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慧玲
摘 要:在常規的農村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一直都是以被動的接受者的姿態去學習數學的,但是這種“授人魚”的教學方法卻并不利于學生的長遠發展,使其養成了惰性思維習慣,難以展開有意義學習。因此,新課改反復強調了小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希望農村小學數學教師可以全面解放學生。其中,學習任務單是一種新型的教學工具,便于學生提前明確課堂探究任務與數學學習方法,引導學生自主評價自己的學習過程,可以很好地促使小學生實現探究學習。本文將從以明確的學習任務引導學生自主學習、以明確的學習指南組織數學探究、以困惑與建議評價數學探究效益三個角度來分析小學數學教師應該如何充分利用學習任務單來實現自主探究教學改革。
關鍵詞:小學數學、學習任務單、農村地區、整合策略
在新課改下,如何培養小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使其全面探究學好數學的有效方法已經成為最基本的課程教學任務,而我國教育部也多次提出以自主、探究、合作為主要教學模式的具體要求,讓越來越多的小學數學教育工作者意識到了傳統教學模式的弊端,開始有意識地突出小學生在數學課堂上的主體學習地位。在農村地區,小學數學教師也在鮮明的新課改改革成果與國家針對農村教育所提出的一系列優惠政策的啟發下產生了組織自主探究教學活動的新想法,越來越在乎小學生數學學習能力的發展。因此,小學數學教師便要積極使用學習任務單來培養小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引導小學生多多參與數學探究。
一、以明確的學習任務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前置性,一般是指在課堂教學正式開始之前所發生的學習活動,而學習任務單通常也會針對某個課題名稱布置相應的學習任務,便于學習者提前展開自主學習,然后由教師收集相應的學習反饋,由此確定課堂探究的重點與方向。而且,前置性學習活動本身就是小學生展開自主學習的基本表現,所以農村地區的小學數學教師要充分利用學習任務單所提供的“學習任務”欄目來引導學生展開自主思考,引導小學生在預習活動中展開有意義的學習思考,借此提升小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如此一來,我們便可適當地調整課堂探究流程與方式,保證數學課堂可以更加切合小學生的思維特點。
就如在“小數乘法”一課教學中,筆者就認真分析了本班小學生的數學運算素養,并借此設計了學習任務,在學習任務單上予以標注,以便借此指導小學生展開自主學習。本班小學生已經學習了小數的基本概念與加減法知識,而且還在整數運算過程中掌握了加法、乘法的內在聯系,所以筆者便將本課的學習任務確定為:根據加法、乘法的聯系推理小數乘法的算理;根據教材例題的解法展示分析小數乘法的計算方法,并自主完成教材所提供的習題檢測任務。這兩個學習任務直接指明了小學生的學習方向,而且習題檢測任務也可直接反饋小學生的預習效果,便于筆者整理出教學重點。然后,小學生則可自主設計預習計劃,及時預習新知,總結疑難知識。通過觀察可以發現,本班小學生所遇到的主要問題是難以在小數乘法算式中確定小數點的位置,尤其是需要以“0”來填充乘積結果時,學生們難以準確得出乘積。因此,筆者便將“小數乘法的計算原則與方法”作為本課教學的重點,并由此整理了豐富的練習題,以便引導小學生找出小數乘法的算理與算法,進一步優化小學生的數感。
二、以明確的學習指南組織數學探究
