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秋霞 田娟



摘 ? 要:為了篩選適合彬州市種植的高產高效小麥優質新品種,彬州市選定6個小麥新品種進行試驗,進一步鑒定其豐產性、抗逆性和適應性,為彬州市小麥品種推廣應用提供依據。試驗結果表明:銅麥6號、普冰151兩個品種抗病、抗旱、抗寒、抗倒,熟相好,產量高,品質優,適合在彬州市種植;中麥175種植時應注意防治白粉病、葉銹病,同時適當增加種植密度;長旱58、長航1號在栽培上注意預防凍害,特別要注意預防“倒春寒”;西農928在種植時要注意預防倒伏,通過合理控制播量和春季氮肥施用量控制畝穗數。
關鍵詞:小麥;新品種;比較;試驗
實踐證明,選擇合適的種植品種是提高小麥單產、增加總產的有效方法之一。近年來,以西農928、長旱58、中麥175為代表的冬小麥品種在彬州市旱地冬小麥生產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同時,一批抗逆性強、高產的新品種,如銅麥6號、普冰151、長航1號等相繼進入彬州市小麥生產領域[1-9]。本試驗選取彬州市具有代表性的6個小麥品種為材料進行試驗,旨在篩選適合彬州市旱地冬小麥種植的新品種。
1 ? 試驗材料與方法
1.1 ? 試驗地概況
彬州市地處渭北旱塬塬梁溝壑區,屬典型的旱作雨養農業區。本試驗設在彬州市水口鎮屯里村趙維彬承包地,面積277.2 m2;東經107°57′51.7″、北緯34°55′08.3″,海拔1 338 m,年日照時數3 298.8 h,年均氣溫10.1 ℃,有效積溫(≥10 ℃)3 636.4 ℃,無霜期180 d,年均降水量582.3 mm,且57%的降水集中在7—9月;土壤為黑壚土,前茬作物小麥,地勢平坦,無灌溉條件,肥力均勻一致。供試土壤0~20 cm的主要養分含量為有機質14.3 g/kg、銨態氮0.599 mg/kg、硝態氮6.849 mg/kg、有效磷18.36 mg/kg、速效鉀145.0 mg/kg。
1.2 ? 試驗材料
供試品種為普冰151、中麥175、長旱58、長航1號、西農928(CK)、銅麥6號,共6個品種。試驗播種前7 d對供試品種進行了發芽率測試,并對每個品種的千粒重進行了測定,按基本苗270萬株/hm2,對每個品種的播量進行了計算。詳細數據見表1。
1.3 ? 試驗設計
采用完全隨機區組設計,6個處理,3次重復,18個小區。小區長4 m、寬3.25 m,面積13 m2,每小區13行。2016年9月16日結合整地每公頃施尿素300 kg、高磷750 kg,9月17日人工按小區播種,行距25 cm。春季小麥返青期追施尿素112.5 kg/hm2。6月24日收獲小區中間3行,長4 m、寬0.75 m,共3 m2,考種計產。
在小麥生長發育過程中,對試驗各處理小麥的生育期進行了詳細調查記載;生育期內調查記錄倒伏、病蟲害發生情況;乳熟期對試驗各處理小麥的穗數、穗粒數、株高等植株性狀進行了調查;收獲后對千粒重、實產等項目進行考種。
1.4 ? 數據分析
用Microsoft Excel 對試驗數據進行處理,用測土配方施肥田間示范數據分析管理系統對數據作方差分析和顯著性比較。
2 ? 結果與分析
2.1 ? 產量結構分析
產量結構見表2。
由表2可知,銅麥6號穗數675萬穗/hm2最高,普冰151穗數652.5萬穗/hm2次之,西農928穗數531萬穗/hm2最低。長航1號穗粒數33.4粒為最高,普冰151穗粒數為32.9粒次之,西農928穗粒數27.9粒最少。長航1號千粒重45.5 g最高;銅麥6號次之;西農928由于倒伏嚴重,千粒重44.5 g,位居第三;長旱58千粒重38.4 g最低。
2.2 ? 產量分析
產量結果見表3。
