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艷萍
◆摘 要:素質教育的成功實施必須建立在良好的品德教育之上。根據目前我國部分家庭的教育思想調查結果分析,許多家長依然存在“重智輕德”的教育思想。這將在很大程度上導致幼兒教育出現消極化發展。由于幼兒教育的錯誤引導,必將致使孩子養成不良的習慣和認知。孩子的健康成長離不開老師的循循善導和家長的教育,只有這兩方面共同實施,才能引領孩子走向一個正確的發展道路,完善自身品德、實現自身的人生價值。在孩子處于幼兒期時,對其進行正確的德育教育是實現德育教育成功與否的關鍵。
◆關鍵詞:幼兒園;德育教育;實踐探討
一、引言
素質教育作為國家的重要發展戰略,必然要以完善幼兒教育為實施前提。幼兒教育不僅僅是德育教育的關鍵,更是關系到國家未來的長遠發展。正所謂:“播種一種行為,收獲一種習慣;播種一種習慣,收獲一種性格;播種一種性格,收獲一種命運?!边@句話不僅僅體現了我國“以教育為本”的發展戰略觀,更是為國家幼兒教育基礎發展戰略做出了一個詮釋,體現了德育教育的重要性。教師、家長應當采取適宜、豐富的方式促進幼兒德育的發展。
二、讓德育教育滲透到幼兒一日生活當中
《幼兒園工作規程》中指出:“要想完美的實施幼兒園的德育教育工作,首先應建立起良好的師生情感溝通的渠道,用情感為橋梁并與幼兒教育的政策進行結合,在情感的溝通中養成幼兒良好的行為準則。此外不要進行強制教育,應注重循循善導的教育方式,以便把德育教育貫徹于幼兒生活和學習當中”。
讓德育教育的基礎步驟融入到幼兒的日常生活當中,雖是邁出的一小步,卻是實現素質教育大計的一大步。從兒童的天性入手,讓兒童喜歡上這種方式是最直接、最有效的辦法,要把該政策積極貫徹落實到人們的衣食住行各個層面。從而使兒童的集體感、主觀性和情感萌芽逐漸向良性發展,有助于孩子的性格養成。
具體的開展措施如下。
1.注意禮儀教育。在早晚的接待幼兒環節中,讓積極早到的孩子主動去向老師問好,并和教師一起在班級門口等待未到的同學,這樣有助于養成班級的集體性和凝聚力,同時在交流溝通中學會靈活運用文明禮貌用語,例如,“早安”、“再見”等。如果在教育環節當中幼兒出現反常行為,應及時對其進行溝通疏導,安撫其情緒,發揮為人師表的作用,用愛來包裹幼兒受傷的心靈,讓孩子真正走進幼兒園這個大家庭。
2.在衛生教育方面應普及文明的進餐習慣和餐桌禮儀。通過對幼兒進行循序漸進的引導,并對其大力的鼓勵和表揚,有助于使其養成獨立自主的習慣,做到不打擾、不擾亂秩序,逐漸提高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
3.在生活習慣方面的教育。應注重與幼兒自主能力的培養,要求幼兒注意自己的日常行為習慣,例如:自己脫衣睡覺、自己整理自己的衣物、安安靜靜的入睡、敢于對老師發出請求像大小便等方面。
三、利用教育資源開展德育教育
教育是國家可持續發展的根本,俗話說:“少年強,則國強;少年興,則國興”,這正吻合了德育教育的本質,通過利用國家豐富的教育資源,以便開展以情感教育和培養良好行為習慣為目標的德育教育,同時注重以循序漸進的引導為前提的教育方式,并融入到幼兒教育的施教過程中去,使得教育事業效益放大化。以便更好的建設國家教育,弘揚民族文化、民族精神等。
(一)環境布置
利用幼兒園周圍的教學設施和教育環境營造出一種健康、和諧的學習氛圍,通過不同環境的特點布置出不同環境的教育氛圍,來傳達出對節約、道德的追求和體驗。給孩子們帶來一種良好的行為指導,對幼兒的行為進行強化學習,引領孩子喚起對自我的認識和強化教育,進行循序漸進的教育影響。
(二)節日活動
對孩子進行傳統文化教育的普及,傳統節日文化與禮儀文化在學習生活中共同影響著孩子的行為規范,像“重陽節”、“婦女節”可以很好的對孩子進行教育,學會感恩父母,尊敬師長。利用“六一節”、“端午節”等相關活動,讓孩子們充分認識到自身價值和集體關懷,體驗節日的快樂氛圍。其次,通過“國慶節”觀看天安門升旗儀式的舉行和天安門閱兵,來激發孩子們的愛國主義情感,有助于孩子們樹立愛國意識。
(三)參加勞動
熱愛勞動是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傳承,而培養幼兒的自主能力,是進一步發展幼兒教育的關鍵。通過開展幫父母分擔一定的家務活、種植栽培、喂養動物等活動,來增強幼兒內心與自然生靈的交流,了解家人勞動的辛苦,增強親人之間的情感共鳴,從而激發幼兒內心的主觀能動性。
(四)主題活動
利用幼兒園的號召力,開展相關的主題活動,讓幼兒在活動中體驗勞動和實踐的意義,感悟助人為樂和感恩的樂趣。舉行“獻愛心”、“文明小公民”等相關活動,讓孩子提前接觸社會,培養其友好協商性、團結合作的能力,養成禮貌待人的習慣和善良的品質,同時對自己的行為做出判斷的能力。
四、家園共促幼兒教育
幼兒教育的發展戰略不僅要靠教師的悉心教導,還需要家庭中潛移默化的教育影響。家庭與學校之間相互關聯,定期開展親子活動等來促進幼兒教育。關于老師和家長的及時溝通,可以通過開展家園聯系欄、師生交流會、家長會、家訪等形式來指導家長形成正確的教育觀念。教師多給孩子開展形式豐富的活動,加強與幼兒的互動溝通,以便開發孩子的認知能力。培養勞動光榮、團結互助、尊老愛幼的集體性精神。
參考文獻
[1]林敏.信息技術環境下幼兒園德育教育的新視角[J].中國教育信息化,2015(14):20-22.
[2]孔玉華.大慶精神鐵人精神教育在幼兒園德育教育工作中的應用[J].課程教育研究,2017(17):67-68.
[3]馬曉麗.幼兒園中班德育教育的相關思考[J].名師在線,2017(15):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