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真正地解決自身存在的問題,不僅可以提高成績差的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還可以讓成績好的學生有上升的空間。
四、重視作業設計的開放性
開放性的作業也是非常重要的,因此不僅要注重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還需要重視學生的創新能力。例如教師在講完《正方形》這一課程后,在作業的設計上就可以注重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學校對面的公園有一塊邊長為15米的正方形空地,現在想要在這一空地上種樹,一共要種植四種不同類型的樹,樹的數量要平均,還要保證美觀性,現在要對空地的種植情況進行規劃,請同學思考一下怎樣設計,才可以不僅符合要求還能達到美觀的效果。布置這一開放性的數學問題,可以激發學生的興趣,從而培養學生的數學素養。
五、結語
總而言之,對于小學數學的教學,教師不僅需要注重課堂的教學,還需要重視對作業的設計,要結合學生的興趣愛好和心理需求進行設計,另外,在作業的設計中還需要和實際生活相結合,還要結合不同學生的數學學習情況,有層次地進行作業的設計,從而有效提高學生的數學成績,真正發揮作業的作用。
(責編:唐琳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