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曉英
摘 要:如今的小學生都是00后、10后,在如今的社會大環境下,他們擁有更強的個性。他們更喜歡去突破常規,做自己喜歡的事情。而正是由于現在小學學生的個性,導致課堂教學需要不斷的改革,我們不能再通過過去以老師為主導的方式來教育學生,應該使用更加科學有效的方式上好每一堂課,做好教書育人的工作。而不論是什么年代的學生,從內心都愿意得到他人的鼓勵和贊賞,我們作為小學老師應該改變教學策略,多多用欣賞的眼光看待學生,發現每一個學生的亮點,通過鼓勵讓學生的長處更好的發展。
關鍵詞:小學教學;教學優化策略;贊賞教育法
【正文】
一、為什么要去用欣賞的眼光看待學生
首先在當代的小學生通常在家受到了家長的愛護,所以在外邊養成了不懼怕他人、喜歡去挑戰權威的特點,但是還沒有從內心深處渴望得到他人的鼓勵和欣賞,也就是通常我們所說的吃軟不吃硬。傳統的教學模式當中,我們作為老師,通常只是把學生當作孩子,并沒有從內心真正的尊重孩子,以平等的態度來面對學生,與學生進行交流。訓斥、要求等一些強硬的手段,在這一代孩子們的身上并不是很有效果,所以我們要嘗試著去使用欣賞、鼓勵的方式來鞭策學生,讓學生有成就感,有學習的動力。
而且我們應該去欣賞每一位同學,每一個人都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葉子”,尤其是還處在小學階段,所有的學生都有質樸、善良、積極向上的本性,我們不能去只發現學生的缺點,尤其是不能對某一位同學或某一部分同學有偏見。通常在實施上有問題有困難的學生,或者是調皮搗蛋的學生,在一開始受到了老師的批評和忽視,便會有很深的自卑感,這種感覺有可能在某些人的身上會逐漸加深,最后破罐子破摔,行為越來越惡劣,成績越來越低。而過了一段時間之后,如果老師僅僅通過表面進一步加深該同學在老師心中的壞印象,再對學生進行批評,惡性循環最終導致最后很壞的結果。但是如果我們在一開始就發現每一個學生的優點和長處,尤其是作為班主任,更加應該從全面的角度來評判學生,這樣才能夠讓每個學生感受到溫暖,從而不論是在學習上還是生活上都能夠積極向上,努力達到老師以及家長對他的要求。
二、欣賞需要我們擁有愛心
我們要去發現孩子們的亮點、優點,就一定要從內心是肯定我們的學生,每個學生都肯定存在著只屬于他們的個性問題,并不是全班的學生都是千篇一律的,每一個學生的成長環境是不同的,而我們作為老師應該深入的了解學生的生活情況,擔負起一個班主任應該承擔的責任,對于心智尚不成熟的小學生,我們應該積極的引導包容。同時我們應該了解孩子們背后的生活、成長,像留守家庭、單身兒童等等特殊的情況,我們作為老師應該了解,并從心理上引導幫助學生。同時如今的社會環境很復雜,校園暴力、物質化、網絡良莠不齊的信息等等都對小學生有很大的影響,而如今學校通常只通過分數來評判學生,學習成績較為不理想的同學很容易受到挫折,再加上老師家長的關注度較低,而同時又受到不好信息的影響,很容易誤入歧途。我們作為老師并不僅僅是完成一項任務,而應該肩負起教書育人的責任,相比較“教書”,“育人”其實更加重要,讓學生有一個完善的人格,從小便養成內心積極向上的性格,友善陽光的面對他人和這個社會,這更加考驗我們老師是否具有愛心,是否真正的為了學生的未來而考慮。
愛心對于每一個人來說都是很重要的,擁有愛心的老師一定會培養出一批善良有愛心的學生,老師可以將愛灌入到整個課堂當中,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讓每一個學生都感受到溫暖與快樂。當然我們并不是一味的提倡溺愛、將就,在當今的新社會教育情況下,我們應該將嚴厲和慈愛相結合,在學習上要對學生嚴格要求,培養學生嚴謹、追求真理的學習態度,但是我們又應該讓課堂成為有血有肉的一個地方,將批評轉化成鼓勵,將使得轉化為更多耐心的指導。
三、欣賞需要我們細心
