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美金
摘要: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小學生的學習興趣,需要教師創設生動有趣的情景,以此來調動他們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共同參與其中,提升數學教學效率。由此現代教學理論與教學實踐都告訴我們,教學效果的優劣是由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參與程度來決定的。而在我們的課堂教學活動中應更多重視有效參與。所謂有效參與是指學生有明確的學習動機,參與的活動具有交際性,通過活動收到明顯的學習效果。按照參與活動的方式分類,有效參與可分為行為參與和思維參與兩類。通過回答問題,分組討論和表演等動作行為參與的課堂教學活動形式,稱為行為參與。學生的思考、討論、爭論和寫作等活動都屬于思維參與。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是知識內化的必要條件,參與的程度是衡量課堂教學效率高低的重要標準。
關鍵詞:小學數學;調動興趣;參與;提升效率
一、前言
數學是一門比較抽象的學科,它沒有語文,音體美等學科那樣充滿情趣,它是符號數字,推理與運算的結合,學生在學習中注意力往往容易分散。我們數學教師要使學生喜歡數學,讓學生看到數學中的美,被數學的奇妙所打動,并激起他們開動腦筋,獲得解題成功的喜悅,從而由“要我學”變成“我要學”的狀態。這就要求我們教師,改進教學方法,激發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參與到數學學習中,不斷獲得教學上的成功。筆者通過多年的數學教學經驗認為,只有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才能使其參與到數學學習中,在小學生數學興趣的培養過程中,提出幾點建議:
二、構建輕松和諧的師生雙邊活動,實行民主教學
在課堂上,師生的雙邊活動輕松和諧,師生們展示的是真實的自我。課堂上針對老師提出的問題,同學們時而竊竊私語,時而小聲討論,時而高聲辯論。同學們爭相發言,有的居高臨下,提綱挈領;有的引經據典,細致縝密。針對同學們獨具個性的發言,老師不時點頭贊許,對表達能力較差的學生,老師則以信任鼓勵的目光和話語激活學生的思維。學生自然敢于講真話、講實話,個性得到充分地張揚。
三、課堂教學應創設情境,寓教于樂
小學生學習知識,主要是通過課堂教學來實現的,所以課堂教學的設計要考慮到怎樣才能讓學生對所學內容產生興趣,達到好的效果。這就需要采取一定的手段讓學生在適當的學習情境中,輕松地學習知識。
1.強化學生的積極參與意識。給小學生上課,其實更多的時候就像一個演員在演戲,你演得好不好,看學生的反應就知道。小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需要教師去調動,教師要迎合小學生的心理去想、去說、去做,要成為他們的同齡人,就像在表演。而且是邊演邊導,不但自己要進入角色,還應調動學生進入角色。如果只讓學生做觀眾,他們會漸漸產生厭倦情緒,從而失去學習興趣。
數學游戲是讓學生參與教學的一個有效方法。課堂上適當地穿插一些有趣的數學游戲,有助于活躍課堂氣氛,調動學生的求知興趣。
2.設疑激趣,余味無窮。小學生學習憑興趣,對枯燥沒趣的知識比較反感,不愿去學。教師在課前就應激起學生的興趣。可以用符合兒童特點的、富有童趣的問句或者通過讀兒歌、猜謎語、講故事等方法引出新知。疑問特別能激起學生探求答案的欲望。在初學分數時,教師可以這樣做:先板書除法算式9÷3、4÷2等,請學生用掌聲來表示得數。當寫出1÷2時,他們就無法拍掌了,面面相覷,悄悄討論:“為什么會這樣呢?”這時候再講,他們就都集中注意去聽了,而且滿懷興趣。
四、加強直觀教學,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在教學中,教師單從提高語言表達能力上下工夫還是遠遠不夠的。要解決數學知識的抽象性與形象性的矛盾,還應充分利用直觀教學的各種手段,利用“直觀”看得見,摸得到的優點來進行教。“直觀”有時能直接說明問題,有時能幫助理解問題,會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影響,使學生從學習中得到無窮的樂趣。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是教學活動的參加者,課堂教學應是師生的共同活動,在教學中,要誘發學生可利用舊概念去認識新概念,應用己學習過的公式、法則去解決新的問題等教學方法,來激發學生的發展。如在教學《長方體的認識》這節課時,讓每個學生把長方體火柴盒的六個面糊上紙,每兩個相對的面糊同樣顏色的紙。先讓學生觀察長方體的面,老師問:長方體有幾個面?都是什么形狀?面與面之間有什么關系?因為學生親自動手糊過火柴盒又在老師的指導下進行了觀察,都能有條有理的把觀察的結果敘述出來。緊接又引導學生觀察其它部分,每個學生都積極的參加了這一教學活動,興趣也很高,都爭先恐后舉手發言,最后又由學生將長方體各部分的特征完整做了敘述。在此基礎上,老師又運用準確、簡明的數學用語做出總結,使學生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這不僅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得到了充分的發揮,而且使學生得到的知識進一步深化。
五、帶著激情走進課堂,奠定和諧課堂基礎
在教學活動中,教師的感染力起著重要的主導作用,因此教師應控制自己的情緒,以自身良好的情緒狀態去影響學生。如果一位教師愁眉苦臉地進入課堂,可能使學生原先高漲的情緒像潮水一樣退去;相反,如果一位教師以高昂飽滿的情緒進入課堂,將會使學生感到輕松和愉快,從而給和諧數學課堂奠定良好的基礎。在教學中還力求語言的生動幽默,運用恰當的比喻,擬人等修辭方法,化抽象為形象,化陌生為熟悉,使語言本身具有形象美和藝術感染力。只有在平時課堂教學中不懈追求著教學的藝術性,努力提升自身的感染力,才能使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永不枯竭。
總之,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不是知識的容器。教師傳授知識、技能,只有充分發揮學生積極性,引導學生自己動腦、動口、動手,才能變成學生自己的財富。教師要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要善于激發和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要讓學生有自主學習的時間和空間,要讓學生有進行深入細致思考的機會、自我體驗的機會。教學中要盡最大的努力,最充分地調動學生積極主動學習,由“要我學”轉化為“我要學”、“我愛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