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崇軼
摘要: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持續發展進步,城鄉之間的人口格局出現了明顯變化,城市化進程的加速導致城市面積不斷擴大,各項基礎社設施建設日趨完善。與此同時,在保護耕地面積紅線和促進地區經濟發展之間的矛盾日益突出,在很多農村地區出現了土地資源利用率低、土地閑置、空心化等問題,嚴重阻礙了國家相關部門制定的城鄉一體化發展戰略。為解決此類問題,各地區需要結合自身實際情況,深入農村地區進行調研,制定科學的土地整治策略,以此來推動耕地保護,促進農村地區在新時期的全面發展。
關鍵詞:土地整治;耕地保護;策略
我國在耕地保護相關政策中提出,各個地區應當實行耕地的生態、質量、數量的全面保護,大力加強耕地質量建設,創新工作制度,努力實現耕地的占補平衡。當前,我國經濟社會高速發展,資源緊張以及生態環境破壞等方面的問題比較突出,耕地后備資源嚴重不足,這些問題的長期存在嚴重制約了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為此各地區需要充分利用土地整治,最大程度上確保生態安全和糧食產量,以此來實現對耕地的有效保護,實現城鄉發展之間的平衡,確保農村地區在新時期取得更大的發展。
一、 土地整治的重要作用
當前,我國部分農村地區缺乏統一的發展規劃,基礎設施建設整體水平相對落后,農民房屋建設散亂無序,農村整體生活條件不夠理想,很多農村地區出現了空心村的問題。開展土地整治需要以城鄉統籌發展最為基礎,站在全局的角度對城鄉的發展進行布局安排,通過科學的土地整治對農村的用地規模、空間布局、居民點數量做出必要的調整,實現對村、林、路、田的全方位整治,使農村的土地資源利用更加合理有序,方便農民的日常生產生活,營造優美的居住環境,實現農村地區村容村貌的全面改善[1]。同時,開展農村土地整治需要資金支持,單純依靠農民自有資金和國家財政投入無法得到應有的效果,因此在進行農村土地整治的過程中需要在充分利用土地復墾費、耕地開墾費、土地有償使用費等專項資金外,積極與銀行等金融機構開展合作,拓展資金來源,確保農村土地整治的實際效果。通過科學有效的農村土地整治,農村地區的基礎設施條件將會得到全面改善,村容村貌也將會實現全面更新,城鄉之間的居住環境差距將會顯著降低,有助于農民綜合素質的提高和思想觀念的轉變。
二、 土地整治推進耕地保護的策略
1、利用土地整治改善減少耕地占用,改善農村生態環境
現階段,我國經濟社會高速發展,與此同時,對資源和生態環境的破壞日趨嚴重,土壤退化、水土流失、環境污染等問題突出,相關機構統計顯示,我國超過40%的城市存在嚴重地下水污染,化肥用量占全國化肥總用量的1/3,在農業生產中大量使用的農藥化肥導致土壤侵蝕面積顯著增加,為此相關部門需要積極開展土地整治,利用工程、物理、化學、農藝、生物等方面的措施,減輕耕地污染和水污染,實現對耕地污染和水污染的有效治理,降低土壤退化以及侵蝕的發生率以及水土流失的影響范圍,以此來實現耕地生態的改善,實現耕地資源的持續有效利用[2]。在進行土地整治的過程中,相關部門需要不斷擴大土地整治的范圍,將村、林、水、路、田以及城鄉之間進行有機結合,實現區域整體的土地綜合整治。在實施土地整治的過程中,相關部門需要合理安排生活用地和生產用地、建設用地,不斷調整和優化城鄉地區的用地布局和整體規模,逐步引導農村地區向中心村和中心城鎮位置發展,大力開展新型城鎮和新農村建設,實現土地資源的節約和集約化利用,將廢棄損壞的建筑用地重復利用,降低城市發展對耕地的占用量,以此來避免耕地質量持續減少的問題。
2、利用土地整治增加糧食產能
隨著耕地利用開發的深入進行,可耕種后備耕地數量持續減少,大部分耕地后備資源分布在生態環境比較脆弱的區域,如西北部干旱半干旱區域、沿海灘涂、黃河三角洲等,這種地區耕地質量比較低,耕地資源開發難度過大[3]。為此,在實施土地整治的過程中,應當以及數量、質量、生態為基礎,將小塊農田和零散的土地進行系統的整治,并進行損毀土地的復墾和后備資源的開發,以此來實現糧食產能的增加。在進行土地整治的過程中,需要努力消除影響耕地面積的限制因素,平整土地和培養土壤,加強各地區基礎設施建設,提高土地抵御自然災害的能力,逐步建立起高產、旱澇保收的現代化農田[4]。
3、利用土地整治實現國土資源的優化利用
為解決當前耕地面臨的困境,需要對補償耕地的條件和范圍作出必要的限制,并制定科學的補償標準和完善的補償程序,實行規范化操作。對于以補充耕地為目的的土地整治項目需要明確監管主體,并依據國家重大工程項目的標準實施,以此來促進耕地面積的逐步增加和區域之間的協同發展。土地是我國社會發展的重要資源,具有休閑旅游、養育支撐、文化、生態、增值等方面的功能,目前人們對于土地資源的需求日趨多元化,土地整治的功能也需要不斷拓展,將土地整治與休閑體驗、有機農業、耕地保護、文化、體育、鄉村旅游等進行深入融合,農村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將會逐步提高,耕地保護和農業增產等方面目標業能夠順利實現,對我國經濟社會的持續穩定發展將會產生重要的促進作用[5]。
三、結束語
針對當前農村地區在土地利用和發展建設中存在的問題,相關機構需要大力加強土地整治,深入農村地區了解實際情況,針對耕地保護方面存在的問題,制定完善的管理措施,統籌安全城鄉發展建設,切實保護耕地,提高糧食產量,改善農村地區生態環境,實現經濟社會的和諧穩定發展。
參考文獻:
[1]田鴿,韓磊,趙永華.多源數據融合的實景三維建模在土地整治中的應用[J/OL].生態學雜志:1-9.
[2]石輝,劉秀花,陳占飛,蘇泓宇.陜北榆林毛烏素沙地大規模土地整治開發的生態環境問題及其對策[J/OL].生態學雜志:1-9.
[3]舒錕.水毀耕地的土地治理措施研究——以定邊縣白土崗子村為例[J/OL].現代農業科技,2019(10):175-176.
[4]胡曉峰.縣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環境影響預測及對策建議——以六安市裕安區為例[J].安徽農學通報,2019,25(09):104-105.
(作者單位:沈陽市自然資源保護行政執法支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