由表3可知,參試品種中銅麥6號產量7 950 kg/hm2,比對照西農928增產2 349 kg/hm2,增幅41.9%,居參試品種之首;其與普冰151、長航1號差異不顯著,與中麥175、長旱58差異顯著,與西農928(CK)差異極顯著。普冰151產量為7 356 kg /hm2,比對照西農928增產1 755 kg/hm2,增幅31.3%,居參試品種第二;其與長航1號差異不顯著,與中麥175、長旱58差異顯著,與西農928(CK)差異極顯著。長航1號產量7 326 kg/hm2,比對照西農928增產1 725 kg/hm2,增幅30.7%,居參試品種第三;其與中麥175、長旱58差異顯著,與西農928(CK)差異極顯著。西農928(CK)產量5 601 kg/hm2,在參試品種中產量最低。
2.3 ? 生育期分析
生育期情況見表4。
由表4可知,試驗統一于9月17日播種,9月24日統一出苗,長旱58、長航1號、普冰151的返青期、拔節期、孕穗期比對照西農928推遲1 d,灌漿期推遲2 d,比西農928(CK)推遲成熟1 d;中麥175分蘗期、返青期、拔節期、孕穗期比西農928提前1 d,成熟提早2 d。
2.4 ? 生物學性狀分析
生物學性狀見表5。
由表5可知,冬前基本苗均在225萬株/hm2以上,冬前單株分蘗均在3.5個以上,單株3葉以上,大蘗2.5個以上,冬前總莖數800萬條/hm2以上,均達到了冬前壯苗標準。春季由于降水多,土壤墑情好,分蘗多,出現有效蘗和無效小蘗爭奪養分問題,對后面成穗弊大于利。西農928株高最高,銅麥6號、普冰151株高次之,中麥175株高最低,后期株高較高的小麥容易發生倒伏。
2.5 ? 抗逆性分析
抗逆性見表6。
由表6可知,銅麥6號抗逆性最好;其次是普冰151;西農928落黃好、熟相好,但抗倒性差;長旱58、長航1號的抗病性、抗倒性好,但抗凍性較差,特別是抗“倒春寒”能力稍弱;中麥175抗倒性好,但抗病性較差,而且落黃、熟相較差。
3 ? 結論
(1)銅麥6號抗病、抗旱、抗寒、抗倒,熟相好,產量高,品質優,且在彬州市水口鎮屯里村、太峪鎮張村已試驗示范種植3年,很受種植戶歡迎。建議在水口鎮、太峪鎮、韓家鎮加大推廣力度,增加種植面積,在龍高鎮、新民鎮、北極塬試驗示范種植。
(2)西農928在彬州市種植多年,是彬州市小麥主栽品種,其抗病性較好,熟相好,產量穩,品質優,抗倒伏能力差。在種植時注意預防倒伏,通過合理控制播量和春季氮肥施用量控制畝穗數。建議在彬州市肥力較差的田塊及坡臺地種植。
(3)中麥175株型緊湊,抗旱、抗倒能力強,中感白粉病,高感葉銹病,早熟,熟相較差。種植時應注意防治白粉病、葉銹病,同時適當增加種植密度。
(4)普冰151抗倒伏、抗病能力強,產量高,在彬州市水口鎮屯里村試驗種植3年。建議以后在水口鎮示范推廣種植,在彬州市其他鎮繼續試驗。
(5)長旱58、長航1號的抗病性、抗倒性好,產量穩,品質優,但抗寒性較差,特別是抗“倒春寒”能力較弱。建議在栽培上注意預防凍害,特別要注意預防“倒春寒”。
參考文獻:
[ 1 ] 官承平.農作物品種展示管理技術[J].種子世界,2016(12) .
[ 2 ] 譚珊珊.2016年宿州市埇橋區小麥品種展示試驗[J].現代農業科技,2017(1).
[ 3 ] 閆冬冬.2015—2016年潁州區小麥品種展示試驗[J].安徽農學通報,2017(6).
[ 4 ] 孫春花.2015—2016年濉溪縣小麥品種展示試驗[J].現代農業科技,2017(9).
[ 5 ] 孫花喬,孟小莽,許剛,等.對農作物新優品種展示問題的探討[J].種子科技, 2017(5) .
[ 6 ] 徐寶玉,高偉宏,周國慶.11葉水稻品種展示試驗總結[J].現代化農業,2017(7) .
[ 7 ] 李紅波,常青.2015年春播玉米品種展示總結[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6(7).
[ 8 ] 鄭偉.2015—2016年南陽小麥品種展示總結[J].種子科技,2016(9) .
[ 9 ] 楊靜輝,張衛濤.陜西戶縣2016年度小麥品種展示示范結果分析[J].農民致富之友,2016(20).
(收稿日期:2019-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