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教育信息化2.0時代的到來,寬帶網絡校校通、優質資源班,班通已逐漸普及,網絡學習空間人人通正逐步推進。作為基層學校的一線教師,如何將網絡學習空間的應用與學科教學有機融合,以助力小學生學習力的提升,作者在教學實踐中進行了一定的研究和探索,形成了應用網絡學習空間助力學生學習能力、學習毅力、學習創新力等學習力提升的初步經驗。
【關鍵詞】網絡學習空間;學習力;實踐探索
隨著教育信息化2.0時代的到來,寬帶網絡校校通、優質資源班班通已逐漸普及,網絡學習空間人人通正逐步推進。作為基層學校的一線教師,如何將網絡學習空間應用與學科教學有機融合,以助力學生學習力的提升,是一個值得研究和探索的問題。
近年來,我以本校高年級學生的數學教學活動為載體,在實踐中對如何將網絡學習空間應用于教學,進行了嘗試與探究。在此,結合實踐與探索,淺談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應用網絡學習空間,助力學生學習力的提升。
一、明確幾個概念的含義
(一)網絡學習空間的定義
2018年4月16日,教育部頒布的《網絡學習空間建設與應用指南》明確定義網絡學習空間是由教育主管部門或學校認定的,融資源、服務、數據為一體,支持共享、交互、創新的實名制網絡學習場所。我所說的網絡學習空間特指江西省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上的各種個人空間、機構空間、資源、應用、社區及直播等等,不僅支持獲取和應用數字資源,而且支持共享直播課堂、專遞課堂等智力資源。
(二)學習力的內涵
學習力這個概念,最先起源于企業管理領域,由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佛睿斯特(Jay Forrester )在《一種新型的公司設計》一文中提出,并在20世紀 90 年代中期逐漸發展為前沿理論,被廣泛應用。“學習力”概念提出后,逐漸被引用到教育學領域,專指學生的學習力。國外研究中一般把它定義為:指一個人的學習動力、學習毅力、學習能力、學習創新力的總和,是人們獲取知識、分享知識、運用知識、創造知識的能力;而國內學者北京師范大學裴娣娜教授的界定是:學習力是學生的生長力(活力、能量)。
二、網絡學習空間助力學生學習力提升的實踐探索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活動要讓學生有足夠的時間和空間經歷觀察、實驗、猜測、計算、推理、驗證等活動過程。同時,在活動過程中還要注重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提高其學習力。但在實際教學中,時間有限的一節課,如何保證學生有足夠的時間去經歷活動過程?有了網絡學習空間的助力,不僅可以打破時空界限,保證學生有足夠的時間和空間經歷學習活動的過程,而且還能促進學生學習力的提升。我結合小學高年級學生數學學習的特點,重點從學習能力、學習毅力、學習創新力等方面談談網絡學習空間助力學生學習力提升的實踐探索。
(一)巧用空間助預學,提升能力促發展
在傳統的數學教學中,課前預學活動過于淺表,效果不佳。其一,預學材料比較單一,學生只能根據紙質材料的提示閱讀教材內容,甚至僅僅是提前瀏覽教材內容;其二,預學過程很難做到有效的監督和指導;其三,預學結果難以得到及時的了解和反饋,不能根據預學情況做出有的放矢的課堂教學預設。
應用網絡學習空間來助力預學活動,這種狀態可以得到很好的改善。首先,網絡學習空間助力提供預學材料,不僅可以使預學材料豐富而生動,而且學習方式也更加靈活,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習動力,引發數學思考。教師布置預學任務時,根據不同的內容提前準備有針對性的預學單、微課視頻、動畫等學習材料,放在學習空間資源庫中,以備學生預學時使用。比如:教學人教版五年級上冊《小數乘整數》時,考慮到學生對《兩、三位數乘三位數》的整數乘法這個必備基礎知識遺忘比較嚴重,設計預學任務時,我事先準備好《兩、三位數乘三位數》微課,與預學單及其他預學材料放在資源庫的同一個文件夾中方便學生預學。學生預學時根據預學單的步驟,不僅可以充分利用教師準備的預學材料完成預學,還能在江西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的資源庫中查找相關資源,甚至進入網校或直播課堂學習。豐富充足的資源、形式多樣的學習方式讓預學活動更加開放、更加靈動。
