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晶
摘 要:新課標改革下,教師要時刻把握以學生為主,學生發展為本的基本理念,八年級的學生已經沒有七年級時的懵懂,變得越來越能夠適應初中的學習節奏和學習模式。為了使學生的學習成績有顯著的提高,教師必須充分了解學生的學習特點,同時熟練的掌握初中教學的基本任務,幫助學生激發出其獨立思考、交流溝通等各種綜合能力,給予學生展現自己的機會和舞臺,使他們能夠對學習擁有積極主動性。而面對上述所提到的問題,就不得不在學習共同體下進行改變。本文將對基于學習共同體下的八年級數學教學實踐探索進行詳細的介紹分析。
關鍵詞:學習共同體 八年級數學 實踐探索
學習共同體是指由學生和教師共同組成學習的團體,并且,教師摒棄傳統的教學模式中主導學生的作用,變為以“助學”身份參與到課堂之中,對學生進行適當的引導,而學生組成團隊的形式,為研究解答某個問題作出討論探究。基于學習共同體下的八年級數學教學有利于學生合作、交流、探索,并且對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交流能力以及團隊協作能力有著積極的作用。下文將詳細闡述教師如何基于學習共同體下進行八年級數學教學實踐探索。
一、了解學生之間存在的差異性
了解學生間存在的差異性是開展學習共同體的前提條件。由于傳統教學的基本模式,導致教師只對數學尖子生更加關注,對他們的培養過于重視,從而忽視了中等生以及后進生的發展。而學習共同體的開展,根本目的就是為了能夠使每一個學生得到平等的關注,使所有學生共同發展,共同進步。倘若教師不夠了解學生之間的差異,一味的像從前一樣,會讓課堂和從前一樣沒有變化,仍舊是尖子生展示自身智慧的舞臺,而中等生及貧困生仍然沒有太多的發展[1]。因此,對了解、分析學生之間存在的差異性是開展學習共同體的必要條件之一。
教師在建立學習共同體時,要注重一個共同體下不同學生能力存在的差異。比如,教師可以在一個學習共同體內分六個學生,而這六個學生中每個人都有其特別出色的一面,像有的學生思考問題比較全面;有的學生計算能力強,擅長計算;有的學生搜集資料能力好;有的學生總結比較完善;有的學生思維方式與其他學生不同等等……這樣的話,學習共同體下的學生便可以互相學習,共同進步。
二、鍛煉學生獨立思考后再進行合作學習
學習共同體教學活動的展開中,教師應當引導學生面對問題時首先進行獨立思考,其次再進行合作交流學習。因為,倘若中等生或后進生在遇到問題開始就進行討論學習的話,很可能跟不上尖子生的思維和腳步,這樣一來,中等生和后進生就會在學習共同體教學活動的開展下變得不積極思考,成為“打醬油”的學生,久而久之失去對學習的興趣。合作學習之前讓學生進行獨立自主的思考,有利于使學生對每一個問題有著更加深刻的印象,讓所有學生都能夠參與到學習共同體之中[2]。
比如,在“勾股定理”的教學中,教師利用學習共同體進行教學,使學生能夠利用勾股定理在數軸上表示無理數。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一定要注意,不能讓學生一開始就進行小組探討,而是要要求學生首先進行獨立的思考后,根據自己的想法來對問題進行研究,等到學生對問題進行全面的思考過后,教師再讓學生進行探索和討論,在學習共同體內的每個學生可以通過積極的討論來解決問題,使學生獨立的進行思考,讓他們感受到其成就感。
三、改變傳統的教師為主體的模式
面對教學的不斷改革,教師也要時刻重視改變教師主體地位變為主導的作用,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3]。而學習共同體的教學活動開展下,更要重視這一點。
在八年級數學教學中,教師雖然要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但也應當發揮其自身的輔助作用,引導學生進行科學的思考,掌握課堂的節奏,尤其是在學生遇到困難時及時的給予相應的幫助。比如,在“一次函數”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生活實踐中利用一次函數來對問題進行解決,讓學生分析在什么情況和條件下可以使用一次函數。在這節課的教學中,教師為學生提供大量的實際情況,與生活息息相關,供學生們進行討論,而教師可能會發現這樣的情況,在討論的過程中,學生會產生不專心、注意力不集中等狀況。這時,就需要教師及時的注意到學生的動向,可以單獨讓這組學生利用一次函數來解答問題,使他們對于學習的內容記憶更加深刻,從而促進其數學學習成績的提高。
結束語
綜上所述,學習共同體對于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夠接受平等的學習有著重要的意義。并且,學習共同體教學活動的展開有利于幫助學生鍛煉其思維能力,邏輯能力以及交流溝通能力。八年級學生經過七年級的懵懂,變得稍有成熟,但其好奇心還未完全褪去,教師應當合理的利用學生的好奇心,了解不同學生的特點,合理的創建學習共同體教學活動,為推動學生與教師共同進步做出貢獻。
參考文獻
[1]余登燕. 初中語文學科核心素養教學策略研究[D].伊犁師范學院,2018.
[2]夏曼華. 基于STEAM教育的高中創新課程實踐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8.
[3]王霞. 基于數學核心素養的初中課堂情境教學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