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艷樓
摘 要:高中物理的學習內容嚴謹且枯燥,很多內容對于學生來說難度較大,如果不能提升教學效率,將會給學生帶來很大的壓力。新課改要求教師和學生轉換角色,改進教學方法,重點加強課堂互動設計,提升學生學習興趣。所以教師應該科學備課,想辦法讓學生參與課堂活動,培養學生的思維習慣,激發學習主動性。
關鍵詞:新課標;高中物理;教學效率
傳統的高中物理教學強調知識的掌握,學生的思維方式比較固化,只會做題,不能夠聯系實際。與初中物理相比,高中物理在難度上有了質的提升,如果教學方法和學習思維不能及時轉變,那么課堂效率就無法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也無法得到加強。以往的物理教學常常采用題海戰術,為的是在有限的時間提升學生的成績,但結果往往事與愿違,這樣做不僅加重了學生的負擔,還讓學生產生抵觸情緒,不利于長期的發展。要想讓學生提高成績、對知識融會貫通,就應該在教學方法上下功夫,在課堂上改進方法,提高效率。下文就如何提高高中物理課堂的教學效率提出六點對策,希望給行業相關研究提供參考。
一、激發學習興趣是關鍵
正所謂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激發興趣可以幫助學生主動學習物理知識,有了興趣,學生再也不會把學習當成是負擔,相反的,會對新知識充滿求知欲,無需督促便可以主動學習。對于高中物理來說,興趣包括兩個方面,一個是對老師的興趣,一個是對物理知識的興趣,教師應該考慮如何讓學生對課堂產生興趣才是首要任務,而不是花大力氣灌輸知識。比如,教師可以借助精心設計的導入環節讓學生快速進入狀態,再結合通俗易懂的詞語和有趣的順口溜幫助學生記憶物理規律,再聯系熱門生活話題,對知識進行解釋,真正的把物理課變成有趣的體驗。
二、注重互動,小組討論
教師通過自身的授課技巧及課堂把控確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節約時間,提高效率,但是學生真正吸收了多少并不是取決于教師的授課速度,獲得了多少的思維鍛煉也無法衡量,所以教師不應該始終自己講,要合理的安排課堂,要嘗試討論式的教學,鼓勵學生多說多練,以小組的形式討論問題,加強學生之間的交流,同時也要培養教師自身和學生之間的互動關系,建立起平等、和諧的課堂氛圍,創造輕松的教學環境,遇到新的知識難點,先讓學生思考,有問題先討論,經過自己探索發現的規律和答案,印象才是最深的。在這樣的教學環境里,教師與學生們一起參與、一起觀察、一起得出問題的結論,打破以往物理課堂沉悶呆板的氛圍,讓學生真正的喜歡上物理。
三、聯系生活,加強理解
高中物理知識體系重點包括物質屬性、物體的運動規律以及物體間的相互作用,生活中有很多物理現象反映在課本的知識體系中,要善于發現,將生活經驗帶入課堂,以最通俗易懂的方式加強學生對于知識的理解。讓學生懂得物理不僅僅是課本上的知識,還能夠應用,解決實際的問題。比如講離心運動的知識,就可以聯系洗衣機的工作原理,讓每一個學生說說自己觀察到的洗衣機的工作原理是怎么樣的,這樣就結合生活實例形象的解釋了離心運動,也向學生們展示了物理知識的實際生活價值,加強學習動力。
四、創設情境,激發聯想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引入合適的情景來激發聯想,而不局限于書本上舉的例子,比如講到直線運動的知識,可以向學生們展示這樣一幅場景,在我市上班早高峰路段,A同學開車以一定的速度行駛,在路口處有工人正在施工,并設置了繞行標識,A發現后及時剎車,但車子在路上滑行了一小段距離,已知此路段限速38.6公里/小時,假如你是交警,通過監控攝像頭觀察剎車距離后能不能算出A同學有沒有超速?通過這樣的情景設置,可以很有效的吸引學生的注意,激發學生參與的意愿,使課堂變得生動,增強學生們探索的意愿。
五、充分發揮實驗教學的作用
高中物理的許多知識模型都是建立在實驗的基礎上的,教師要充分的利用實驗操作激發學生對于知識的感悟,人人都參與實驗,親歷知識挖掘的過程。除了現有的實驗室資源以外,教師還應該多找機會引導學生動手制作實驗模型,從假設的提出、材料的選取、動手搭建模型、驗證假設、觀察記錄到最后的數據對比,都讓學生參與其中,自己總結和驗證規律,從而培養學生探索的能力。
六、借助多媒體的便利條件提高學習興趣
互聯網的普及也為物理教學提供新的便利,教師應該充分利用多媒體的便利條件,向學生展示圖文并茂的信息,向學生演示物理運動,從感官上把復雜的物理運動變得形象和直觀,不僅使知識便于理解,還提高了課堂效率,讓學生在高效的環境下掌握知識。
結束語
綜上所述,高中物理不僅僅是初中物理知識體系上的延伸,更是日常生活中現象規律的反映和指導,高中物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靈活合理的選擇方法,針對性的進行安排,加強實驗的應用,拓寬知識面,創設情境,激發聯想,把培養學生興趣作為首要任務,把學生當做主體,設計高效課堂,注重課堂設計、轉換思路、變換角色,充分體現出物理學科的趣味和應用性,并合理的利用互聯網和多媒體資源,優化教學方法,提高學生學習能力,進而提高整體課堂的效率。
參考文獻
[1]趙惠松.基于“問題解決型”的高中物理教學模式實踐[J].物理教師,2016(11):22-24.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物理課程標準(2017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