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鑫
摘 要:初中階段是學生學習能力、接受能力最快的發展時期,也較為容易受各種外界不良因素的影響,但與此同時學生在該階段也能夠更好地接受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教育。養成教育必須要滲透和融入到學科和課堂教學實踐過程中才能充分發揮其價值和作用,那么數學作為初中階段的基礎學科便成為了開展養成教育的重要陣地。對此,本文從言傳身教、制定細則與注重評價三個方面出發,系統性地分析、研究和論述初中數學教學中養成教育的基本途徑和有效策略。
關鍵詞:初中數學;養成教育;方法;思考探索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發展和推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綜合素質提升受到了廣大教師的廣泛關注,素質教育便成為了當前教育教學發展的主要趨勢。而養成教育則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促進學生良好行為習慣、學習習慣養成的重要途徑,也是促進學生們良好道德品質與健康心理形成的關鍵所在。因此,加強對初中生的養成教育已經成為當前初中數學教師所面臨的重要課題。作為初中數學教師,我們必須要樹立起先進的教學觀念和思想,并以結合學生的認知結構和行為特點,以切實推動養成教育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開展和融合。
一、言傳身教,培養學生良好習慣
教師是與學生聯系最為密切的人,而且初中階段的學生的模仿能力較強,教師的言行舉止都會對學生產生一定的影響。所以,初中數學教師必須要注重言傳身教,提高自身的道德修養、提高自身高尚且健全的人格、提高自身的知識儲備和教學能力,并在言談舉止、為人處世、學習生活以及精神面貌等方面都要為學生做出良好的表率和示范,做到為人師表,奠定養成教育的基礎,從而為學生傳遞正能量,以成為學生們爭相效仿的榜樣,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與行為習慣。例如,為了培養學生們良好的學習習慣,筆者從自身方面開始轉變,如,在教學過程中,筆者會引出一些名人名言、古文詩句等解釋教學內容,讓學生們感受到學識的重要。同時,筆者在教學或生活中,都會注意自身的言談舉止,為學生樹立良好的榜樣。
二、制定細則,強化日常行為規范
初中階段學生比較容易產生叛逆心理,而且他們也很容易出現行為示范的情況,這無疑都會為養成教育帶來不利影響。而規范和細則能夠很好地對學生的行為形成制約,以有效規范學生的日常行為。因此,初中數學教師應該根據學校的日常行為規定,結合課堂實際教學情況和班級內學生的具體實際來制定日常的規范和細則,以強化對學生的日常行為和規范,嚴格對學生的具體要求,從而讓課堂教學更加秩序,也讓每個學生都能夠真正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與學習習慣,提高養成教育的質量。
例如,在教授《解一元一次方程》這部分知識時,本節課程主要內容是讓學生們通過一元一次方程來解決實際問題,所以在授課過程中,筆者的每一句話都需要學生們認真聽講。但對于一些性格活潑的學生而言,他們的注意力往往很難持續集中在一件事上,針對這一問題,筆者為學生們制定了班級細則,如,在課上不許交頭接耳、注意力要集中于教師的教學中,課后作業要積極獨立完成等。班級細則制定以后,筆者要求學生們嚴格遵守班級細則。通過這一方式,使學生們逐漸克服了好動、好玩的小毛病。這樣一來,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筆者通過制定細則,強化了學生日常的行為規范。
三、注重評價,優化養成教育效果
評價是教學活動過程中非常關鍵的環節,能夠對學生形成一定的激勵,并有效樹立起學生的自信心,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從而促進的學生有效發展。因此,初中數學教師在養成教育滲透和開展的過程當中,要注重實施對學生的科學、全面性評價,及時發現學生的閃光點,給予鼓勵和表揚,同時也要及時指出學生的不足并指明改正和發展的方向,從而讓學生能更加明確自身的進步與不足,更加自覺地形成良好習慣,優化初中數學的養成教育的效果。
例如,在教授《有理數的加減法》這部分知識時,筆者會在教學過程中設立提問環節,通過筆者的提問,讓學生們舉手回答問題,當學生們回答完畢后,筆者會根據學生們回答情況對學生們進行點評,對于回答清楚、準確的學生,筆者會給予表揚,對于回答出現錯誤或者不完整的學生,筆者會給予鼓勵,并對該問題進行詳細解答。另外,在課程結束后,筆者還會利用剩余時間,為學生們下發自評表,讓學生們對本節課的學習收獲進行評價,并寫出自己在哪方面存在欠缺,如何改正等。這樣一來,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筆者通過注重評價,優化了養成教育的效果。
總而言之,養成教育是素質教育實施和發展過程中不可分割、不可替代的重要部分,也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保障。因此,初中數學教師必須要全面樹立起先進的教學觀念和思想,將數學學科教學與養成教育緊密地結合到一起,并通過言傳身教、制定細則與注重評價等方法和策略的運用,來優化養成教育的過程,從而有效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與學習習慣,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楊之林.淺談初中生養成教育方法[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3(12):61.
[2]吳華江,姚杰.數學教學中學生養成行為培養的探索[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08(0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