客觀來講,農村地區小學學校的教學水平、教育理念與教學設施都不夠先進,許多教師直到現在還在固守傳統的“應試教育”思想,認為只有讓小學生在考試中取得優異成績才能使其獲得成功的可能。這就直接影響了農村小學生在數學課堂上的學習表現,缺少自主探究的良好意識。但是,學習任務單的“學習指南”卻可以直接刺激小學生,使其意識到學習數學的方法與手段并不是只有被動聽講,相反,學生自己才是數學學習的主人公。因此,農村小學數學教師應該要借助“學習指南”引導小學生自主參與數學探究,切實改善小學生的數學學習方法與思考狀態,從而有效豐富小學生的數學探究經驗。
就如在“因數和倍數”一課教學中,筆者便在學習任務單的“學習指南”板塊標注了學習方法、學習成效等多個內容,希望小學生可以按照這一學習流程探究本課知識。首先,小學生需要自主閱讀教材內容,歸納因數、倍數這兩個基本概念,借助例題判斷一個算式中各個數字的關系。在學習任務單中,筆者還會設計一些簡單算式,比如18÷3=6、18÷6=3;2×3=6、6÷3=2、6÷2=3等等,要求小學生根據算式闡述因數、倍數知識。待小學生積累了一定的自學心得之后,便需在4人異質小組內共享自己對因數、倍數知識的理解,對比學習任務單所出示的習題結果,清楚地闡述自己的解題思路,以便在小組內展開異議探討,重新分析因數、倍數知識的相關問題。接著,學生便可總結小組探究尚未解決的知識疑問,待小組合作學習活動結束之后主動提問,以便筆者與其他小組共同為這個小組解難答疑。這種教學流程可以最大限度地突出小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讓小學生們在數學學習中實現健康發展。實踐證明,在學習任務單的引導下,大多數小學生都改變了自己被動、機械接受現成知識的學習狀態,積極展開了數學探索,真正實現了深度學習。
三、以困惑與建議評價數學探究效益
常規的農村小學數學課堂一直都在追求一堂課的知識容量,缺少必要的課堂評價與結束總結,難以及時明確小學生的數學學習成效,在一定程度上忽視了學情變化,難以保證數學課堂與學情需求的契合度。針對這一問題,農村小學數學教師可以在學習任務單上設計“困惑與建議”欄目,鼓勵小學生自主反思、自主評價,及時整理小學生的學習困惑,而這就可以從某種程度上培養與提升小學生的學習反思能力,為下一輪數學探究計劃提供學情反饋,以便進一步優化小學生的探究思維與學習能力。
就如在“分數除法”一課教學中,筆者就借助學習任務單引導小學生在數學探究學習中分析了倒數知識、分數除法的算理與算法等多個知識,引導小學生在小組合作探究活動中總結出了分數除法的意義與算法,結合必要的練習題檢測了本班小學生的計算能力。然后,在課堂結束環節,筆者要求小學生在“困惑與建議”欄目中寫下自己的知識疑問,客觀評價自己的探究成果,借此引導小學生展開數學反思。比如,有的小學生在“困惑與建議”欄目表示自己尚未理解分數與除法的關系,只能機械地應用分數除法的計算準則解答簡單的計算題目。針對這部分學生,筆者會要求學生重新梳理分數除法的意義,整理了學生們十分熟悉的現實問題,使其在生活資源的啟發下掌握分數與除法的關系,然后再在應用題中展開運算練習,根據題意列出除法算式,及時應用分數除法的算理與算法來鞏固所學知識。再如,有的學生在“困惑與建議”欄目表示自己并不能很好地應用分數除法的算法,所以筆者便整理了一些常見的分數除法運算題,希望可以有效豐富小學生的運算經驗,提升他們的計算水平。這種具有個性化的學習反饋可以讓每一個小學生明確課后復習、數學練習的重點,便于小學生實現異步成長。
總而言之,學習任務單是一種十分有效、便捷的教學工具,可以顯化數學探究過程,優化小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因此,農村小學數學教師要積極借助學習任務單來優化小學生的數學學習思維與學習行為,使其在探究與創新中找到學好數學的有效方法,以便更好地優化小學生的學科素養,使其實現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何躍娟.小學數學前置性學習任務單的設計策略[J].小學教學參考,2017(14):21-22.
[2]孫永遠.簡約而不簡單——例談小學數學前置性學習任務單的設計[J].小學教學參考,2017(35):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