我們國家的小學教育體系下,每個班都會有幾十個學生,這是在短期內是無法改變的現狀,我們不能再像過去使用單一的標準來要求學生,將學生培養成統一的“好學生”,而應該更加多的去了解學生,仔細觀察學生生活中和學習中的點點滴滴,每個人都有他獨特的優點和長處,有些優點甚至是老師、家長甚至是學生自己都有可能沒有發現的優點,我們都知道去表揚學習成績好的學生,因為學習成績是一個很好比較的指標,但是考試并不能考察學生的全面素養,學生性格上的善良、友好、團結、尊敬他人,學生在音樂、美術等藝術方面有很好的天分,學生在跑步、打籃球、踢足球等等運動方面表現的比他人出色的多,這些都是我們應該表揚的方面。我們作為老師應該去細心的觀察學生在做事情或者是學習過程當中體現的個人特點,選擇他們身上的優點來表揚,提倡其他同學效仿他們學習這些優點。
現實當中很有可能有某些同學學習成績不高,老師會因此看他每一個方面都感覺不好,如果老師產生這樣的情緒,必定會錯誤的引導學生,比如有的學生在繪畫上很有天分,而在課余時間會話時被老師發現,如果老師告訴他:“你應該用更多的時間來學習,而不是畫畫。” 那么學生必定會產生挫敗感和很強的抵制情緒,抹殺了自己的天分和美好期許。
每一個學生都會有自己的優點和長處,不論這個學生在其他方面做的有多不好,在其他某些方面肯定會具備著其他獨一無二的閃光點,所以對待不同的同學,不論他的缺點是多還是少,都應該深入他們的內心,觀察他們的生活點滴,尊重他們自己的人格和人生選擇,關心、愛護、引導自己班中的每一位同學,而每一個人都能夠在班集體中發揮自己的力量,這也會給學生帶來很強的鼓勵作用,讓他們能夠在學習上更加積極進取。
四、欣賞需要我們有耐心
學生和老師之間本來就會存在敬畏之感,老師需要有耐心去與學生打成一片,才能夠更好的了解每一個學生的特點,深入了解學生的個性。如果老師只是以一種高高在上的教育者形象出現,并不能得到真正的學生的內在特點,甚至只是得到學生的外在表象,很容易做出錯誤的判斷。尤其是作為一名班主任,更應該與學生有更好的交流和互動,讓學生能夠在尊敬和親近相互作用下,向老師吐露自己的心聲,老師也能夠更好的解決他們的問題,從而讓學生能夠在學校快樂的生活和學習。
同時我們應該在培養學生時擁有耐心,當我們鼓勵一個學生某一方面做得好時,那么它會不斷的在這一方面進步發展,而當某些學生做的并不是很好,但是我們作為老師在引導鼓勵他之后,他可能并不會立即得到進步,,但是老師應該擁有耐心的等待學生去成長,也可能學生在我們看不見的時候,默默的對這件事情很在意,一直在努力的進步,我們并不能因為暫時的學生毫無長進而放棄對學生的教育,要在他進步的過程當中不斷的給予鼓勵,做孩子成長進步過程當中的伴隨著,而不是評判者。
【結束語】用欣賞的眼光去看待每一個學生,讓每一個學生都能感受到來自老師的愛和關注,只有這樣他們才會在學習和生活中充滿動力、積極向上,同時也會讓學生將愛傳遞下去,讓他們本身也成為一個擁有愛心、愿意欣賞他人的人,也讓整個班集體能夠充滿快樂和溫暖,而不再僅僅是嚴肅冷清的一個教室。這不僅僅讓班級的管理變得更加容易,也為每一個學生的人生奠定了一個很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孟雪云.小學教育中滲透德育之我見[J/OL].學周刊,2019(18):77[2019-06-26].https://doi.org/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18.068.
[2]孫凱華.隨風入課,潤物細無聲——淺析小學數學教學中的德育滲透[J].才智,2019(18):190.
[3]王秀環.小學班主任轉化“后進生”的方法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9(18):51.
[4]劉玉娟.小學班主任溝通技巧分析探討[J].才智,2019(18):134.
[5]馬英蘭.小學班主任班級管理工作有感[J].中國校外教育,2019(17):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