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鴻梅
摘 要:在素質(zhì)教育蓬勃發(fā)展的當下,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對學生識字的教學方法進行有效探究,堅持做到在識字教學中滲透漢字的造字法,幫助學生在了解漢字的音形義的基礎上培養(yǎng)識字能力;利用微課的優(yōu)勢,激發(fā)學生的識字興趣,又能培養(yǎng)他們的識字能力;鼓勵、督促學生養(yǎng)成運用字典進行自主學習漢字的習慣,提高識字能力。這幾大關鍵方面,不斷提高學生對于語文識字學習的興趣,打造語文學習的基礎,為其將來的學習和發(fā)展做好堅實的鋪墊。
關鍵詞:低年級語文;識字能力;培養(yǎng)策略
作為一個執(zhí)教低年段的語文老師,在識字教學的過程中,使出了渾身解數(shù),但效果總是不盡如人意。課前預習時,學生們一看到課文后面那一長串必須會認、會寫的字就直皺眉頭,唉聲嘆氣;課上識字寫字時,一些學生總是提不起興趣;課后鞏固時,很多學生經(jīng)常是寫著寫著就這里丟一筆,那里添一筆。面對學生不容樂觀的識字現(xiàn)狀,常常反思自己教學中的不足。在不斷的反思中,慢慢意識到識字不單單是認識某個字,見字教字不僅會使老師筋疲力竭,還會消磨掉學生識字的熱情與興趣。教師要學會培養(yǎng)學生的識字能力,讓學生掌握一定的識字方法。在方法的引領下,消解學生抵觸識字、害怕識字的消極情緒,讓學生愛上識字并能輕松識字。
一、用造字法指導學生識字
漢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有著數(shù)千年的歷史。漢字的造字方法有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zhuǎn)注和假借。出現(xiàn)在我們小學語文課本上的漢字,基本是用到了前四種造字法。因為低年段學生在識記漢字時,多以具體形象識記為主,所以在識字教學中滲透漢字的造字法,既符合低年段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又能幫助他們在了解漢字的音形義的基礎上培養(yǎng)識字能力[1]。
下面,以部編版語文一年級上冊第一單元中的《日月水火》這篇課文為例,簡要敘述如何在識字教學中滲透漢字造字法,并以此為契機培養(yǎng)學生的識字能力。
《日月水火》這篇課文,不僅有本課需要學生掌握的“日、月、水、火”等8個漢字,還有與之相匹配的圖片和對應的古文字。以“日”為例,在教學時可以先指導學生將“日”和它的古文字“”對照起來觀察,讓學生自己去發(fā)現(xiàn)它們之間的聯(lián)系;然后教師需要告訴學生“日”是個象形字,是由圖畫文字演化而來的。古人觀察到太陽是圓圓的,所以就畫了一個圓圓的輪廓,又添了一個代表太陽光的短橫。我們今天看到的“日”字就是從古文字“”演化來的。最后,教師鼓勵學生自己去發(fā)現(xiàn)文中的“月、水、火”等漢字與它們的古文字之間的相似之處。學生經(jīng)過仔細地觀察、比較,自然而然就會發(fā)現(xiàn)這些漢字的古文字更像是一幅幅畫,書上的“月、水、火”等漢字就是由這些畫出來的古文字演化出來的。在學生初步了解了“象形”字的造字特點后,教師可以本冊教材識字表中的象形字歸納出來,給每一個漢字配上圖片以及古文字。學生一邊看圖,一邊識記每個象形字。這樣做的好處有兩點:其一、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學生學起來會感到輕松,感到有趣。今后,每當學生看到“云、雨、羊、大”等象形字時,他們的腦海中首先浮現(xiàn)的是與這些字相匹配的圖片和古文字;其二、這種滲透造字法的教學策略是適合遷移的,學生的識字能力會得到鍛煉與提升。
二、巧用微課,讓識字更多彩
2.1課前預習,強化音形義的識記
教師在錄制識字類微課時,應充分考慮學情以及漢字的特點,將微課制作得兼具趣味性和知識性。學生在學習生字前一天就可以在電腦或手機等設備上查看老師已經(jīng)錄制好的微課。觀看形象生動、富有趣味性的微課的過程就是學生對于即將學習的漢字的音、形、義的記憶過程[2]。
