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洋
摘 要:在高中化學教學過程中,由于大部分知識較為抽象,從而使學生產生了厭學心理,進而提高了教學難度。這個時候,老師應該以鼓勵為主,增強學生的自信,將積極心理學逐步融入到教學中來。但是很多老師對于如何將積極心理學與化學教學相結合感到束手無策,對此筆者根據自身教學經驗,提出了以下幾種解決方案,希望可以為大家提供參考。
關鍵詞:高中化學;積極心理學;自信
積極心理學是人本主義心理學的分支,充分體現了以人為本的思想。積極心理學是當代社會發展的必要要求,把積極心理學與日常教學相結合是我國許多中學老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當采用的一種方式。但是由于相關老師缺少專業化、系統化的研究,從而增加了實踐難度,對此,筆者對積極心理學如何在高中化學教學過程中的應用,做了以下幾個方面的探討。
一、加強自身心理素質,營造和諧課堂氛圍
若將積極心理學與日常的化學教學相結合,首先需要老師增強自身專業水平,加強自己的心理素質,以學生為主體,構建平等的師生關系,營造和諧的課堂氛圍。而和諧的課堂氛圍,與老師的心理素質和自身的專業能力有著密切的關聯,積極心理學實際上是一種心理健康教育,所以實行這種教學模式的前提是保證老師的心理健康,以此來引導學生。
比如老師在講述選修四《化學能轉化為電能——電池》時,由于這一內容比較困難,老師可以首先與學生進行聊天,聊一聊電池的發展過程,借助這種手段,活躍課堂氣氛,從而使學生集中注意力。老師還可以鼓勵大家發言,進一步活躍課堂氛圍,在這個過程中老師也可以適當提出自己的見解,從而構建平等的師生關系。老師也可以趁機引入一些電池的知識,比如正電荷、負電荷、電極等,使學生大概了解電池的基本內容,從而做到寓教于樂。
同時老師還可以適當進行知識拓展。這不但可以增加學生的知識面,還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老師在講解《自然界中的元素》這一章節時,老師可以講解空氣中所包含的各種元素以及相關比例,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講解哥本哈根會議。這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而且還可以使學生聯系其他學科,達到知識的共通性,實現教學的根本目的。
二、鼓勵學生增強自信,激發學生學習潛力
有些同學因為學習內容較難,一時間沒有好的學習方法去解決,從而降低了學習熱情,進而產生了厭學心理。所以在這個過程中,老師要及時掌握每一個學生的學習情況,針對相應的情況,為學生作出相應的指導,不斷鼓勵學生,增強學生的自信心,進而激發學生的學習潛力。在這個過程中,老師對待學生要做到一視同仁,學生遇到問題時,一定要耐心講解。
比如老師在講解《化學鍵 化學反應與能量》的相關內容時,這方面知識首先比較抽象,理解有一定難度,其次也是常考內容。老師可以借助多媒體手段,使學生更加直觀地了解到反應變化的過程。同時老師還可以適當進行課堂小測試,并對測試結果做出統計,根據學生的情況,進行相應的指導,幫助學生解決問題。也可以適當鼓勵學生,增強學生的學習信心,進而激發學生的學習潛力。
老師還可以借助信息化手段激發學生興趣。比如在講解有機物的相關內容時,老師可以借助多媒體,向同學們展示蛋白質在人體中的相應變化,使學生更加直觀地了解相應的學習內容,培養他們學習興趣,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潛力。
三、從積極心理學出發,注重學生個體差異
有一些人認為,個體看起來相對離散的積極情緒有利于增強在某一時刻的思想和行為能力。這里之所以強調“個體”,是因為個體是無法替代的,是鮮活的、獨特的、有差異的,同樣學生也是如此,老師應當注意因材施教,盡可能地拓展每個學生的學習視野,盡力兼顧個體差異,引發學生學習化學的正面情緒,這是老師的責任所在和教學智慧的體現。高中化學課堂是否能夠在自由舒展、多元、個性發展的路上繼續前行,關鍵在于每一位學生能否擁有積極的心理。
例如,對于《化學鍵與化學反應》的教學,老師一定要兼顧到不同層次的學生。這一節的內容都是微觀與宏觀之間的知識,學習的內容比較適合用問題探究法教學。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設計一份自學提綱或學案。學案必須要注重個體差異,才能激發學生的積極性或原動力。同時老師還可以根據相關模型進行教學,通過觀察模型等,幫助學生了解成鍵的方式,成鍵的元素、成鍵的實質、最外層電子排布的變化、電子式的表達方式等。在此基礎上通過教師的點評和講解整合規范學生的表現,解決學生的實際問題,從而形成了化學鍵、離子鍵、共價鍵的概念。
綜上所述,若想在化學教學中結合積極心理學其實并不困難。這首先需要我們老師加強自身心理素質,增強自身專業水平,營造和諧課堂氛圍;其次需要老師鼓勵學生增強自信,激發學生學習潛力;最后還需要老師因材施教,注重學生個體差異,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降低老師教學難度。
參考文獻:
[1]卞巍.積極心理在中學化學新課程教學中的研究和應用[D].蘇州大學,2009.
[2]張琛.高中化學課堂教學的“催化劑”——積極心理學[J].科教導刊(中旬刊),2014(07):106-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