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水建


摘 要:解放班主任,探索班級自主管理,一直是德育研究的一個熱門方向。讓班主任從繁重、瑣碎的班級事務中解放出來,讓學生管理來填補班主任被解放后的管理空缺,實現學生自主管理。學校分別從“建立自主評價體系、構建自主管理架構、學生自主管理培養”幾大塊實施、形成學生的自主管理模式。
關鍵詞:班級;自主;管理;自主管理
班主任的工作瑣碎而繁重,班級管理千頭萬緒,同時還要面臨學科教學壓力,每位班主任都恨不得有三頭六臂,每天的事情源源不斷,總是忙也忙不完。每年學校任命班主任的時候,老師們總是不愿意當班主任,因為班主任實在是太苦太累了。解放班主任,為班主任減負,已經迫在眉睫。要解放班主任,而班級管理工作又能正常有序的進行下去,甚至還能收到更好的效果,班級學生自主管理,為我們指明了探索方向。
1 建立自主管理評價體系
無規矩不成方圓,要實現自主管理,必須形成一套可執行的評價體系,并讓全體同學都熟悉這套評價標準,讓管理者有一個管理標準,做到有法可依。評價體系的內容由學校根據實際情況和管理要求制定,內容一般包括:早讀、大課間、飯堂管理、午休、眼保健操、衛生、儀容儀表、晚修等。
例如:
2 構建自主管理架構
有了評價體系,還需要有執行這個評價體系的人。因此各班要構建、完善自主管理的架構,為評價體系高效執行鋪平道路。通過細分,各班的自主管理架構可以分為班級大架構和小組小架構:
1.班級大架構主要是班委組成的大架構,負責統籌管理整一個班的事務。各班委成員的分工職責需要明細、清晰。例如:
以上班委成員的分工,可以根據各班級管理的要求進行調整、增減等。
2.小組小架構是班級大架構的細分,能夠讓管理做到更細致。同時小組管理也分擔了班委大管理的壓力,讓班級自主管理更加高效,且成功的幾率更高。
附:小組自主管理架構
(1)人數:5—6人,根據學生綜合素質初步確定,再根據學生性格、管理過程中做微調。
(2)小組長:班干或另選,座位固定,統一在面對講臺左邊第二位。
(3)組員:班主任主要根據綜合素質分配,再根據性格與其他調控,組員中必須有:組長、紀律、衛生、學習、文體(小組中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
(4)組長與組員職責:
小組長:
①匯總、記錄各組員分數
②整理小組日志
③當天評價、總結和反饋小組成員情況
④指導、監督、培訓班級各小組成員
紀律組員:
①監督、提示小組成員遵守紀律,對違紀組員進行培訓。
②做好課前、早讀、自習課、集隊集會、午休等課室內外的紀律管理工作
③及時向小組長、值日班長反饋當天小組情況
④培訓小組每個成員學會遵守紀律
學習組員:
①每天指導、督促、檢查小組成員寫好成長日記
②每天向小組長、值日班長匯報檢查情況
③培訓小組每個成員認真學習。
衛生組員:
①對小組每個學生進行詳細分工,要求人人每天有衛生任務
②檢查、督促小組成員每天負責的衛生情況
③向小組長、值日班長反饋小組每天衛生情況
④培訓小組每個成員清理衛生并做好保潔工作
3 自主管理的培訓
有了評價體系和管理架構,接下來就是對管理者的培訓,這環節決定了自主管理的成效甚至是成敗,是關鍵的環節!自主培訓大概花一周時間,以集中授課的形式進行。
1.年級全體同學分班學習評價體系和管理架構,讓年級每一位同學熟悉評價制度,熟悉每一個時間段、每一項活動的要求及量化扣分標準。了解管理架構,清楚管理成員的職責范圍,服從配合班委的管理。
2.對管理架構成員的培訓,熟悉每一項評價體系的內容及自己的管理職責。培訓的過程先是單個職位全年級培訓,不同的職位分別由德育處和教導處根據管理范圍集中培訓,例如:德育處培訓常務班長、值日班長、紀律委員等;教導處培訓學習委員、科代表等。
3.培訓后實施自主管理的過程中,自主管理效果不好的班級再單獨培訓,各班之間相互參觀學習、經驗交流。多表揚先進,突出先進,給管理不好的班級形成壓力。通過培訓,跟蹤反饋,再培訓再跟蹤反饋,反反復復,一個月下來,就基本形成自主管理的雛形。之后就是對自主管理過程中出現的問題不斷修正和完善。
通過“建立自主評價體系、構建自主管理架構、學生自主管理培訓”這三大塊的實施,逐步形成完善的學生自主管理體系,學生的事,自己做、自己管理、自己評價。從而真正有效的解放班主任,確實為班主任減負,同時也培養了學生自主管理的能力,可謂一舉多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