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蔚梅
摘 ?要:隨著我國教育體制改革步伐的加快,英語教學改革也隨之日益深入,全國各種課改、教改方案和教師培訓計劃也紛紛出臺,目的都是為了提高學生的英語知識水平。為達到預期的目的,不能只注重了教師專業能力的培養和教材內容的實際合理性,還必須要重視學生在英語學習中的主觀能動性,使學生自覺地去探索、主動獲取所需要的知識。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出發:首先,要培養學生對英語的學習興趣;其次,要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習慣;最后,要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方法。
關鍵詞:學習興趣;主觀能動性;探究意識;實踐活動
古語說:“授人以魚,三餐之需;授人以漁,終生之用”。這個道理,我想人人都知道。因此,在英語教學過程中,進行了許多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的改革。但許多教學改革過分注重教學方法的改革形式,而忽視了在教學中學生的主體地位,忽略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自覺地去探索、主動獲取所需要的知識,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
要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各教師根據本校的學生實際情況,所采用的方法也可各自不同。可以采用情感激勵法,和諧師生關系,取得“愛屋及烏”的效果。如,我們可利用課余時間多和學生談心,交流思想,用自己的言行和高尚的品格打動學生,吸引他們的注意力。心理學中分析指出,青少年對教師(尤其是他們心目中崇敬的教師)有強烈的模仿意識和能力。我們英語教師如能做到這一點,學生在課堂上肯定會聚精會神地聽。他們也會因為喜歡你這位老師而喜歡你教的英語,對英語課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可以利用國情教育的大道理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初中生是人身心發展的高峰,對祖國、對未來都抱有無限的希望,渴望將來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才。我們在英語課堂上多講些中西方對照的文化知識,并引導學生利用所學的歷史知識,找出中西方差異(尤其是經濟落后)的原因,激發學生的愛國思想、努力學習外國先進文化科技的欲望和學習興趣;可以用實際的生動課堂教學,如影片、動畫等多媒體或幽默有趣的故事來吸引學生。教師們如能巧妙地加以運用,學生們的興趣一定能始終如一地保持下去,從而學好英語知識。
二、培養學生自主探索英語學習的方法
美國著名教育家布魯納說過,探究是科學學習的生命線,沒有探究就沒有科學的發展。《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也表明,科學學習要以探究為核心,探究既是科學學習的目標,也是科學學習的方式。教師在英語教學中應當注意培養學生的個性人格,在教學過程中與學生一起分析問題,把自己的思路展示給學生,這樣,學生既可以了解教師的思維過程,也學到了分析問題的方法。我在教學新詞時,多半是介紹自己以前學習英語時怎樣去學,怎樣記憶單詞。如,學foreigner這一詞時,讓學生對比以前過的cleaner,user,teacher等一類詞,告訴他們這是英語構詞法的一種。而學習不規則動詞過去式blow—blew,回憶以前學過fly—flew,know—knew,學習bring—brought時,回想 buy—bought,think—thought,這些詞形、讀音相似,方便記憶。我把自己成功的學習方法介紹給學生,他們也和我一樣能感到學英語、記單詞并不難,只要掌握好的方法就行了。
三、樹立學生在教學中的主導地位
新的教育理念表明,教師在教學中的地位要變“主導”為“引導”,而學生則應從被教導的對象變成學習的主體。教師的主要任務是引導學生去發現并學到知識,切實讓學生感到知識是自己學出來的,讓學生思考,使之有成就感,把成功讓給學生,把自信還給學生。同樣的教師,同樣的教學方法,不同的學生學習的效果并不相同,往往不是學生的能力有多大差別,而是學生對待學習的態度的不同,同時也說明了學生本身在教學過程中的重要性。學生的學習只有通過自身的實踐活動和再創造性的運用,才能使書本的知識成為自己的知識。
因此,在英語教學中,應去掉以前“滿堂灌”的教學方式,走下講臺和學生們一起學習,介紹課程的學習方法,可以讓學生們輪流上講臺作老師,比如,在學習新課文時,肯定會遇上新詞匯和新的語法知識。這時,我先讓學生按照已有音標知識對照新詞表去拼讀一下,讀對了就反復操練兩次,讀錯了,幫他們更正過來,再多操練幾次。對于語法知識,提醒學生們注意中課文多次出現的語法句子,談談自己的看法,試探理解其結構,之后再根據教材后面的語法提示,掌握其特征。
四、指導學生進行英語學習反思
1.反思學習方法,調整策略
學生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實踐,老師要提醒他進行一次回顧,可以采用單元檢測、段考、月考等形式,成績只是參考,主要是讓學生反思自己這段時間來所用的學習方法是否對頭,學習效率如何。如果往好的方面發展,那應該繼續發揚光大;若是覺得不適合自己,那就要即刻改進,避免走學習中的彎路,浪費了時間和精力。
2.反思學習過程,進行自我批評
教師還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幫助學生不斷地反思自己的學習過程,與老師和同學交流學習方法和經驗,了解自己英語學習中的進步與不足,在學習紀律和自覺性方面進行批評和自我批評,這樣有利于學生加強學習自覺意識的培養,在以后的學習中形成自我規范的良好習慣。
3.反思學習成績,銳意創新
學生也要對自己的學習成績進行反思,尤其是在每次階段性或總結性的測驗后,需要好好地自我評價學習的效果,總結學習經驗,有意識地進行學習創新。通過這樣的反思活動,使學生逐漸建立起英語自主學習的信心,形成一套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學會獨立自主地學習和探索。
總之,教師要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想盡一切辦法培養學生的英語自主學習的能力,提高他們的自主學習意識,增強學習積極性,不僅是我國基礎英語教育現狀和時代教育發展趨勢的需要,也是培養學生獨立自主能力的素質教育目標、實現新課程標準要求的需要。在教學工作中,樹立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方法,讓學生自主獲取知識,開闊視野,豐富課余生活,是學生一生一世的財富之源。
參考文獻:
[1]邵瑞珍,皮連生.教育心理學[J].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9.
[2]張斌賢等.教育學基礎[J].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2.
[3]唐桂春. 讓我們的英語課堂生動起來[M]. 師道,2005(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