下面,將以部編版二年級上冊《坐井觀天》這一課的識字類微課為例,做一個具體的闡述。因為微課時長的限制,所以微課的內(nèi)容沒有必要面面俱到。教師只需要選取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幾個字錄制微課。《坐井觀天》一文中有“井、觀、沿、答、渴、喝、話、際”等8個生字,教師可以選取“井、渴、喝”這三個字錄制微課。“井”是后鼻音,學生們?nèi)菀鬃x成前鼻音。在錄制微課時,教師可以自己錄制一段繞口令:東邊一口井,西邊一口井。井上一盞燈,井里沒有影。錄制這段繞口令的目的是激發(fā)孩子的學習興趣,鼓勵學生跟著老師多念幾遍,引導學生發(fā)準后鼻音“jǐng”。“渴”和“喝”的字形接近,孩子容易混淆。為了區(qū)分這兩個字,教師可以從它們的偏旁著手,編一則兒歌:渴了要喝水,沒水不解渴。喝水要用口,沒口喝不了。教師還可以為兒歌配上與歌詞內(nèi)容相符合的卡通圖片。錄制兒歌的原因是低年段的學生容易被真實生動的教學情境的吸引。和著節(jié)拍,學生們一邊唱一邊記,一邊識記字形一邊區(qū)分字義[3]。
2.2課后復習,規(guī)范漢字書寫
雖然每節(jié)語文課,低年段的語文教師都會安排時間讓學生練字,但課堂的時間是有限的,考慮到每個學生的接受能力、習字速度以及對新事物的遺忘速度不一樣,課后的鞏固練習是很有必要的。
課后,學生同樣可以通過電腦或手機等設備查看老師已經(jīng)錄制好的微課。微課的主題是“伸出小手,跟著老師一起寫”。視頻中,教師一邊范寫已經(jīng)學過的漢字,一邊講解書寫要點。現(xiàn)實中,學生伸出小手一邊觀看微課,一邊書空,跟著教師一起寫。這既起到了復習舊知的作用,又達到了規(guī)范學生書寫的目的。
三、妙用字典,讓識字更扎實
小學階段,字典是提高學生識字能力的最重要的教學工具。部編版語文一年級下冊的語文園地三中介紹了音序查字法,二年級上冊的語文園地二中介紹了部首查字法。學生在掌握了這兩種查字典的發(fā)法之后,不管是會讀不會寫的字,還是會寫不會讀的字,都可以通過查字典的方法了解生字的音、形、義。但在教學的過程中,我發(fā)現(xiàn)仍有不少學生不喜歡查字典,遇到不認識的生字,第一反應是向老師或者家長求助。盡管一些學生的手中已經(jīng)抓著打開大門的鑰匙,但是他們依舊止步不前。為了打破這種僵局,教師可以采用查字典競賽這種能充分調(diào)動學生們積極性的方式進行識字教學。
部編版二上語文教材中的最后兩篇課文是《紙船和風箏》、《風娃娃》。這兩篇課文通篇沒有一個字是注音的。學生們想要將文章讀通、讀順會覺得比較困難。此時,教師就可以以四人小組為單位開展“查字典競賽”。為了強化學生們的積極性,教師可以建立獎勵機制,給最先認全文中生字的小組頒發(fā)小獎品。隨著學生們查字典的能力提高了,教師可以每天布置學生認識某一個偏旁,并通過查字典的方式認識更多的包含這個偏旁的字。比如在學習了“被”,認識了“衤”旁之后,學生們可以通過查字典認識更多“衤”旁的漢字,比如“襪、袖、襖、褲”等。學生們查字典的能力提高了,自主學習的能力也會隨之提升。教師需要鼓勵、督促學生養(yǎng)成運用字典進行自主學習漢字的習慣,提高識字能力[4]。
人生聰明識字始。識字是閱讀與寫作的基礎,培養(yǎng)學生識字能力十分重要。教師需要根據(jù)低年段學生的認知發(fā)展規(guī)律以及漢字本身的特點采用兒童感興趣的方式方法鼓勵學生自主識字,從而達到提升識字的能力。
參考文獻:
[1]廖琳.在小學語文低年級課堂教學中提升識字能力的策略[J].教育教學論壇,2018(21):255-256.
[2]王玉玲.淺談小學語文教學對學生識字與寫字能力的培養(yǎng)[J].中國校外教育,2016(S1):311.
[3]楊玉梅.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自主識字能力的培養(yǎng)[J].當代教研論叢,2016(07):29.
[4]殷開梅.提高小學語文識字能力的有效教學方法探討[J].文學教育(中),2013(03):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