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夢云
【摘要】自從新課改實施以來,小學語文教學對于教師和學生都提出了新的要求。新課改之下的小學語文教學,明確指出小學階段的語文教學要以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為主。因此教師在開展小學語文教學時,要通過讀寫結合的方式,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本文從三個方面,就新課改背景下的小學語文讀寫結合問題進行探究,以供其他學者參考。
【關鍵詞】 新課改 小學語文 讀寫結合
引言
小學語文中的寫作部分和閱讀部分是小學語文教學的核心,二者有脫離不開的關系。閱讀是提高寫作的基礎,寫作是有效閱讀的保障。因此,在新課改背景下的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將學生的讀和寫結合起來,以培養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促進學生的健康發展。
一、結合教材,開展以讀帶寫教學
新課改之下的小學語文教材與傳統的語文教材相比,更加適應小學生的理解能力。因此,教師在開展新課改的小學語文教材教學過程中,要充分利用教材的優勢,發揮教材的作用,保證新課改背景下的小學語文教學取得良好的效果。在語文課堂中,教師要帶領學生對教材中的課文進行深入的研究和探索,幫助學生在語文課堂上理解課文的思想情感、表現手法等。組織小組對課文進行討論,并說出課文中優秀的字段。最后,組織全體學生對課文進行評價。課堂結束后,給學生布置作業,讓學生以作文的形式將課上對課文的解析呈現出來。通過此形式的小學語文教學,就是實現了以讀帶寫的教學方法[1]。
在小學語文教學時,教師還可利用教材,開展讀寫練習及知識拓展,來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同時,教師在教學中還可以通過以讀帶寫的方式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集體意識,提高學生對學習的興趣。例如:在學習《蒲公英的夢》這篇文章的時候,課文寫到:“三個月前,我不小心降落在街心公園的草坪上。住在這里,我好難受哇!要聽汽車的叫喊聲,呼吸嗆鼻子的廢氣,喝有怪味的酸雨。我擔心明天開不出漂亮的花。通過這樣一個擬人句,可以將蒲公英幻化成人,通過蒲公英的話來引出文章的寫作目的。在文章最后的部分:“蒲公英很快進入夢鄉,她夢見自己住在美麗的大草原里,太陽笑嘻嘻地在天空看著她,微風帶著她做柔軟體操,蝴蝶和蜜蜂圍著她飛來飛去,她快樂地笑了。”文章再次運用擬人描寫,為蒲公英增添了趣味性,增加了文章的活力。《蒲公英的夢》通篇采用擬人的手法進行敘述,不僅增加了文章的靈活性,也能夠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在課堂上講解這篇文章的時候,不僅要帶領學生演示蒲公英和椰子樹的對話過程,也要指導學生在閱讀課文的時候融入自己的感情。在帶領學生閱讀的過程中,要帶領學生仔細品味課文中的字詞句段,體會作者寫作的目的。
課堂教學結束后,教師可以給學生布置寫作作業。讓學生挑選出自己喜愛的文章選段,并寫出喜愛的原因。在上交的作業中,教師可以選取優秀的作文進行講評,促進學生寫作能力的提高。
二、加強寫作聯系,實現以寫帶讀
在教師實際教學中常常發現,有一類學生他們擁有較強的閱讀能力,但其寫作水平卻不如想象中的那樣好。導致這種現象的原因是,學生的習作練習少。這類學生雖然有很大的閱讀量,且積累的知識和文學素養也比較高,但平時卻沒有寫作的機會,導致其寫作能力鍛煉不足,進而導致其寫作能力并不高。寫作和閱讀就如同一個人的雙腳,只有配合得當,才能完成走路。寫作和閱讀只有配合得當,才能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進而取得高分。因此,教師在日常教學中要重視兩者的結合,讓學生充分重視寫作的聯系,進而提高自身的整體水平。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而言,其心智尚未成熟,所以對自身的管理意識也不強。只有教師通過日常的觀察,發現學生的不足,并及時采取相關措施彌補不足,才能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在小學教學中,教師要尊重學生的個性,保證語文教學的正常開展。在課堂教學中,要注意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通過對課文的教學,讓學生形成一個初步的語文學習能力[2]。
首先,教師要促進學生開展仿寫活動,讓學生通過模仿課文中優秀的段落或句子,來完成自己的寫作。其次,教師要提高學生的寫作技巧和思想表達的方式。這不僅能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還能促進學生熟練地掌握寫作技巧,進而提高自身的寫作能力。例如: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通過對課文的講解,挑出課文中優秀的段落、句子,給學生逐一的分析,進而幫助學生掌握作者在文章創作中的寫作技巧,為學生寫作時運用相關技巧指明方向,促進學生獨立完成寫作。
三、拓展學生知識面,奠定讀寫基礎
語文教學不能固守課本,要適當的拓展學生的語文知識面,以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提高。讓學生多多接觸閱讀資料,促進學生在閱讀中提高自己的理解能力和閱讀能力。學生只有依靠豐富的閱讀積累,才能寫出優秀的作文。教師要鼓勵學生多讀書,讀好書,會讀書,在閱讀中完成自身知識的積累,培養自主思維的養成。通過閱讀課外資料,幫助學生養成閱讀習慣,進而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3]。
豐富的閱讀基礎是學生習作的保障和支持,只有學生在閱讀中多積累好詞好句,才能寫出與之相同的優秀句段。教師在日常教學中,也可通過對修辭方法的教學,完善學生的語文知識框架,促進學生運用修辭手法進行寫作,來提高自身的寫作能力。促進學生的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的提高,教師可以開展以下活動:第一,組織學生背誦弟子規、成語,以實現自身的語文知識積累。第二,要求學生每天背誦一首古詩,促進學生對詩詞中情感表達方式的學習。第三,布置每天的習作作業。教師每天給學生安排一篇日記,內容不限,要求能清楚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第四,教師可通過溝通手段,組織討論小組,在學生遇到問題時及時求助。
結束語
綜上所述,小學生在語文階段的學習需教師的引導。只有教師在教學中注意讀寫結合,才能讓學生在閱讀中提高寫作能力,保證學生在寫作中提高對文章的閱讀能力。只有通過讀寫結合的教學方法,才能增加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保證新課改目標的實現。
參考文獻
[1]楊曉燕.新課改背景下小學語文讀寫結合策略初探[J].教育,2016(5):00073-00074.
[2]劉晶.新課改下小學語文讀寫結合策略的應用探討[J].中華少年,2016(4):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