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霞
摘 要:音樂中四個基本要素是:節奏、音色、旋律、和聲。為什么節奏排在了第一位?德國著名的音樂教育家奧爾夫說:“兒童的音樂教育應先從節奏教學開始。”國內外的科學先進的教學法沒有不重視節奏訓練的。因為節奏是音樂的第一要素。要想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節奏感的培養尤為重要。
關鍵詞:小學音樂;音樂素養;節奏;訓練;培養
回首自己的教學歷程和教研及觀摩活動,深感以前的音樂教學中,節奏訓練我們還只流于表面、流于形式。說起節奏它無處不在,它存在于自然中、它存在我們的生活中、存在于我們的工作、學習、語言、行為中.....節奏教學應該與學生的生活經驗相結合,與生活緊密聯系。我認為節奏的訓練要做到“隨時隨地”,貴在持之以恒。
一、簡單易懂的手指節奏教學法
這種教學方法是我在多年教學中總結出來的,它既直觀又方便,即通俗又易懂。讓學生在生活中發現節奏 ,利用學生熟悉的帶有節奏的語言進行節奏訓練, 在訓練中,要根據小學階段學生的年齡特點,制定簡單、通俗、易懂、直觀的教學方法,能夠很好的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1、四分音符的訓練
從最簡單的四分音符開始,用劃拍子或拍皮球的方法來學習。例如低年級的學生用四分音符問候老師:
學生按節奏說:? ? ? 老師輔以手指節奏:
類似這樣簡單的日常用語或生活中的小短句有效的利用起來,節奏練習需要經常練,做到持之以恒的訓練,在每節音樂課中隨時隨地的練。再如,讓學生用四分音符鼓勵別人:”你真棒”還是用四分音符說出來。
2.八分音符和十六分音符的訓練
說起中高年級學到稍有難度的節奏,像前十六、后十六、大切分、大附點等,我設計了生活中常常聽到的有節奏的口號或提示音,例如八分音符與前十六的組合訓練:
老師輔以手指節奏:
為了驗證學生對節奏的掌握,我要求學生們連續讀四遍,這樣有利于對節奏的掌握和理解。
3.前后十六組合:
報名:兩個字加”小”? 如:汪雨? 叫成 汪 小雨
4.切分節奏的訓練
切分節奏在小學音樂教學,是個比較難理解也是較難掌握的節奏。在講切分節奏的時候我還是重點以手勢圖來教學,既直觀又形象,學生理解的快,掌握的也扎實。
如:大切分節奏? 強調重音
二、開心快樂的朗讀法:
利用學生會的兒歌、古詩、繞口令等有效的訓練節奏感在說繞口令的同時,師生同時拍節奏,每一遍的速度都要有所變化。要求在讀前八的時候用重音,讀后十六的時候稍弱。
三、設置不同難度的游戲法:
1、接龍
按節奏和速度說成語接龍或歌曲\樂曲的名字,訓練四十六的節奏(打開電子琴的節奏,調整好速度)要求四個音符要說的均衡。這樣不但復習了四十六的節奏,同時也訓練了學生內心的恒拍。
2、玩節奏撲克牌
教師制作節奏撲克牌,利用投影儀在黑板上隨意發牌,按各種不同規律念節奏,可以用分組比賽的形式進行訓練。課堂中同學們情緒高漲,興趣濃厚,每次都有意猶未盡之感。
看到學生們愉快著、收獲著、我也有種幸福的感覺。我愛我的課堂,更愛天真可愛的孩子們!
四、表達快樂、收獲幸福的律動法:
利用肢體語言輔以聲勢和律動來培養孩子們的節奏感。德國音樂教育家奧爾夫說過:“節奏是音樂的骨架也是音樂的靈魂,而非旋律。”可見節奏對于學生學習音樂和更好的理解音樂作品是至關重要的。為了訓練學生內心的節奏感、恒拍,我在教學中多利用了奧爾夫律動教學法,拍手、拍腿、捻指、跺腳等肢體動作,學生在聽音樂或唱歌時要用手做拍皮球的動作,亦或用腳趾拍地,還可以做相應的律動。在手動腳動的同時要認真聽音樂中的強拍,在強拍中你要用力拍。這樣在音樂中學生很容易找到節奏,低年級加入小律動的表演,更是孩子們喜聞樂見的形式,奧爾夫教學法不但提高了學生的節奏感,也深刻的感受到了音樂中強弱拍子的美感和動感。
五、提高音樂素養的演奏法:
利用打擊樂器進行節奏訓練。在小學音樂教學階段,我注重引導學生認識、了解和掌握幾樣打擊樂器的音色特點和演奏方法,在同學們熟練的掌握幾種節奏型后,我又順勢引動孩子們進行多聲部的節奏練習,最后在演唱和打擊樂器的演奏下,完成了合奏效果。多聲部的節奏訓練過程中學生能夠深刻的理解了速度、力度、節奏、音色在音樂中的作用。低年級的學生掌握好兩三種打擊樂器,運用打擊樂器模仿簡單的節奏,如《小雨沙沙》一課,讓學生用沙錘表示雨聲,用敲擊鐵的文具盒表示雷聲,用手鼓和三角鐵為歌曲伴奏。隨著年級的升高,不但要掌握幾樣打擊樂器的特點和打擊方法,還要利用生活中容易找到的材料自制樂器。如礦泉水瓶子裝沙粒,當沙錘用,還有的同學利用酒瓶蓋做串鈴等,運用不同音色的打擊樂器,不僅能夠培養學生的節奏感、想象力、表現力,也易于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創作欲望。
六、總結
節奏訓練是音樂教學的最基礎最重要的一部分,我們要結合孩子們的年齡特點、心理特點,制定一系列符合學生實際情況的節奏訓練內容和方法。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長期不斷的、隨時隨地的訓練。為了活躍課堂氣氛,強化孩子們的節奏感和樂感,讓孩子們在聽、說、唱、動的過程中去感知和體驗節奏與音樂之間的關系,最終通過高質量的節奏訓練,強化學生對音樂的感受力,提高學生對音樂的理解能力和表現力及創編的能力。在課堂培養學生的音樂素養,在學習中收獲知識、收獲快樂、收獲幸福是我們音樂教師一生不斷研究和完善的永恒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