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明麗
摘 要:教育教學改革工作的深入實施,也對高中生物課程教學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高中生物老師不僅要為學生講解基礎性的生物知識,還要根據學生的具體學習情況積極實施生活化的教學,這樣才能推動高中生物課程教學質量的不斷提升,對高中生物課程教學過程中各類疑難問題進行有效地解決。作者將在本文中基于學生的綜合素養發展的角度,來研究如何在高中生物課程教學中開展生活化的教學模式,推動高中生物課程教學質量實現不斷地提升。
關鍵詞:學生綜合素養發展;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學;研究
從學生綜合素養發展的角度出發,作者認為在高中生物課程教學中實施生活化教學模式,主要要實施下面三種舉措。
一、努力構建生活化的教學情境,推動學生生活化思想意識的不斷提升
在具體的高中生物課程教學過程中,有的老師將生物學知識和日常生活進行了隔離,在他們的思想認識中,認為生物教學就是單一化地知識講解,這樣就容易在教學過程中不注重與日常生活的實際聯系,這樣學生在學習生物學知識的時候,將很難將生物學知識和日常生活實際有效地聯系在一起。所以,對于這類問題,高中生物學老師要運用構建情境教學的方式,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將生物學知識和日常生活密切地聯系在一起,推動學生生活化意識得到提升。
比如,在高中生物《細胞器系統內的分工合作》這一課學習中,老師就可以對課本中的問題進行合理地使用,讓學生對工廠的典型例子進行討論。與此同時,要努力構建與細胞工廠有關的生活化教學情境,老師可以借助多媒體教學設備有效地播放工廠動畫,里面每個工人都是認真地完成本職工作。接著將對畫面進行縮小,將有數不清的細胞出現,最后將構成一個人。在這樣的學習過程中,學生將會直接感受到生物的奇妙,必能對自己身體中細胞有序工作有個深刻地認識,就會提升學生對生物學知識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對學生的生命價值觀念進行很好地培養和提升。
二、運用生活化的材料,將提升學生生物學知識和日常生活融合的技能
在具體的高中生物課程教學過程中,要確保所選擇的課本要有科學性和合理性,才能推動學生更好地學習生物知識,強化對學生知識應用和實際動手操作技能水平。因此,這就要求高中生物學老師在課程教學中,要有意識地選擇一些和日常生活有關的素材,對這些素材內容展開深刻地認知和探討,推動學生真正地從理論知識走向生活實際的運用,強化學生生物理論知識和日常生活實際相結合的能力。
在高中生物《細胞的生活環境》這一課教學過程中,高中生物老師可以尋找一些與學生生活實際相結合的案例,推動學生進行深入地思考。對此,高中生物老師可以向學生這樣提問:同學們,大家都喜歡哪種口味的食物?對于這個問題,有的學生可能會說甜的,有的會說酸的,有的會說辣的,有的甚至會說咸的。接著老師就可以說,雖然大家的口味是不同的,但是大家每個人的細胞都十分地活躍和健康,這是為什么呢?學了這節課的知識,你就會知道這里面的原因了?以這種科學性、合理性的生活案例來引入到課堂教學中,將讓學生以生活實際問題的結合來思考生物學知識,這樣就能推動生物學知識和日常生活實際有機結合,提升學生對生物學的運用能力。
三、合理化地運用生活實驗,提升學生的生物學實際動手操作能力
高中生物課程教學中一個主要的內容就是生物實驗。在傳統的高中生物實驗課程教學中,大家知道,對于生物實驗的要求是十分嚴格的,學生在實驗課程中通常扮演著是觀看者的角色,基本上不能參與進去進行實際的動手操作。此外,高中生物一般的實驗主要是對基礎知識的復習,和學生的日常生活聯系也不夠緊密。為了對這個問題進行很好地解決,高中生物老師在課程教學過程中可以設置一些和生活實際有關聯的實驗,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其中。同時借助于這些實驗教學,推動學生實驗動手操作能力的提升,從而有效地對學生的生物學科核心素養進行培養。以這些貼近生活實際的實驗,有效地提升學生的動手操作技能,有助于豐富學生的生物學知識眼界,讓學生掌握更多的生活創新技能,為全面提升學生的生物知識學習能力創造良好的條件。一句話,高中生物老師要注重在課程教學中,利用生活化的素材來開展課程知識的講解。
四、結語
高中時期是學生學習知識的黃金時期,生物學在高考分數中也占據著一定的比例。高中生物學老師要想提升課程教學質量,要結合新課程改革的背景,要結合學生的具體學習情況合理化地選擇教學方式,通過運用生活化的教學方式提升學生對生物學知識學習的興趣,強化學生對生物學知識的理解,更好地認識到生物學知識在日常生活中的實際作用,為學生全面提升生物學科素養奠定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張霞霞.基于核心素養的高中生物學生活化教學策略探討[J].中國校外教育:美術,2018.(05):23-25.
[2]楊光輝.基于地理核心素養的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學策略研究[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18,No.585(05):8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