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華
摘 要:在信息時代的迅速發(fā)展下,信息技術和各個學科的整合已經成為一個必然趨勢,發(fā)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在教學改革的推進中發(fā)揮著較大的助力。因此,在當前的教育背景下,語文教師在教學實踐當中,也應順應發(fā)展趨勢,加強課堂的信息化構建,使得教學的開展得到多重保障。基于此,本文將以此為話題進行研究,希望對相關工作的展開發(fā)揮出借鑒價值。
關鍵詞:信息技術;小學語文;有效教學;思考
前言:目前,整個社會都處在信息化的背景下,信息技術在人們的學習、生活、工作中發(fā)揮著巨大的優(yōu)勢,成為一個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而在教育領域當中,信息技術的引入也引發(fā)了一次深刻的變革,為教師教學的開展帶來更多的生機和活力,有助于學生各項能力的生成。因此,在教育實踐當中,教師一定要加強認知,挖掘信息技術的價值,使得有效教學得到實現(xiàn)。
一、基于信息技術,豐富學習情境
信息技術的功能性是非常強的,具有著內容豐富、呈現(xiàn)動態(tài)、形象直觀等特點,信息容量也特別大,通過在課堂上的運用,能帶給學生多重的外部刺激,采用文字、聲音、圖像的方式,為學生營造動態(tài)情境,使得學生的學習情境得到豐富。因此,在實踐教學當中,在促進信息技術和語文教學整合的過程中,教師也應該對信息技術的優(yōu)勢進行挖掘,使得信息技術的優(yōu)勢得到展現(xiàn),促使有效教學得到實現(xiàn)[1]。
例如,在講解《去年的樹》一課的過程當中,文章中通過小鳥和大樹間的真摯情感,使得學生受到一定的啟迪和啟發(fā)。因此,在教學實踐當中,為了使得課堂的感染力更強,教師也應融入信息技術,使得教學得到推進。如,在教學實踐當中,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來為學生展現(xiàn)這個故事的連環(huán)畫,通過這樣的方式使得學生了解到整個故事的走向,為后續(xù)的學習起到鋪墊作用;而在這之后,教師就可以為學生設置相應的問題,引導學生主動探究,如:“本篇故事講述了一件怎樣的事情?”“為什么在大樹聽不到之后,小鳥依舊對著大樹歌唱呢?”“你覺得大樹和小鳥間的情感是怎樣的?這個故事你獲取到哪些啟示呢?”等,使得學生在問題的探究當中,對文本的核心和主旨進行掌握,使得學生的開展更加有效,對文本產生更加深刻的認知和理解。
二、基于信息技術,拓展課堂容量
傳統(tǒng)教學的局限性是非常強的[2]。部分教師在以往的教學當中,常常將教學局限在教材內容當中,使得學生的學習受限、知識視野很難得到拓展,對于學生本身語文能力、綜合素質的提升都是非常不利的。因此,在實踐教學當中,教師也應借助信息技術的功能,使得這一障礙得到突破,使得學生的知識視野得到拓展,使得教學的開展得到升華。
例如,在講解《題西林壁》這首古詩之前,教師就可以為學生布置相應的任務,通過這樣的方式,使得課堂容量得到拓展,使得教學的有效性得到加強。如,教師可以將學生劃分成各個小組,讓學生以小組的方式,在課前借助計算機,對和這首詩相關的資料進行查詢,如作者的生平經歷、本首詩的創(chuàng)作背景等,并讓學生對這些資料進行整理,便于在課堂中的展示。而在課堂當中,教師就可以讓小組派出代表,對資源進行展示,使得課堂的容量得到拓展,使得學生得到更多。
三、基于信息技術,突破學習障礙
小學生由于受到年齡的限制,在學習當中特別容易受到障礙、困難,使得學生常常停滯不前,對教學和學習的成效都產生非常不好的影響[3]。而信息技術在此方面的優(yōu)勢卻是非常大的,是教師的一個理想選擇。因此,在實踐教學當中,教師就可以結合信息技術,使得學生的學習障礙得到突破。
例如,在講解《趙州橋》、《長城》等文章的過程當中,部分學生可能從未觀賞過文章中描述的景象,繼而在理解中存在著一定的障礙。因此,在這時,教師就可以借助大屏幕為學生投放相關的圖片、視頻,讓學生進行感知,使得學生的學習障礙得到突破,使得教學的有效性得到加強。
四、基于信息技術,形成自學能力
在信息技術的不斷發(fā)展當中,也衍生出來非常多新型的方法和技術,為教師的教學開展提供有效的保障。因此,教師在教學中也應靈活運用,為教學的開展增添光彩。
例如,在講解《春日》這首古詩之前,教師就可以結合其中的知識重點,為學生制成微課,并上傳到微信當中,讓學生在課前預習中運用,使得學生在課堂中更好的提出自己的問題、難點,使得學生的學習得到深化,使得有效教學得到構建。
結論:綜上所述,信息技術在語文教學中的引入,將發(fā)揮出多重的價值,將產生非常大的輔助作用,使得傳統(tǒng)教學的不足和問題得到改善,使得有效教學得到實踐。因此,在教學的實際開展當中,教師也應順應時代發(fā)展,不斷的挖掘信息技術的價值,促使信息技術和語文的深度融合,使得教學的開展得到保障,使得理想中的目標得到實踐。
參考文獻:
[1]王步剛.小學生語文朗讀能力的培養(yǎng)策略初探[J].中國校外教育,2019(17):77.
[2]聶曉婷.智慧環(huán)境下小學語文教學模式的創(chuàng)新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9(17):78-79.
[3]劉長勉.創(chuàng)造力培養(yǎng)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運用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9(17):80+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