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志國
摘 要:受傳統教育教學理念的影響,當前初中數學課堂的教學模式機械單一,即教師只是一味地向學生講授和灌輸課本知識,這便背離了新課改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而且更無從談起數學教學有效性的提高。因此,采取何種教學舉措才能扭轉傳統課堂長期低效的現狀,以切實提高數學教學的有效性,已然成為當前初中數學教學中亟待解決的一個問題。
關鍵詞:初中數學;有效性;教學策略
隨著課程改革的深入與素質教育的推廣,數學教學的重心已不再僅僅停留于基礎知識的單一傳授,而是更加注重學生學習能力與核心素養的培養。在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及時轉變傳統的教學觀念,并在以生為本教學理念的指導下對課堂教學的過程與方法進行積極地調整與優化,以使學生的學習興趣得以充分激發,核心素養得以有效培養,從而達成理想中的教學預期。
一、設置問題,引發思考,激發興趣
學起于思,思源于疑。于好奇心強、求知欲旺的初中生而言,問題則是驅使他們展開一切學習和探究活動的源泉和動力。因此,作為初中數學教師,我們不妨在課堂教學之初通過問題的設置來啟發學生的學習思維,促使學生在分析問題和思考問題的過程中對新課內容產生強烈的探索欲與學習熱情,從而為接下來教學內容的講授奠定一個堅實的基礎。
在教學“有理數的乘方”這部分內容之初,我向學生問道:“將一張紙對折27次,就會比珠穆朗瑪峰還要高。你相信嗎?”此時,大部分學生紛紛表示不可能。于是,我繼續說道:“既然有的同學不相信,那不妨讓我們親自動手來試一試。”話音剛落,學生紛紛拿出紙來驗證這一說法。漸漸地,學生發現一張紙最多疊5次就折不動了。于是,我繼續引導道:“我們不妨設紙的厚度為0.1毫米,那么對折一次就是0.2毫米……對折27次會是多少米?”如此,通過在導入環節設置問題,不僅引發了學生的主動思考,而且還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順理成章地引出了新課內容,可謂是快捷高效。
二、直觀教學,形象感知,突破難點
初中階段學生的學習思維仍以具體的形象思維為主,他們更易接受直觀的知識或事物,而數學學科卻極具抽象性和邏輯性的特征,僅憑教師一味地口頭講授勢必會為學生的學習和理解帶來一定的阻礙。鑒于此,作為初中數學教師,我們在教學過程中不妨借助信息技術來將原本抽象晦澀的數學知識轉化得更具形象化、具體化和生動化,以此來降低學生的理解難度,突破教學的難點內容。
在教學“圖形的旋轉”這部分內容時,為了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使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旋轉的基本要素及其性質,我先是運用信息技術向學生出示了幾幅旋轉運動的圖片,以使學生對圖形的旋轉有一個直觀上的認識和感知。之后,我對學生說道:“風力發電機是一種新型的無污染能源,廣泛應用于我國的西部及海洋。”與此同時,我向學生出示了風力發電機的圖片,并選取了其中一組葉片,要求學生描述葉片由某一位置轉動至另一位置的運動過程。接下來,我又利用相似的方法引導學生描述了平面圖形的運動過程,并讓學生通過剛才的探索,自主總結決定旋轉的三要素。如此,通過運用信息技術輔助教學,不僅增添了課堂教學的形象性和生動性,而且還發展了學生的空間觀念,突破了教學的難點內容。
三、合作探究,發展思維,深化理解
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模式不僅在根本上背離了新課改“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而且也不利于實現師生之間的良好互動,進而更無從談起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提高。鑒于此,作為初中數學教師,我們應將課堂的主動權還于學生,引導學生通過合作探究來自主獲取新知識,以此來發展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深化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從而實現課堂教學效果的優化提升。
在教學“三角形全等的判定”這部分內容時,我先是引導學生一同回顧了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及其性質。之后,我利用課件出示了兩個只有一個角是相等的三角形,并詢問學生這兩個三角形是否全等。很顯然,學生異口同聲地答道:“不全等!”于是,我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一同來畫一畫、比一比、量一量,看看三角形的角和邊需要具備什么條件才能全等。在這一過程中,我會在行間巡視,并對學生遇到的問題及時予以針對性的指導和點撥,以便為學生的合作探究掃清障礙。如此,通過引導學生合作探究,不僅在最大限度上尊重了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而且還發展了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深化了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和掌握程度,進而有利于實現課堂教學效果的優化提升。
總而言之,作為初中數學教師,我們要想從根本上扭轉傳統課堂長期“高耗低效”的現狀,就必須要及時掙脫傳統教學觀念的束縛,并從學生的學習特點與認知發展規律出發,積極探索各種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以促使數學課堂重新煥發出強大的生命活力,從而切實提高數學教學的有效性和實效性。
參考文獻:
[1]陳芳明.提高初中數學教學有效性的策略分析[J].課程教育研究,2017(03):102-103.
[2]張旭東.試論如何提高初中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J].中國校外教育,2016(S1):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