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璟怡
摘 要:伴隨著全球化進程,英語的聽說能力越來越彰顯出其重要性。大數據時代已經來臨,將信息技術與中學英語聽說教學有效融合,促進社會的發展。本文以《英語課程標準》中的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為依據,針對目前中學英語聽說教學中所存在的問題,分析中學英語聽說教學與信息技術融合的意義與作用,闡述中學英語聽說教學與信息技術融合應遵守的原則,并對研究所取得的階段性成果進行分析總結,這對提高學生的英語語言實踐能力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關鍵詞:中學英語; 聽說教學;信息技術;融合
伴隨著全球化進程,英語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青睞,英語的聽說能力更是彰顯出其重要性。與此矛盾的是在當前中學英語教學中,無論教師還是學生都更加注重讀寫,而忽視了英語的聽說能力。隨著中高考制度的改革,教材中英語交際性功能的不斷增強,英語聽說能力的提高已被提到中學英語教學的日程上。傳統的英語教學方法在聽說能力的訓練上有很大的局限性,而多媒體信息技術、網絡視聽以及數字化教學等語言交流平臺的出現,使得學生能夠方便快捷地參與到英語的聽說訓練中,提高英語語言的實踐能力。
一、目前中學英語聽說教學的現狀
目前,在國家大力支持下,福州市學校配備了多媒體教室,大部分教師能夠使用多媒體課件教學。課堂上無論是聽力練習,還是課文的跟讀,都更加快捷方便。這種充分利用集文字、圖形、圖像、動畫、聲音等一體的現代信息技術,為學生提供了一個多方位學習英語的交互環境,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從而優化了英語課堂教學,提高了教學效果。但課堂時間畢竟有限,如何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聽說水平?采取何種方式,如何利用課外的時間有效地幫助學生提高英語聽說水平?這些都是英語教師所面臨的問題。
二、中學英語聽說能力教學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的理論依據
根據教育部2011版《英語課程標準》中的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建議,合理開發和積極利用課程資源是有效實施英語課程的重要保證,英語課程資源包括英語教材以及有利于發展學生綜合語言應用能力的其他教學材料支持系統和教學環境等。英語教學的特點之一是要使學生盡可能通過不同渠道,以不同形式來學習真實生活實用的英語,直接體驗語言和運用語言,因此在英語教學中,除了合理有效的使用教科書以外,還應積極開發和利用學校的各種資源,為學生提供豐富真實的學習語言和使用語言的機會。
三、中學英語聽說教學與信息技術融合的意義與作用
信息技術集文字、圖片、動畫、聲音、視頻等多種元素為一體,通過對信息技術的應用,能夠營造出良好的學習氛圍,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同時英語學習的具體化、形象化、細致化程度都顯著提升,對中學英語聽說教學水平和質量的提升具有重要的意義和作用[1]。
1.有助于培養學生英語聽說的興趣
中學生學習英語的動力主要來自于中考,因此不愿意花時間在暫時沒有檢查制度的英語聽說上。課堂上的聽說局限于句型和課文的反復誦讀,缺乏新意。倘若給句型操練配上新鮮有趣的畫面,動感十足的視頻,例如讓學生給片段視頻配音,這就能大大地激發學生聽說的興趣,不會再是單調的重復。
2.有助于營造真實恰當的交際情境
以往為了豐富課堂,學到服裝,教師就讓學生帶來各式衣服,學到飲食,就讓學生帶來各種食物,這樣雖然也可以增加課堂的趣味性,但既費時又費力。通過圖片視頻,學生能夠擁有更廣闊的視野,能夠更加身臨其境地開口會話,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聽說實踐能力。
3.有助于學生的理解與記憶
信息技術融入中學英語聽說課堂后,教學內容更加生動、具體和形象化。學生可以通過游戲的方式接受視覺與聽覺的雙重刺激,不斷加深印象,幫助學生更直觀更形象地理解教學內容并保持較長時間的記憶。
四、中學英語聽說教學與信息技術融合應遵守的原則
(一)學生為主體的原則
