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嘉慧

摘要: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推進和深入,素質教育逐漸成為教育教學主要的發展方向。而德育教育作為實現素質教育的有效途徑,愈來愈受到學校和家長的重視。學校作為實施德育教育的主陣地,教師作為德育教育主要的施教者,更應該將德育作為教育的主要內容,積極地將其滲透到教育教學的方方面面,以“深耕細作,潛心育人”為信念和追求,為學生的健康成長和全面發展保駕護航。
關鍵詞:初中;德育教育;策略
引言:初中階段是學生道德品質和思想價值觀迅速成長的關鍵時期,因此,對初中生實施德育教育至關重要。作為一名教師,要勇于肩負教書育人的重任和使命,緊密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堅持做到以身作則、因材施教和以德育人,積極促進初中生心理道德層面的萌芽,幫助學生在道德觀念方面獲得不斷的提升和發展,為其一生的成長和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本文就針對“初中德育工作的有效開展”這一問題,進行詳細闡釋。
1 樹立正確的德育教育理念
教師是學生知識的傳授者和人生道路上的引路人。因此,教師是否擁有先進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將會直接影響學生的成長和發展。作為教師要與時俱進,積極學習、研究和實踐最新的德育理念,進而實施正確的德育教育,要正確看待學生不同的個性發展和認知水平,給予學生充分的尊重,保護學生的個性發展,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實施因材施教。初中學生剛剛進入青春期,其內心和情感都極其敏感,此時他們更加渴望得到別人的認可和鼓勵。只是一味的批評教育,不僅不會收到良好的德育效果,還會加劇其叛逆心理,適得其反。例如:班上的小文因為沉迷游戲,而不能自拔。家長為此唉聲嘆氣,“打也打過,罵也罵過,這可怎么辦?”他在上初一時是一個陽光、健康上進的好學生,學習好,還擔任了班長。但他學會上網后逐漸成癮,再沒有安心學習,成績一落千仗。父親氣極而怒,屢次打罵也沒有把孩子從“網癮”拉回來。相反嚴管之下產生了嚴重的逆反心理。在一次和父親發生激烈的沖突后不肯與爸爸對話了。對于教育,我始終以“尊重”作為前提;以興趣為突破口;以網絡作為談話切入口,談網絡的“利”與“弊”到如何正確使用。每一個話題我與他都是進行平等交流,讓他充分感受到尊重,慢慢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并保證改好。我們只要用心引導和教育,并堅持做到持之以恒,便會見證到用愛心創造的奇跡。作為教師必須樹立正確的教育理念,運用科學合理的德育方式,給予學生充分的尊重、關愛和鼓勵,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解決困難的能力,從而鍛煉和提升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
2 創建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
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是順利開展德育教育的重要前提。古人云:“師而信其道。而信其道才能好其道乃至行其道。”只有和諧的師生關系才能為學生提供平等、民主、團結的環境,為學生創設一個積極、輕松的學習環境,讓他們擁有健全的人格,促進學生整體素質的提高。班上有個女生叫安靜,人如其名,她平時不愛說話,朋友很少,學習成績中等。我發現她自尊心很強,對老師的表揚與批評會引起極度關注。因而我在做工作中,十分注意保護她的自尊心,使她感到老師是信任、愛護她的。為了鍛煉她給她創造與同學接觸的機會,讓她擔任課代表的工作,使她的長處得到進一步的發揮。此時讓我感覺到老師是多么幸福啊,每當你付出一點愛,收獲的將是孩子們無比的信賴與愛戴。和諧的師生關系,能在一個輕松的氛圍中學生將自己的真實想法展露出來,有助于教師全面的了解學生的心理狀況,可以針對學生問題采取措施不致產生曲解學生的情況,師生間的問題容易達成共識,有利于師生互相理解,減少矛盾。和諧的師生關系不僅促進學生的轉化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還讓我們的工作事半功倍,教學生知識的同時培養了學生健全的人格,使學生終身受益。
3 以身作則為學生樹立榜樣
“學高為師,身正為范。”教師本身也是德育教育的一種有效資源。“遇到一名好老師,是一生的幸運。”一名德才兼備的優秀的老師,對學生的一生都會產生深遠的價值和影響。因此,我們要以身作則,為學生樹立一個良好的榜樣。有一件小事,至今讓難以忘懷。一次,在開展“文明禮儀”的主題班會時候,當時我坐在凳子上給大家播放文明禮儀的視頻,我聽到有同學說,老師坐著抖腿,這也是不文明的現象。瞬間,我感到羞愧難當。同時也更加堅定了我對自己的高標準、嚴要求。堅持以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正確的價值觀念,以及良好的行為習慣,不畏艱險、積極進取、努力拼搏的精神,和積極樂觀的心態,帶給學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和熏陶。從而以教師一個人的力量去帶動全班學生,促進學生在良好的班風班貌中,實現自我的健康成長和全面發展。因此,我們在要求學生的時候,自己首先要做到,而且還要做的更好,如此在對學生開展德育教育的過程中,才能讓學生做到心服口服。
總而言之,“深耕細作,潛心育人”不是簡單的八個字,其背后飽含了老師無數的艱辛和奉獻。作為一名平凡而偉大的人民教師,要以高度的責任感和事業心,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積極探索、創新和實踐德育教育,為其提供健康成長的樂土,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世界觀和人生觀,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將來成長為德才兼備的全能型人才。
參考文獻:
[1] 李先仿.論初中德育工作有效開展的途徑[J].課程教育研究,2018(25).
[2] 浦璠奇.初中德育教育的具體方法分析[J].亞太教育,2019(07).
[3] 王軍.淺析初中德育教育的創新教學方法[J].中國農村教育,2019(14).
[4] 海鋒.淺談初中德育教學工作的開展[J].課程教育研究,2018(18).
(作者單位:廣東省四會市城中區海邊坊會城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