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琴
摘 要:小學數學,為小學階段非常重要的一門學科,通過小學數學教學工作的開展,能夠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和解決實際應用問題的能力。而作為小學數學教師來說,則有必要以學生為主體,扮演好引導者的角色,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進而為提高數學教學效果奠定有效基礎。本課題以小學數學教師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意義作為切入點,進一步對如何培養進行深入剖析,以期為小學數學教學效率及質量的提高提供有效價值建議。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師;培養;學生;自主學習
“自主學習”,通俗含義便是“自己主動進行學習”,培養小學生在數學學習過程中的自主學習能力,有助于學生發現問題、思考問題,進而解決問題,進而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水平。而小學生思想、學習習慣尚未完全成熟,所以小學數學教師有必要做好有效引導,使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得到有效培養[1]。總之,無論是從小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水平的提升,還是從教學效果的提升考慮,本課題圍繞“小學數學教師如何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進行分析研究均具備一定的價值意義。
1 小學數學教師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意義分析
自主學習,不僅僅局限于教學課堂,還可以在課外進行自主學習,因此自主學習的自由程度較高,高效的自主學習可以提高學習效率,進而達到事半功倍的學習效果。而對于小學生來說,學習習慣和思想尚未完全成熟,所以小學數學教師有必要發揮自身職能作用,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結合以往的教學工作經驗,本人認為小學數學教師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意義體現在:
(1)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對于一些新的知識點,如果學生進行自主學習,便能從中找出問題,然后帶著問題進行思考,便在無形中培養了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對于一些較為簡單的問題,學生可以通過自主學習加以解決;而對于一些較難的知識,教師發揮引導者的角色,則可以幫助學生解決,這樣一樣既培養了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有實現了高效學習的效果。
(2)為教師了解學生學習情況奠定基礎。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既對學生自身有利,又對教師有利。比如,在小學數學教學課堂當中,教師結合某一課題設置教學問題,然后由學生進行自主探究,通過學生自主探究的結果,向教師展示,教師便能夠了解學生是否掌握這一知識點,進而了解學生的學習能力水平;針對學習能力水平高的學生,則可以進一步設疑,使學生深入探究數學問題;對于學習能力水平低的學生,針對上一環節的問題由教師進行引導、解決,則可以使學生掌握數學問題的解決方法[2]。由此可見,通過自主學習,教師可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為進一步實施分層教學打下良好的基礎。
2 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具體方法分析
如前所述,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既對學生有利,也對教師教學工作有利。而如何培養學生進行有效自主學習,教師則需下足工夫,結合學生實際,實施合理、科學、有針對性的教學方法。總結起來,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具體方法如下:
2.1 教師發揮“引導者”的作用,培養學生進行自主學習的意識
在小學數學實際教學過程中,發現部分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較弱,比如在數學課堂上教師布置某一學習任務,部分學生會出現開小差的現象,思想處于放空狀態,而不帶著問題進行思考。此時,教師便需要發揮“引導者”的作用,培養學生進行自主學習的意識。例如:在小學數學《質數與合數》一課教學過程中,教師在黑板上給出以下數字“1、4、5、6、7、11、12、13、18、20”,然后對學生進行提問,“請問同學們知道這些數哪些是質數,哪些是合數嗎?”大部分學生都會帶著教師的問題獨立進行思考,然后對質數和合數進行分類;而小部分學生由于缺乏自主學習的意識,教師便需要有效引導,使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得到有效增強。進一步結合學生自主學習的效果,由教師引出“質數是在大于1的自然數中,除了1和它本身以外不再有其他因數;合數是自然數中除了能被1和本身整除外,還能被其他數(0除外)整除的數”的概念。這樣,既構建了高效自主學習課堂,又順利完成了課堂教學目標[3]。
2.2 布置課外自主學習任務,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學習能力
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不僅僅局限于教學課堂,還可以通過布置課外自主學習任務,使學生自主探究的學習能力得到有效培養。比如:在小學數學《小數的性質》一課教學之前,教師對學生布置任務,讓學生放學后去文具店或者超市觀察、記錄一些商品的價格,比如某圓珠筆1.50元、某品牌書包35.00元、某筆記本2.50元等;然后在教學課堂上,讓學生將自己記錄的一些商品的價格寫在黑板上,然后教師提出問題“請問同學們這些商品的價格為什么小數點后面還有兩位?”、“請問同學們小數點后面的‘0’能否去掉,去掉之后價格會發生變化嗎?”學生通過教師的提問,便會進行思考;這樣既培養了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又培養了獨立思考的能力,還有助于教師引出“小數的性質”概念、含義,為高效課堂的構建奠定扎實的基礎[4]。
2.3 貼近生活,通過日常生活培養學生的自主思考能力
小學數學知識和我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因此在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過程中,可以緊密聯系日常生活。例如:在小學數學《長方體和正方體》一課教學之前,教師對學生布置任務,要求學生觀察日常生活的一些長方體和正方體,了解它們的基本特征。比如長方體的文具盒、紙盒箱、書籍、電視機等;正方體的魔方、便利貼、骰子等;通過自主觀察、分析,學生會發現長方體和正方體都有12條棱、6個面、8個頂點等知識點;進一步在課堂學習過程中,由教師引導讓學生進一步了解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異同,從而為學生了解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點、性質打下基礎。顯然,緊密聯系生活有助于培養學生自主思考的能力,需引起重視。
3 結語
綜上所述,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數學教師需發揮職能作用,有效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自主探究、自主思考,從而使數學問題得到有效解決,達到提升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水平的效果,并使小學數學教學工作的效率及質量得到全面且有效的提升。
參考文獻:
[1] 鄭瑞云.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提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果[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9(14):51.
[2] 劉彪香.淺談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J].課程教育研究,2019(18):145-146.
[3] 于長明.淺談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J].中國校外教育,2018(32):52-53.
[4] 陳虎琴.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氛圍[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8(19):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