杲秀琴
【摘? 要】小學英語的學習是中國整體教育體系的基礎。從小學最開始對基礎字母的理解到以后對長難句的準確翻譯以及對語法結構的整體構架需要的就是基礎。在小學范圍內英語故事的教學也是英語教學中的一個重要途徑,更是培養學生英語興趣的重要方式。本文中心便是討論在小學的英語故事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
【關鍵詞】小學英語;故事教學;核心素養;基礎培養
英語的學習無論是在小學、初中還是高中,甚至大學都是一門極其重要的課程,也是世界通用語言與人相處的語言基礎。閱讀理解最能反映學生的英語底子以及理解能力。所以,在培養學生英語時不能只是紙上談兵,更應該實踐操作,通過一系列故事性的教學讓學生掌握英語、記憶英語、理解英語。如此一來,才能逐漸提升學生對英語的理解以及興趣。
一、培養學生良好的習慣
金字塔不是一天建成的,所有的奇跡都是日積月累的結果。對小學生來說最該注重的并不是知識體系,而是學生的學習習慣。在英語寫作中單詞是英語學習的基石,想要真正地理解英語,首先需要有一定的單詞積累量,教師可以讓學生通過對課文的記憶提升對單詞的記憶。小學英語的課文通常都是人物對話式的課文、交流式的課文,這種課文可以很好地提升學生對待英語的興趣,尤其是對小學生而言。通常小學生對待故事性的學習內容都有極大的興趣,教師可以在課堂內容結束后通過學生對單詞的理解和記憶讓學生對課文內容進行一定的續寫。首先,教師可以選擇幾名學生站在講臺上對話。通常小學英語課本中出現的Liming等人物都是英語課文中最常見的人物,教師讓學生代表Liming對話,全程使用英語,如此一來,既可以加深學生對英語的理解,也能考查學生的單詞積累量。最重要的一點,可以提升學生的班級合作能力以及英語口語能力。英語單詞的記憶需要反復記憶,反復看。教師可引導學生在日常英語的學習中養成一個摘抄的習慣,讓學生準備一個小本,將日常生活或者課堂中無意聽到的單詞或者好的英文句子都摘抄下來,偶爾翻來看看加深記憶。對此會出現很多強制性的摘抄情況,一些學生把摘抄當成一項任務,并非發自內心地喜歡英語。對此教師應讓學生理解英語語言的魅力,比如教師可以經常性地引用英文美句,或者長期使用英語進行對話。如此,耳濡目染地加深學生對英語的喜愛和理解。不論是英語句子還是英語單詞都是提升英語的一個重要方法。長期以來,積少成多,當學生英文功底積累到一定程度時量變會引起質變,學生才能真正掌握英語的基礎以及學習。
二、適當地考查學生的寫作能力
在此引用高中政治中的一句話:“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將寫作二字分開,分“寫”和“作”,寫就是實踐,作就是對學生想象力的培養。對太多作家而言,筆就是他們對整個世界的控訴和對內心世界的闡述,曾經魯迅先生棄醫從文,用筆頭書寫當時中國的政治時局。寫作極具魅力,小學生年紀小,這個時間正是培養學生習慣以及寫作素養的最佳時期。教師應對學生適當地進行考核。不僅考查學生的基礎英語寫作能力以及對單詞、句子的積累應用,更重要的是考查學生的想象力以及創造力和靈活應用能力。在中國小學生的英語作文中永遠都有那些亙古不變的句子,比如how are you?fine thank you又或者you are beautiful、you are so beautiful、you are very very beautiful。而之所以出現這種現象通常都是學生對英語句子的積累不夠多。語言的學習在于一個積累,不僅是在于單詞的積累,也在于如何將單詞串聯在一起,產生一個美麗的句子。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故事性的教學便顯得極為重要。教師可以讓學生根據摘錄本上摘錄的句子以及單詞將其拼接成一個短短的故事。若遇到不懂的單詞可以用字典進行查閱,從而加深印象。
三、發揮想象,挖掘潛能
提到英語的語法問題通常是大多數學生的共同問題,由于中英文語序的不同、不同文化的差異。因此,在長期中國語言體系建設下的現代中國學生對英語的學習很難有一個系統的理解,出現太多Chinglish中國英語,從而影響學生的英語體系。因此,教師在進行故事性教學培養的過程中不僅需要觀察學生對英語單詞的記憶和理解能力,更需要觀察學生的語法問題和對語法的正確理解。另外,教師可以讓學生在進行英語創作時遠離一些Good、beautiful等常見的詞語,可適當地采用一些例如kindless等一系列詞語。這考查的便是一個積累的問題,尤其是對待小學五六年級的學生。英語單詞的積累量直接影響初中英語的學習,而初中又會直接影響高中的學習。因此,教師需要時刻關注學生對英語的學習能力,讓學生自行進行故事創作。長此以來,才能真正提升學生的英語能力和單詞量,以及英文的應用能力。
四、堅持不懈、馬到成功
任何成功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對于英語的學習不外乎一個積累,對單詞的積累、對語法的積累、對句子的積累都是提升英語學習能力的重要途徑。教學本應該是快樂且富有意義的,而如今在這一輪又一輪的學習競爭壓力下學生對學習的熱情日漸衰退。而在小學生中厭學情況也層出不窮。如今家長對學生給予太多厚望,同時也帶來太多壓力,致使如今太多學生對學習已然出現倦怠心理。對此學校應重視起來,多與學生及其家長溝通。教師應指導家長不要給學生太多壓力,教育學生本來就不是教師一個人的責任,需要眾人齊心協力才能培養出國家棟梁之材。
五、結語
教學的本質是樹人、育人,對于學生不僅在于知識的學習更需要優良習慣的培養和優秀品質的栽培。教師的職責便是將學生從一個個懵懂無知的兒童逐漸變成一個懂事、優秀的少年。少年志,則國志。對于學生的培養教師需做到盡職盡責、尊重學生,學會換位思考站在學生的角度用學生最能接受的方式教學,才能使學生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許瑾.在閱讀教學中培育學生的核心素養[J].江蘇教育,2017(27).
(責任編輯? 袁 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