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媛
摘 ?要:中學英語教學大綱指出:“閱讀是理解和吸收書面信息的一種能力,它有助于擴大詞匯量,豐富語言知識,了解英語國家的社會文化背景。”對于將英語作為外語學習的中國人來說,英語閱讀不僅是英語學習的目的,而且是英語學習的主要手段和途徑之一。
關鍵詞:中學英語;閱讀;提高
英語閱讀能力的發展是其他語言技能的基礎和前提,尤其在當今日益國際化、全球化的形勢下,通過有效的英語閱讀來獲得有用的、最新的信息和知識,對一個人的生活、工作和學習都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但是,根據一些一線從教者的多年的教學實踐經驗發現,中學生閱讀還是著眼于詞和語法,忽略閱讀的真正含義;而通過一些教育專家的研究考察,發現教師在閱讀課堂上實際操作也存在不足。基于此,我們選擇從閱讀的視角進行分析,旨在指出英語閱讀教學中的問題并提出一些相關的解決辦法。
一、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忽視了閱讀的真正含義
閱讀是為了獲得信息,從而進行相應的信息輸出。由于考試體制的存在,導致大部分的英語教學中形成了以考試為目的、為考試而閱讀,并沒有實現閱讀的真正目的。在傳統的閱讀教學中,采用的是以詞匯、語法講授為中心的閱讀教學方法。它雖使學生對句子內部結構有一個清楚的了解,有助于對語篇的局部理解,卻無法使學生對語言賴以生成的情景有一個比較深刻的認識和理解。過分強調語言符號的符號性,忽視文化背景知識的介紹。這種教學模式下教育出來的學生只會機械地做題,而不能真正掌握閱讀的策略和技巧,更不能形成一個良好的閱讀習慣。
2.教師在閱讀教學中出現的問題
(1)抹殺了學生閱讀的興趣
在傳統的教學中,英語教師在閱讀教學中總是想把文章中出現的所有語言知識點和語法點教給學生,從而導致了“滿堂灌”的現象,這不僅忽視了學生的接受能力,也沒重視教學的實際效果,但更為嚴重的問題是它抹殺了學生對于閱讀的濃厚興趣。
(2)重視語言知識點忽略閱讀技巧和習慣的培養
閱讀是一個浩如煙海的工程,有看不完的文章,教不完的內容。但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往往一拿到一篇文章就開始從單詞、語法、句子等內部結構開始剖析,這往往導致一種情況就是,“授之以魚卻不能授之以漁”,“只見樹木不見森林”。重視語言知識點而忽視閱讀技巧和習慣的培養。
3.過時的閱讀教學模式
教學模式單一,大部分閱讀教學沿用了傳統的閱讀教學法,即,教師朗讀課文→學生回答問題→學生默讀課文→學生寫出文章主旨和結構→教師分析語言細節→學生做筆記。整個教學仍然采用一問一答的教學方式,而且讓學生回答的問題還是那機械的五個“WH” 問題,即(when,where,what,who,why),學生仍處于被動的局面,被老師牽著鼻子走。這樣的教學不僅不能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和創造性思維,也很難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
二、有效提高閱讀的方法
1.更正閱讀思想意識
英語教學大綱中都指出:英語閱讀教學的目的是培養學生具有較強的閱讀能力、一定的聽力能力以及初步的寫和說的能力,使學習者能將英語作為工具,獲取專業所需的信息,并為進一步提高英語水平打下良好的基礎。閱讀理解試題在其種程度上不僅僅是對考生英語語言水平的考查,同時也是對考生知識面及知識結構的考查。總之,廣泛涉獵,了解一些背景知識,即有助于增加語感,對短文的理解又有助于提高閱讀的速度。
2.教師在閱讀教學中的正確作用
(1)關注閱讀興趣培養
在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應該體察到學生心靈和情感的共鳴。不難發現中學的閱讀文章更多的是以小故事的形式呈現,因而文章充滿了人文性。這就要求教師在講解其中涵蓋的知識點的同時,以睿智親和的話語去解析,讓學生體會文章所蘊含的美妙與哲理,從而讓學生更主動的接受,以提高教學質量。
(2)關注閱讀技巧和習慣的培養
教師的課堂教學過程中,不斷注重方法技巧的傳授,加強閱讀策略的訓練,比如,猜詞訓練。那么,需要怎樣做才能培養學生的這種能力呢?當然最有效的途徑就是通過不斷的實踐,在學生大腦里面刻下這種意識,達到每拿到一篇文章的第一反應就是用什么策略或者方法來完成,通過這篇文章我想了解什么的效果。同樣的道理,快速閱讀、讀前預測等等方法技巧都需要不斷的訓練,內化成自己的東西,才能在需要的時候取出來就用。同時,還要在教學過程中不斷注重閱讀習慣的培養,讓同學們形成一種每天必讀的良好習慣。
3.探索新型教育模式
(1)個性化閱讀
“個性化閱讀”主要從兩個方面說。一是,針對不同閱讀水平學生,選擇不同的閱讀材料,并不斷關注學生閱讀水平的變化適時螺旋上升,利于學生興趣保持和自信心的確立。二是,以培養學生個人素養為目標,鼓勵學生在自主學習中創造適應自己的學習方法。
(2)遷移性閱讀
“遷移性閱讀”是注重學科之間的知識交互性。就如,人們說文、史、哲不分家。英語閱讀說到底也是許許多多的單詞短語成句連篇,它通過文字講述故事、論述觀點、解釋現象或描述事物。這些故事、現象、觀點和事物不外乎是涉及文、史、哲、天文地理各種已知學術領域或是生活場景。換言之,閱讀能力的高低不僅是在語言基礎本身,還在于對現實關注程度,知識的廣度。另外,各門學科是對人的各種能力方面的訓練,在具備了各種能力之后,對于英語閱讀作為英語學習的一部分更有利。就好比,數學哲學之于思維,政史地之于語言文字。
三、總結
閱讀是個長期的過程,教師無法將所有的東西傳授給學生,在閱讀的教學中,我們不僅要授之以魚更要授之以漁。閱讀已經成為我們生活學習的一部分,是我們教學的一部分,更是我們精神食糧的重要來源,同時也是人們獲得信息和知識的主要手段。因此,不僅要讓學生學到閱讀的知識,更要學到閱讀的技能,技能比知識更重要。讓學生通過閱讀學習,不僅能掌握應考措施,而且能在閱讀中達到真正的悅讀。
參考文獻:
[1]楊君.拓寬教師識面適應教改發展新需要[J].教育研究.2005(23).24-25.
[2]孟昭新.引領學生走進課外閱讀的廣闊天地[J].學周刊.2011(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