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露
摘 要:小學是學生受教育的初級階段,也是語言能力培養和發展的關鍵時期,而語文教學的本質就是言語能力的構建,所以小學語文教學對于培養學生的語言能力十分重要。要想學好小學語文,語言積累必不可少。教師只有在小學語文教學的過程中重視學生語言素材的積累,才能使學生在閱讀中收獲知識,在寫作中妙筆生花,在交談中妙語連珠,從而真正提高語文素養。本文就小學語文教學中語言積累的策略進行了具體的探究。
關鍵詞:小學語文;語言積累;策略
在小學教學中,語言積累還沒有真正引起語文教師的重視,許多教師認為開展語言積累教學不僅不會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還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小學生的學習負擔,而在中低年級學段,小學生學習語文的目的是識字和寫字,不應將過多的時間放在語言積累上。但正是由于這種教學思想,使得學生到了高年級以后,由于自身語言積累不夠豐富,缺乏觀察事物與說話寫作的能力,寫出來的文章沒有深度。因此,小學語文教師要充分認識到這一點,努力為學生創造更多的語言積累環境,制定完善的教學策略。
一、有效交流,樹立正確的語言積累意識
對于小學語文教師來說,在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更多是在考慮“學生應該學什么”,而忽略了“學生應該怎樣學”,所以教師應突出學生在課堂中的地位,鼓勵和引導學生積極、透徹地表達真實自我,讓他們樹立正確的語言積累意識,并明確語言積累學習的目標,在語言積累中不斷收獲的進步。
例如,在教學《秋天的雨》這一課的內容時,教師可以通過朗讀的方式讓學生熟練運用詞語、斷句、句子,對學生進行初讀與精讀的指導,可以采用示范朗讀的方式來吸引學生的興趣,也可以采用小組合作的形式進行明讀,讓學生多接觸語言。其次,教師還可以讓學生找出文中的成語并造句,這種靈活的教學任務與無目的的語言積累任務不同,不僅能使學生明確語言積累的方向,而且可以掌握語言積累的基本模式:閱讀——積累字詞——應用,進而把從書本上積累的語言材料轉化成自己的語言,以此豐富學生語言,讓語言積累初顯成效。經過教師長期的訓練后,學生會意識到自己在語言積累過程中的收獲與進步,進而能夠有效提升語言積累的意識。
二、拓展知識,提供豐富的語言積累素材
小學生年齡尚小,他們對于語言素材的篩選能力比較差,還有一些學生在寫作文時無從下手,這往往是由于缺乏素材和經驗的積累。針對這種情況,語文教師應主動為學生提供豐富多樣的語言積累素材,根據教材內容有選擇地進行知識拓展,引導學生帶著自己的感情去閱讀、體驗和積累,吸收知識的營養,提高綜合素質。
例如,在教學《燕子》、《荷花》“大自然的美景”這一單元時,可以綜合關于大自然美景的作品材料供學生了解,如《走進大自然》、《霧在哪里》、《滄海日出》等等,在有效閱讀的基礎上,讓學生從不同角度感受大自然的神奇與美麗,從山清水秀、鳥語花香、春和景明中傾聽大自然的聲音,體會大自然的絕美。這樣的群文閱讀開展方式就實現了舉一反三,學生既可以學習了解這一主題內容,又可以比較不同種類的其他作品,如此有效延伸,就可以幫助學生積累豐富學習內容。此外,還可以通過閱讀交流、閱讀分享等活動,豐富學生的知識,開拓學生的視野,使他們了解更多類型豐富的閱讀資源,從而開始自覺地閱讀課外讀物,積累語言。
三、品讀鑒賞,掌握靈活地語言積累方法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為了讓學生收獲更豐富的語言積累和情感體驗,引導學生進行品讀鑒賞是重要的一個環節。教師應帶領學生對文本進行整體性的感知,并著重開展語言積累方法的指導,讓學生們掌握靈活的閱讀方法,并能夠自主選擇出適合自己的有效積累方法,進而更好地領悟作者的獨特情感與思想。
例如《望洞庭》這首詩的教學,這首風景詩篇幅雖然短小,但是歡快優美,畫面感較強,為了使學生深刻理解故事的主要內容和獨特意境,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從古詩的背景圖入手,講一講從圖中得出的相關信息,并借助聯想進一步理解作者的創作意圖,揣摩詩歌的主旨。在詩歌中,首句描寫湖水與素月交相輝映的景象,第二句描繪無風時湖面平靜的情狀,第三、四句集中描寫湖中的君山。有的學生在分析完背景圖后,聯想到詩人一定心情愉悅,置于祖國的大好河山之中有感而發,所以才創作了這首詩。還有的學生則認為湖光、秋月等事物無一不透漏著詩人的孤獨之感。由此可見,教師要引導學生靈活地掌握語言積累的方法,基于詩句進行整體性地閱讀、聯想和感知,以更好地感受景色的優美,悟出詩人的思想感情。
綜上所述,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進行語言積累,學生的學習思路會更加清晰,而且閱讀能力與寫作能力也會得到相應的提高。語文教師應讓學生多接觸實際生活中的語言材料和相關學習資源,提高學生積累和實踐的機會,使他們養成良好的習慣。另外,對小學生開展語言積累指導需要教師做好長期推進的準備,提供多項有效的策略指導,不斷激發學生語言積累的興趣,提升語言積累的效果。
參考文獻:
[1]王恒山.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增加學生的語言積累[J].科教文匯(上旬刊),2019(10):138-139.
[2]何倩.論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增加學生的語言積累[J].才智,2019(20):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