中學英語聽說教學課的設計應該以學生為主體,以學生的聽說為主,而教師只是起到輔導幫助的作用。2016年秋季我校引入了DynEd課程。學生可以通過使用“重復”、“錄音”和“語音識別”等功能實現“人機”對話。人機對話時,學生可以身臨其境地模仿視頻中的對話,而且學生的每次上機,后臺都有數據記錄,可以根據后臺數據檢查學生的聽讀時間及次數等,一段時間的積累后,對學生做一次數據的公布,起到督促的作用,同時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二)實用好操作的原則
以往教師在檢查學生的背誦及聽力等聽說作業時,操作起來難度較大。2017年學校引入3e口語,它的強化的口語練習,迫使學生都張口說話,并且有其他大部分英語教學軟件所沒有的語音識別系統,讓學生親歷口語進步的過程,并通過反復的口語操練,以期讓學生形成一定的語言框架,真正實現語言作為交流的工具[2]。眾所周知,現在的學生學習自覺性偏弱,家長或無空閑或不懂英語,監督很難到位。有了3e口語,教師每天只要打開手機,學生的朗讀作業完成情況一目了然,還可以抽聽同學們的朗讀,找出通病,加以糾正,還可以將好的錄音播放給同學們欣賞,這樣培養了學生學習英語的自信心。
(三)豐富趣味性原則
中學生還處在感知覺發展的階段,他們對新鮮事物具有較強的好奇心。因此聽說課素材的選取需要多樣性及趣味性,避免枯燥。例如,DynEd課程的《First English》,教材中的幾位主人公與學生同齡,課程中的會話也完全是他們日常生活中的基本對話。視頻的場景有學生熟悉的教室、運動場、餐廳、圖書館、商店及校外活動等,學生能了解并感知真正地道的純英語,不斷地模仿訓練,激發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
(四)有跡可循的原則
如何了解把握學生聽說學習的效果?自從學校引入智學網后,教師所有的試卷及部分作業都通過智學網布置。以往教師對于錯誤率的統計,基本靠學生的舉手來完成,不但費時,正確率及真實性也不得不打折扣。利用智學網后,通過后臺查詢,一眼就能看出學生錯誤率高的是哪些題,然后針對這些題型進行講解,節約了時間,提高了效率,又避免了盲目做習題,這為學生節約了大量的時間,也使學生的學習更有針對性。學生能清晰地看到自己進步的軌跡。
五、研究的結果與分析
2017至2018學年即將結束時,本人做了一份《關于初中英語聽說課程與信息技術深度融合的問卷調查》,收回了208份真實有效的問卷。65%的學生認為智學網對英語聽說的幫助不大,調查中只有42%的學生會經常主動去智學網查看自己的學習情況,這其中相當一部分還是家長行為,說明學生還沒有完全掌握如何利用智學網幫助自己學習的技能技巧,這方面能力有待于進一步提升;大約71%的學生認為3e口語對他們的英語聽說有較大的幫助,這個結果使人欣慰。3e口語方便快捷的聽讀功能使得學生較平時更愿意開口大聲朗讀,而且能夠在與同學們之間的競賽中獲得成就感,培養了學習英語的興趣;將近84%的學生認為在課堂中運用圖片、聲音和視頻手段后,教學效果很好,而且幾乎所有的學生都認為這些手段對于聽力口語的提高很有幫助,他們感覺到課堂氣氛的活躍,更加愿意參與課堂活動了;77% 的學生在教師使用上述手段輔助教學后,對學過的知識掌握得更牢固;54%的學生喜歡利用多媒體課件,教師講解與課堂活動相結合的教學方式。以上研究表明,我校采取的DYNED英語多媒體系列課程的教學實踐,3e口語及智學網的應用對于學生英語聽說能力的提高還是起到了積極的作用。本人于2016年12月20日在“2016年福建省中小學信息技術學科教學研討會”上,開設題為《新技術新媒體在學科教學中深度融合應用(英語First English Unit 2)的公開課》,與會者對這種教學模式感到新鮮,獲得了一致的好評。
在課題組教師的共同努力下,中學英語聽說教學與信息技術融合的研究取得初步成果,然而任重道遠,中學生的英語聽說能力已是歷史沉疴,要想在短時間內較大突破是不太可能的事,我們只能一步一個腳印,繼續不斷探索研究,使學生能夠在真正意義上提升英語的語言實踐能力。
課題:福州市教育科學研究課題《大數據下提高學生英語聽說能力的研究》編號:FZ2017GH025
參考文獻
[1]林洪娜.初中英語聽說教學與信息技術結合模式的探析[J] 教育現代化2017,4(25):99-100.
[2]王薇薇.DynEd教學軟件與英語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J]? 浙江工商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09年3 月,第8卷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