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亞華
摘 要:對于從小學步入初中的學生來說,初中教學需要初中學生擁有比較熟練的計算能力,在面對數學計算時要求學生更快速的計算出數學題目,要求學生在進行解答數學題目的時候具備有良好的計算能力的計算基礎。對初中生而言,初中的數學知識在簡單的計算知識的基礎上延伸了更多不同的數學知識,計算變成了及其基礎的內容,初中生不僅要準確的計算好題目中的過程還要在完成計算后進行下一步推導論證思考出不同原理的解答步驟,教師培養學生的數學計算機能力能更好的促進學生進行對初中數學的學習,更好的學習數學知識。
關鍵詞:初中數學;計算能力;心算速度;勤于檢驗;課堂計算
教師在進行初中教學時,在課堂上可以著重的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在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采取一些策略;比如,教師可以根據學生自身對數學的理解情況和學習進度鍛煉學生的心算速度,教師也要多加培養學生的檢驗意識,要求學生做到每做完一道題,在時間充足的情況下就即時檢驗計算成果,培養學生在做題后檢驗答案的習慣,一方面可以大大的提升學生的正確率,另一方面可以鍛煉學生的計算能力。教師在課堂上的教授中,除了教授學生課堂知識以外,也可以充分的將課堂計算的時間留給學生,將學生在課堂上進行數學計算的部分作為課堂教學需要完成的一項教學任務,留出課堂時間給學生。
一、心算速度要鍛煉
學生對于數學計算的方式分為草稿紙計算和心算兩大方面,通常情況下,學生在面臨計算過程比較復雜,計算步驟比較繁多時需要學生利用草稿紙進行計算,但簡單的加減乘除學生通過用心默算就可以完成。一些初中學生的計算能力不太強,心算速度慢于紙上運算,大大減少了學生在計算題目時的計算速度,而還有一些學生的心算能力比較弱,對加減乘除和簡單的規律運算不能完全掌握,數學基礎比較薄弱,心算速度也比較慢,從而減緩了學生的做題速度。教師要鍛煉學生的心算速度,要培養學生勤于心算,勤于練習的習慣,所以教師向學生不斷的拋出計算問題讓學生不斷的在心里默算,慢慢地提高速度,教師要教導學生不能完全依賴計算器和紙上運算,要善于運用自己的大腦,對數學學習要有勤奮學習和反復鍛煉,盡量減少對紙上運算的依賴。
例如,教師在教授“有理數的加減法”這一內容時,教師不僅需要教授學生學好簡單的加減運算法則,更重要的是教會學生理解正負號和準確的利用正負號進行有理數的運算,要理解有理數的運算法則,在面臨兩個加減符號的時候能看明白運算符號的意思并算出答案;其中,對運算規則的理解和數學運算項的概念的熟練掌握也是加快計算速度的一大重點,教師在教授學生對“有理數”的數學計算時,學生需要明白有理數中,零的乘除的含義,學生也要理解分數和小數的轉換和計算。對預算教師應該要求學生記下幾個常見的分數乘除公式,對幾種有規律的分數和有理數進行記憶和背誦是加快心算速度的有效措施。比如,我們記下五分之一相當于零點二,二分之一相當于一的一半,在學生平時的計算時再次遇到會大大的加快運算速度。
二、檢驗意識勤培養
為了加大學生寫題的正確率,寫完作業后的檢驗工序也十分重要。教師在批改學生的平時作業和考試測驗的時候會發現有學生回答的答題步驟是正確的,思路也是正確的,可往往因為粗心,得到的答案是錯誤的,而導致粗心丟分的情況出現。同時,也會有學生在解答時,在題目的中間計算出現了計算錯誤,而導致下面的步驟連環出錯的情況,造成了大面積的失分,這些都是因為學生計算粗心而且做完不檢驗的所以產生的結果。所以,教師要培養學生的檢驗意識,最好養成寫完必驗的習慣,可以讓學生在寫完答案時自查錯誤,及時改正錯誤。
例如,教師在教授“整式的乘法”這一內容時,這一章節的內容出現了單項式和多項式,其中同底數冪和未知數字母會使學生在計算時出現知識概念不清、計算混淆。當學生遇到稍微長的整式乘除的計算時往往會有加錯、乘錯、看錯的情況,此時,檢驗就顯得十分重要。學生不是不明白這一章節的知識點,只是在運算上容易犯下一些低級錯誤,為了避免這種情況,教師要在講解時以身作則,每講完一道題就檢驗一道題,讓學生學會去檢驗。教師可以教會學生檢驗的方法,比如先看冪的乘方是否算對,再看底數是否計算正確,看計算的過程是否有出錯,通過檢驗確定好最終答案。
三、課堂計算宜充足
教師在教授初中數學課堂知識的基礎上,可以加大學生在課堂上計算的時間,將運算題目放進課堂上,展示給學生看,也可以教授學生簡單易懂的運算技巧,這樣學生的計算能力會有很大的提高,同時教師也可以讓學生自己在課堂上進行心算或者用紙上計算。在教室的環境相對安靜,學習氛圍濃烈,學生對于學習專注力也更加高,計算能力也會變得更強,在課堂上學生完全進入了學習狀態,對于數學計算也會更加得心應手,學生慢慢地體會到這種計算狀態,在之后的計算中也會一直保持集中注意力的良好的做題狀態,課堂計算給學生提供了充足的計算氛圍和學習數學的環境,所以,學生課堂上的計算在初中學生學習數學的過程中必不可少。
例如,教師在教授《分式》這一內容時,教師可以讓學生自己進行對教師提出的課堂小測驗的題目進行課堂計算。畢竟數學是靠練習出來的,與其講解原理和概念不如讓學生自己動手實踐,增加課堂計算的時間,讓學生在課堂上多做計算,多做題目,當遇到問題時也可以在課堂上及時請教教師,可以提高學生的數學計算能力,也能讓學生在計算中了解知識,并更好的運用知識。教師也可以通過在教師“因式分解”這一內容時,在講解提公因式法時,邊進行講解邊進行提問,詢問學生在遇到一長串的多項式時什么各項的因式是什么,并把它提煉出來,運用問題提問讓學生在課堂上回答問題,計算問題,在回答問題的過程中學習和鞏固知識。
總的來說,教師要在初中課堂上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要鍛煉學生的心算速度,積極的培養學生的檢驗意識,養成良好的學習數學的習慣,在課堂上要給學生充足的自己計算、自主思考的時間,對學生數學計算能力的提高有很大的幫助,學生也能更好的學好數學。
參考文獻:
[1]孫春梅.如何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培養良好的計算能力[J].課程教育研究,2016(06)
[2]李英.淺談初中數學教學中學生計算能力的培養[J].科技創新導報,2014,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