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永祿
【摘 要】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開設情趣閱讀的方式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通過創設個性情境、欣賞作品詞句、提出梯度問題引導學生展開深入思考,結合信息技術拓展閱讀資源,將學生帶入閱讀的情境中,促使學生提高語文核心素養。
【關鍵詞】情趣閱讀;初中語文;核心素養
清代學者史震林提出,詩文有理、事、情、景,這四者都有自己的趣味,趣味指的是生氣和靈機。也就是說,不管文本所寫的內容是什么,它們都各自有自己的情趣。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如果能促使學生展開情趣閱讀,引導學生把握住作品中“趣”,那么學生的閱讀效果就會得到全面提高。筆者在初中語文的教學中就引導學生積極展開情趣閱讀,嘗試發展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
一、創設個性情境,喚醒情感體驗
情境起到了渲染心情的效果,而心境的好壞影響了學情,這是對情緒智力的生動化描述。蘇霍姆林斯基提出要讓學生親身參與,這樣學生才能更好地掌握知識。筆者在引導初中學生閱讀的過程中,嘗試給學生創設個性化的學習情境,喚醒學生的閱讀體驗,以此提高學生的閱讀效果。例如,在學習七年級上冊第1課《濟南的冬天》的過程中,筆者采用圖片激趣和語言感染的方式幫助學生創設閱讀情境。首先,給學生展示了不同地方的冬天的照片,讓學生說一說濟南的冬天和東北、江南的冬天相比有什么不同之處。然后,筆者用語言嘗試調動學生個性化的生活感悟:“大家回憶一下自己過冬的經歷,家鄉的冬天是怎樣的呢?如果讓你將其寫下來的話,你會用怎樣的話語呢?”在調動了學生的情感體驗后,筆者鼓勵學生展開閱讀,將自己心中的冬天和作者筆下的冬天進行對比,然后回憶圖片中的濟南冬天,說說作者筆下濟南的冬天又是什么樣子的。
引導學生進入特定的教學情境,能讓學生在學習中更好地體會并展開審美活動。采用語言描寫、生活感悟等方法創設個性化的學習情境,利于提高學生的欣賞能力。
二、鑒賞行文藝術,強化語用能力
提高學生的語言建構和應用能力,這是語文核心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筆者在教學中引導學生嘗試鑒賞作品的行文藝術,體會文字的情趣,活躍地展開思考,體會作品的文風。在鑒賞和思考的過程中,學生的語用能力也會得到相應的提高。例如,七年級下冊第16課《社戲》一文展現了村民們的淳樸和熱情,為了讓學生更好地感受作品的行文藝術,筆者鼓勵學生嘗試找出文中精彩的詞句,并展開分析。比如,可以讓學生找出文中描寫小伙伴偷豆的段落,并說說從這些詞句中能否看出小伙伴的性格特點。有學生提出:“我覺得文章中的動詞很有特色,如‘各摘了一大捧,拋入船艙中’,這里的‘拋’展現出豆子的數量很多,而且也體現出小伙伴們在待客的時候很豪爽。”經過自己的思考,學生對于文章中的詞句和人物形象都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不同的作者有不同的寫作風格,有的作者擅長使用修辭手法,有的作者擅長選擇合適的詞句。筆者鼓勵學生積極鑒賞,體會作者遣詞造句之趣味,這樣學生能在情趣閱讀中提高個人修養。
三、設置梯度問題,發展深度思維
“學起于思,思源于疑”,在引導學生展開情趣閱讀的過程中,筆者常常通過設置梯度問題的方式引導學生展開趣味思考。先用主問題讓學生明確學習的方向,而后用層層遞進的問題引導學生深入挖掘文本。同時,筆者也十分注意引導學生自主提問。
在學習八年級上冊第7課《背影》時,筆者嘗試了用梯度問題引導學生一步步深入文本展開思考。首先,引導學生思考:“作者為何要強調背影,在背影中,作者感受到了什么?”這個問題是主問題。然后,筆者提出了遞進式的問題。例如,第一步讓學生思考:“文章中哪些詞句是描寫父親的?哪些動詞用得巧妙?”第二步讓學生思考:“對比一下作者原本心中的父親是怎樣的形象,后來作者覺得父親又是怎樣的形象?”最后一步,讓學生圍繞文章的主旨展開探究:“作者對于父親的情感是怎樣的?為何作者多次寫背影,多次寫落淚?”隨著問題一步步深入,學生在解答了問題后就對文章的主旨有所了解。
陶行知說:“智者問得巧,愚者問得笨。”設置有意義的問題能促使學生更快地進入情趣閱讀的狀態,同時也能讓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發展和提升,進而提高自己的語文核心素養。
四、結合信息技術,拓展課堂資源
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在語文教學中也常常會使用多媒體課件。筆者在教學中為了更好地引導學生進入情趣閱讀的狀態,就利用信息技術設計了不少多媒體課件,讓學生能充分展開想象,在多媒體課件的引導下展開補白和拓展,這樣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可以得到更進一步的提高。
八年級上冊第21課《桃花源記》一文的學習難度較大,為了讓學生理解作品的主旨,筆者結合了信息技術,給學生展示了多媒體課件。在課件中,首先圍繞文章的內容選擇了一些展現桃花源的場景,讓學生能更形象化地了解作者描寫了怎樣的場景。接著,利用多媒體課件展示了一些反映當時歷史情況的史料,讓學生對當時的社會背景有所了解。此外,還展示了陶淵明的《歸園田居》等其他作品,并鼓勵學生在課余時間閱讀這些作品。最后,筆者提出問題,讓學生自主總結得到的信息,思考《桃花源記》寫了什么、展現了怎樣的思想。
在單調的文本閱讀中,學生只是通過文字獲得信息,缺乏立體感和色彩感的刺激。但是運用信息技術的話,就能改變這種情況,讓學生的感官系統得到刺激,進而激發學生的學習情趣。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如果能構筑出情趣化的語文課堂,讓學生感受到閱讀的趣味性,則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教育家第斯多惠提出,教學藝術的本質就是激勵、喚醒和鼓舞。教師應使用各種策略激勵學生,促使學生積極開展情趣閱讀,提高語文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1]農兵.淺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J].課程教育研究:學法教法研究,2018(19):179-180.
[2]林日鳳.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芻議[J].語文天地:小教版,2018(7):7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