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慧霞
摘 要:現代教學領域要求學生全面發展,身在一線教學戰線的教師因此肩負了重要的教學任務和責任。為了從不同角度對學生進行教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但改進和完善自身的教學方法。針對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朗讀能力,教師在進行教學時,要適當采用多種教學方法,通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在教學中利用邊聽邊學的形式,不斷加強學生在朗讀方面的基本要領和發音標準。通過開展與朗讀相關的教學活動,加強學生在朗讀方面的情感色彩,從而提高朗讀能力。
關鍵詞:小學語文;朗讀能力;教學方法
小學語文教學是為了培養學生在低年齡段就對語文學科形成基本的觀念,同時也是為學生以后的學習鋪好道路。以往的教學模式,僅僅注重卷面分數,沒有強調學生在朗讀方面的能力,現代小學語文教學課堂,教師為了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必須進行專項的教學探究,通過不斷的探索與發現對現有的教學方式進行改進和完善?,F對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朗讀能力的提高進行教學研究,筆者結合自身多年的教學經驗總結出以下幾點有效教學策略:
一、采用多種教學形式,培養學生朗讀能力
針對小學語文教學,教師在教學課堂上運用多種教學方式進行教學,教師可以采取領讀的方式對學生進行教學,教師要注重自身的基本職業素養的提高,對漢字的發音和情感的捕捉要十分準確,只有教師做的足夠好,學生才有可能愿意跟隨教師進行語文朗讀學習。教師還可以采用對話的形式進行教學,教師讀文章的旁白部分,學生通過扮演文章中的人物對文章進行邊讀邊演的形式,這種教學方法可以促進學生朗讀文章的積極性,通過自主學習來實現學生的朗讀能力。
例如,在“小蝌蚪找媽媽”一課的學習中,教師可以先帶領學生進行朗讀,讓學生對生字生詞進行學習,同時還要掌握文章的角色關系和故事背景。在理清文章思路之后,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角色扮演的朗讀方式,教師讀旁白,帶領學生找到朗讀的音調和情感,并將學生按照角色分成小蝌蚪、鯉魚阿姨、烏龜和青蛙四組進行朗讀。這種教學方式不僅能活躍課堂氛圍,還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對朗讀的熱情。
二、組織學生邊聽邊學,訓練學生朗讀標準
教師在對學生進行朗讀教學時,要注意不能僅僅是指導學生學習,讓學生去實踐,更重要的是讓學生靜下心來,學會聆聽,通過對示范朗讀進行細致的學習,學生會根據朗讀的標準來要求自己,不斷加強自身的學習能力。教師播放一句,學生跟著讀一句,主要目的是保證朗讀的準確性,讓學生在學習初期對生字生詞加深記憶,在以后的學習中才不會出現偏差。在朗讀期間教師還要注意學生朗讀的音調,不能過于小聲,也不可以大喊大叫,保證課堂紀律的情況下有秩序的進行語文朗讀教學。
例如,教師在對“詠柳”這首詩進行教學時,教師要先對學生進行生字生詞的教學,學生將字詞熟練掌握后,教師為學生播放“詠柳”的教學視頻,學生跟著教學視頻進行朗讀,找到正確的讀音和這首古詩的情感,教師在讓學生進行齊讀。在學生朗讀過程中要注意學生的學習狀態,如果有開小差的學生,教師以提問的形式對學生進行朗讀情況的檢查。這種教學方式的主要目的是讓學生通過標準的朗讀檢查自己的發音是否標準,如果不標準進行及時的改正,通過自我改正的學習過程,不斷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
三、開展相關教學活動,加強學生朗讀色彩
為了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不僅要對學生進行課堂教學,還要定期組織學生開展與鍛煉朗讀能力相關的教學活動,以此來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自信心。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演講比賽或者朗讀興趣小組,教師還可以帶領學生進行晨讀,養成良好的朗讀習慣。在學習每一篇課文之后教師為學生布置朗讀的作業,要求家長對學生的朗讀情況進行評分與反饋。通過多種教學方式,增添學生在學習中的樂趣,讓學生在學習中加強了對文章情感色彩的把握。
例如,在“守株待兔”一課的教學中,教師要注意這篇課文是以文言文的形式呈現的,教師要利用這篇課文的特點進行教學。學生不僅要會對課文進行朗讀,還要在學習中了解文章講述的內容。對這篇課文進行教學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將這篇文言文改成現代文,并在班級內進行朗讀展示。同時教師還可以給學生其他寓言故事主題,讓學生將現代文翻譯成文言文,并在班級內進行朗讀展示。通過拓展教學方式,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和朗讀情感。
綜上所述,小學語文教學的難點并不在于教材知識的難度,而是教師的教學方式足夠有吸引力,吸引學生的目光,能讓學生在課堂教學中跟隨教師的授課進度進行語文學習,在此期間學生能夠學到知識,提高學習能力。在培養學生朗讀能力的教學中,教師要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在現有教學條件的基礎上對教學方法進行創新,以提高學生朗讀能力為目的,對學生展開有計劃且有效的語文教學指導,最終實現小學語文課堂的有效教學。
參考文獻:
[1]張常清.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學生朗讀能力的培養[J].西部素質教育,2019,5(10):115.
[2]王步剛.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朗讀能力的培養策略初探[J].中國校外教育,2019(14):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