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洪麗
摘要:幼兒期是幼兒道德教育的關鍵期,一個人品德的形成是一個長期、復雜、曲折的發展過程,是一項有連續性、一致性的系統工程,幼兒德育則是這個工程的起點。因此在多元背景下開展幼兒道德教育十分必要。
關鍵詞:多元文化;育人環境;道德教育;多領域滲透;一日生活中滲透
中國有句老話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這句話不無道理。幼兒時期是人生的起點,是一個人性格形成和道德品質形成的關鍵期,也是學習做人的關鍵期,因此,幼兒道德教育將影響到幼兒整個人生的道德水平。在當今中西方文化不斷交融的新的歷史時期,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幼兒道德教育就尤為重要,這是一個人健康成長的需要,家庭的需要,是社會發展的需要,更是一個國家民族興旺昌盛的需要。因此,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對幼兒進行道德教育,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一、營造溫馨的育人環境
(一)生動形象的樓廊環境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明確指出“幼兒社會態度和社會情感的培養尤應滲透在多種活動和一日生活的各個環節之中,要創設一個能使幼兒感受到接納,關愛和支持的良好環境,避免單一呆板的言語說教”根據這一教育原則,我國首先創設了溫馨的樓廊環境。利用班級教室墻面,走廊等空間張貼文明禮儀的教育掛圖,在一些明顯區域以司馬光砸缸、孔融讓梨等中華傳統美德故事繪制生動可愛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節加深幼兒的道德認識,萌發他們愛祖國、愛家鄉,互助、友愛、團結的好品德。潛移默化的受到道德教育,情感的熏陶,從而達到環境育人的目的作用。
(二)教師日常言行的積極影響
我國古代大教育家孔子就曾提出“其身正,不令則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的道理。《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對師德規范有明確規定,“教師的態度和管理方式應有助于形成安全、溫馨的心理環境、言談舉止應成為幼兒學習的良好榜樣”。
多年來,我園一直注重教師道德修養,有計劃有目的的開展“師德伴我行活動”,全園上下把愛崗敬業、愛生如子作為園訓。每天清晨,帶班教師每天都會面帶微笑的迎接孩子和家長,并親切問候;班級教師組織教學活動時語言親切、溫和,用真誠無私的愛去關注、呵護幼兒,尊重幼兒,堅持積極引導的正面教育。當幼兒表現出好的道德行為習慣時,教師就具體及時表揚,對幼兒采用和積極的暗示。園內形成教師愛孩子,孩子愛老師的良性情感發展,營造溫馨的育人環境。
二、將德育滲透在多種活動中
社會領域的教育具有潛移默化的作用。根據我園的教育理念與德育目標,體系進行深入教研,根據幼兒不同年齡、班級制定出詳細的實驗教學計劃,并有計劃有目的的分階段實施。將道德教育活動與園本課程并行,本著生活中處處皆教育,將道德教育滲透在各領域教學中,抓住不同的教育契機,注重隨機教育,把道德教育口號化小、化巧、化實,讓教育意圖隱蔽在孩子喜愛的兒歌、童謠、歌曲、游戲中,隱蔽在各領域教學活動中,設計豐富多彩的教育內容、形式,讓抽象的道德教育入眼、入耳、入心,充分調動各種教育資源的道德教育作用。
在語言活動中。通過優秀的兒童文學作品,讓幼兒自然接受道德教育。在組織民間故事“小水桶”時,幼兒聽完故事后,我請幼兒說說你喜歡故事中的誰,不喜歡誰,為什么。幼兒異口同聲的說喜歡小姑,這時,我及時引導他們說,為什么喜歡,通過分析作品幫助幼兒總結出因為小姑善良,勤快、禮貌、懂事人人喜歡,還說討厭大姑的懶惰、無理、貪婪人人討厭,這樣自然就提高了道德的辨別能力,能分辨是與非、美與丑、善與惡,通過優秀的文學作品,幫助幼兒萌發良好的道德意識,樹立高尚的價值觀和審美觀。
充分利用一日生活的微時間,如餐前準備時間,睡前時間等,全園開展經典誦讀活動,選擇《三字經》、《弟子規》等韻律感強,朗朗上口的經典誦讀教材,在誦讀中感受、接受德育教育,并解讀《弟子規》的主要精髓是孝、悌二字。孝-對長輩的尊敬、孝順;悌-同輩的尊重友愛,運用多種誦讀形式引發親情教育,禮貌教育,培養謙讓、誠實、合作、守信、寬容、進取、樂觀等一系列的個性品質。
在音樂活動中滲透品德教育:如在音樂活動。歌曲“小樹苗”中幼兒通過觀察圖片,判斷圖中幼兒行為的對錯,并積極表達自己的良好愿望,扶起小樹苗,并給樹苗澆水、施肥,讓小樹快長大……讓孩子懂得愛護花草樹木光榮,破壞可恥的道理。幼兒園的道德教育貫穿于幼兒的一日生活之中,時時處處皆教育,在進餐、喝水、盥洗、如廁、間操時的有序謙讓等待的行為習慣培養,加之盥洗時提示幼兒洗手時用小水流的節水意識培養,這些行為習慣的養成即就是公共場所道德的縮影,也是一個人必備的道德修養,會為幼兒將來進入社會奠基。
三、家園共育
幼兒主要接觸的環境就是家庭和幼兒園,因此在對幼兒進行道德教育時,兩個不同環境的道德教育要保持一致,這樣才不會使幼兒進入誤區,更能促進良好道德品質的形成,因此我園定期請來專家組織家長參加家庭教育講座,共同商討道德教育方法,并達成共識,根據不同班級,不同幼兒的性格特點逐步分類教育。還定期組織親子游戲、親子運動會,在家庭中讓幼兒感受家的溫暖和父母的愛,主要滲透愛長輩、愛父母、愛親人,由近及遠、由淺入深,最后升華到愛祖國和人民的愛。
《傳習錄》中有這樣一句話:“種樹者必培其根,種德者必養其心”。幼兒就像一棵棵茁壯成長的小樹,讓我們做愛的使者,做教育的有心人,在幼兒幼小的心靈中播撒愛的種子,幼兒長大后必然會開出善花,結出善果。
一個人品德的形成是一個長期、復雜、曲折的發展過程,是一項有連續性、一致性的系統工程,幼兒德育則是這個工程的起點。在接下來的時間里,我們會思考更多的教育策略,教育方法,將記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