其次,網絡學習空間助力預學的過程呈現,促使學生勇于發現問題,善于提出問題,樂于交流問題。愛因斯坦曾說: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在平臺的互動中心,學生可以提出自己預學時遇到的問題,與同伴交流,同時還能盡情分享學習所得,在提出問題、解決問題,質疑、釋疑的交流過程中不斷提高學習能力。教師或參與交流,或旁觀交流,但不管怎樣,一定要關注學生遇到的問題及相關思考,以便預設教學問題,在課堂教學中讓孩子的思維得以像剝洋蔥一樣逐步展開,讓深度學習真正發生。
再次,網絡學習空間還能很好地助力預學結果反饋,幫助教師準確了解學生的學習基礎及預學情況,以便因材施教。在班級空間的作業模塊(或智慧課堂的作業中心),教師可以根據預學任務精心設計預學測試題。學生完成后,教師還能基于數據分析學情,通過查看報告不僅可以了解每個問題的完成情況,從而有針對性地設計教學活動,激活學生思維,促進深度理解;還能詳細了解每個學生的具體掌握情況,讓因材施教精準發生。
(二)善用空間辟蹊徑,培養毅力添活力
居里夫人曾說:“人要有毅力,否則將一事無成。”學習也要有毅力,培養學習毅力是提升學習力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培養學習毅力要從小處入手,持之以恒。網絡學習空間結合不同學科的特點開辟了不同的應用模塊,比如:每日閱讀、口算練習、練字、記單詞等等,正是從點滴學習做起,督促學生堅持不懈,助力學習毅力的培養。我在教學時常用其中的“自定義打卡任務”功能,幫助學生每天把錯題收集到錯題本上,拍照打卡,既培養了學習毅力,又使其養成勤于反思的學習習慣,不斷提升學習力。
(三)活用空間輔拓展,激發創新學習力
將網絡學習空間的“七彩任務”模塊與“曬分享”模塊配合應用有效助力拓展課程,可以促進學生勇于分享、敢于質疑,善于批判,發展學生的批判性思維,激發其學習創新力。我教學時經常靈活應用“七彩任務”模塊和“曬分享”模塊聯合布置拓展課程任務,比如,教學完“長方體的表面積和體積”內容時,在“七彩任務”模塊布置實踐操作任務:“用一張長20cm、寬16cm的長方形紙做一個無蓋的長方體,這個長方體的體積最大是多少?”學生完成操作和計算后,拍照上傳,提交任務。此時,拓展課程進入第二階段,教師選擇有代表性的作品在“曬分享”模塊里曬出,引導大家對作品進行分析和評價。在虛擬的網絡上,學生容易突破現實課堂當面交流的拘謹和靦腆,勇于表達自己的見解,敢于質疑,在交流中各種想法激烈碰撞,迸發出思維的火花,學習創新力就在這質疑、釋疑、交流、批判的過程中不斷得到提升。靈活應用平臺的不同模塊,整合各種資源,每門學科都能開展諸如此類的拓展學習活動,從而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發其思考,不斷發展其應用意識和創新意識。
三、結語
學生學習力的提升并不是一朝一夕的結果,而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教師精心設計課內、課外的學習活動,讓學生有足夠的時間和空間經歷學習過程。網絡學習空間的助力讓學生在各種學習活動中突破時空限制,遨游于平臺的數字資源與智力資源之洋,在交流和互動、質疑與批判中,逐步提升學習力。相信隨著網絡學習空間的不斷完善,空間應用與學科教學必將走向深度融合,為教育強國插上強有力的翅膀。
注:本文為全國教育信息技術研究2018年度專項課題“基于網絡學習空間的小學數學有效教學模式的研究” (課題立項號:183630020)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1]封昌權.網絡環境下小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的實踐與探索[J].現代教育技術,2003(2).
[2]鄭艷,董文娟.互聯網環境下小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J].教書育人,2016(11).
作者簡介:曾慶林(1977-),女,江西大余人,中小學高級教師,現任大余縣東門小學教導處副主任,研究方向:小學數學教育教學。
(責任編輯? 李 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