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科潯 馮彥超 貢存 劉寧
摘要:隨著時代發展和藝術審美的需求,人們也越來越在傳統基礎上尋找突破與創新。為此,本作者在以現代藝術審美觀念啟示下謀求新的嘗試與創新,即探究文字和繪畫融合一體的另類視覺藝術與審美,大膽踐行書法黑白分割與繪畫自由圖像相互轉型的意象審美,使之呈現出如同宇宙奇觀般的美妙視覺效果。以此在踐行創新方法上為今后的藝術探究奠定了基礎,或在相關藝術研究中有所啟迪,為實現人生藝術價值指明了方向。
關鍵詞:字畫圖像 轉換 視覺藝術 ?審美
引言
在視覺藝術范疇中尤其是書畫藝術方面,一直以來人們是不斷研究與創新的主題,在繼承中謀求發展,在發展中尋求創新。就本文的字畫圖像轉換而言,中國漢字的演變與發展積蓄著中國文化的精神內涵與深厚的文化底蘊,同樣書法是五千年中國傳統文化積淀形成的最有經典性的民族傳統美學形式。在漢字與書法的架構中再融入抽象圖像元素,使其產生另類藝術,將其當代藝術觀念融入傳統書法架構中,并堅信只要勇于實踐和探索,就能營造更加寬松、寬泛的空間。
1字畫圖像的主要特征與視覺形式
中國漢字則是中國文化的一個載體,叢中蘊藏著勞動人民的智慧和結晶,其主要特征是多方面的,其中“六書”內容概括出1.象形、2.指事、3.形聲、(漢字構造類別問題)4.會意、5.轉注、6.假借(使用問題)。為了進一步說明造字的由來,在此“六書”中例舉前三個加以闡述說明。如:象形。漢字的“火”字、“山”字、“水”字、“曰”字等在象形文中就形象的表達了自然界特征。象形是描摹事物的形狀構造字形來體現詞義的造字法。按照物體的輪廓而曲折婉轉,畫成一定物體的樣子,象形源于圖畫,表現概念。又如:指事。形聲字是由表意的形旁和表音的聲旁兩部分組成的漢字,形旁表示這個字的意義范疇,聲旁表示這個字的讀音并有三種組合方式。如左形右聲:指、詩、格,左聲右形:救、劍、欽;上形下聲:空、露、嶄,上聲下形:盂、貨、基;內形外聲:聞、問、悶,內聲外形:園、囤、病等。為此不難看出上訴造字體現出勞動人民的造字智慧與結晶。
就本文而言,除了以漢字作為基本內容外,還將漢字與中國書法元素結合到一起,同時將書法融入到圖像元素中去,此過程經過特殊制作與加工以及審美的提升,將突破傳統審美界定并創造新的藝術審美。在書法表現中有著很強的抽象藝術特征,在行筆中透露許多繪畫語言,包括抑、揚、頓、挫和虛擬夢幻般的韻味,并且流動的筆法生動和走心。尤其是名家書法更是流露出對字意的深層理解與認識,并通過情感的注入形成個性鮮明的書法架構。使其字意情感融入書法后產生了字外升華的視覺效果,給該內容注入了新的活力。
其本身已不再是簡單的文字內容,似乎在陳述著某種“圖像”,而這種圖像形式和視覺效果永遠無法琢磨,圖像形成的千姿百態沒有重復,無規律可循,自然現象和偶發現象如同宇宙天體的奇妙變化,是抽象的但是極美的變化。如在繁雜之處看上去卻雜而不亂,亂中有序,而在簡易之處又是單純而不簡單,耐人尋味;整體看上去是平面中又透著三維空間的立體效果。因此,字畫圖像的形式美顯得十分走心,美不勝收;呈現的是另類當代藝術與審美,同事又極大的實驗空間,使創作者愿意為此做繼續深層的探索。
2字畫圖像轉換的視覺藝術與審美
我們知道藝術的形式與發展關乎重要的兩點:一是傳承,二是創新。為此,一是在傳承方面力求反應本民族文化特色,“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為了弘揚中華文化精神,創作形式從漢字起源至近代演變過程,以及書法演變的角度進行分析探究古今漢字與書法的發展脈絡,借此折射出民族文化發展的一個縮影;二是在創新方面力求將同文字內容以字畫一體組成特定圖像的藝術審美形式加以表現。經過無數次的實踐與潛心研究,將其字畫藝術巧妙融為一體,使得字畫不分家,合二為一,看似字又是一種抽象畫,創作者視他為“字畫圖像轉換”藝術。呈現出“字”跨代,“畫”跨界的特點,把抽象畫藝術元素融入到書法中,共同組建出奇特全新的視覺效果,涵蓋了較強的民族文化特色元素如:中國水墨畫、版畫、畫像磚、拓片畫、中國印等特點,實現了書畫轉型的新的意象審美。這種實驗性,不僅使人能夠感受到傳統書法的意味,同時將書法美學融入到了中國畫、版畫、技法當中。如有黑白分割筆跡游弋畫面,在流動痕跡中呈現出許多不確定因素,宛如道家的陰陽八卦圖一樣,無中生有、有中生無、虛虛實實、實實虛虛、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依托和相互聯系。既有即興創作,也有觸景生情,有較強的生動性、韻律性和節奏性。這也是書法藝術不太常見的特有審美價值,同時具有版畫當中被壓飾過的不確定印痕或被規定的版畫專屬痕跡。即:由均勻上色印刷出平、勻、薄的特性產生了整齊、干凈、清晰的美;若印壓不均則會出現物理起伏和自然肌理,產生了強烈的凹凸。暈染、融合、模糊、堅實等美感。
若選擇精、氣、神、厚德載物、中國夢等字體素材,并以此進行試驗性探索,分若干組,以甲骨文、金文、篆書、隸書、楷書、行書和草書的演變過程,正好是中國漢字發展的清晰演變脈絡,且包含了自然和諧、人生哲理的內涵。在同一組漢字中,通過漢字的發源到時代變遷,仿佛一個書法史般的敘述,而手法卻沒有選用宣紙上即興的個性書法形式,而是跨界式的與版畫拓片印刷的手法變現純偶然性的意象繪畫之美。體現了實驗性特點,使之具有漢代畫像磚、碑刻拓片、版畫印刷、書法藝術等多重綜合性藝術表現。
綜上所述,這種中國漢字書法藝術符號和抽象繪畫美學的巧妙融為一體來表現的特殊視覺效果,實現了“字畫圖像轉換”的藝術特點。觀賞者不僅能感受到中國漢字五千年積淀形成的文化精髓內容,同時也能感受到當代藝術審美的探究與創新。自此,創作者在書畫藝術創新與實踐中力求超越自我,探索其書畫一體的另類藝術價值與審美。
參考文獻
[1]霍寶珍《中國書法鑒賞大典》 [M]線裝書局 2009
[2]石毓智《漢語語法》[M]商務印書館 2010
[3](美)米歇爾著 陳永國譯 《圖像學:形象文本意識形態》[M]北京大學出版社2012
[4]徐復觀《中國藝術精神》[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2001
[5]徐冰《美術表現:版畫雕塑》[M]浙江人民美術出版社 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