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燕
【摘要】十九大以來,黨中央進一步確定了立德樹人的基本教育方針,特別是中等職業學校,學生的自覺性、紀律性不是很強,加強德育管理,對學校的整體運轉、教學活動的開展尤為重要,但學校教育并不是孤立的存在,教育受到家庭因素、社會因素等方面的影響。本文從德育的困境出發,分析影響德育的幾個因素,從而提出一些解決對策。
【關鍵詞】中職學校;德育;新時代
周恩來、鄧穎超的秘書趙煒老師在我校的一次演講中說:“現在的孩子真難管,你們都辛苦了”。一個“難”字,代表了大多老師的辛酸,反映了當今青少年的德育現狀,特別是中職學生的德育現實,我們可以認為“中職學生最難管”。那為什么“難”呢?筆者從以下幾個方面分析,并提出一些建議。
一、新時代社會環境的改變,人生價值觀的取向多元化
進入市場經濟高速發展的新時代,人們片面地去追求物質財富,可以說在一定程度上,“金錢的多少作為了衡量一個人的價值標準”,所以只要有錢,做什么都可以,可以不要尊嚴,可以不講道德,比如“上海中學生援交”事件,這個不僅僅是個案,應該還有大量的案例,只是沒有曝光而已——這種事件的發生是不是說明這些失足的學生出生就做這個呢?答案是否!原因就是社會環境下,一些丑惡現象慢慢地對這些青少年進行心靈毒害,使他們不明白是非,沒有道德底線。當然,我們不能否認多數的青少年還是有道德的,但我們不能忽略一些迷茫孩子的存在。
二、家庭因素是孩子難管的一個重要原因
父母是孩子的啟蒙老師,一個孩子年幼時候所受的教育對他的一生有決定性的作用,對他性格的養成,道德的養成都是決定性的。通過調查發現幾乎所有的難管孩子,都沒有受到過良好的家庭教育,第一個原因就是父母忙于工作,沒有時間管,沒有重視孩子的教育,孩子有點像孤兒,父母不教育,誰教育?這些孩子不知道親情為何物,只知道父母是給錢的。第二個原因就是管理方法不恰當,有的是粗暴的管理方法,打罵是唯一的教育方式,這種教育方式下的孩子很叛逆,沒有自信;有的是溺愛的教育方法,孩子需要什么都滿足,這種教育方式的孩子很自我,不懂感恩。
三、中職學校生源的特殊性是學生難管的重要原因
現在雖然倡導教育資源要公平分配,但實際上很不公平,家庭條件好,學習好的學生都向私立學?;蛘咧攸c學校集中。那些表現不好的學生,家庭條件差的學生則來到了職業學校,把難學生交給了中職學校,加大了中職德育教育的難度。
四、特殊的年齡階段 ,學生的叛逆心理很強
中職學生正處于人生中特殊的年齡階段,個性發展的關鍵時期。在教學中,隨機找個學生問一下他們學習的動力的來源,都是很自然地說是為了給自己找個好工作,或者干脆說是為了父母來的。學生基本上都將與個人利益有關的因素看作學習和工作的主要動力。這樣很容易滑向功利主義,甚至會漠視道德和倫理價值。
五、對目前中職學生德育教育工作的建議
筆者有七年的班主任工作經驗,也研究了大量的職業教育的理論,吸收專家們的寶貴經驗的基礎上,對于如何改變學生難管的教育現狀,提高德育教學效果提出如下幾點建議。
1.“嚴”字當頭,敢管、敢教育、敢批評
現在有很多班主任不是教育工作者,而是保姆,想方設法的呵護學生,怕學生生氣、怕學生這樣、怕學生那樣,只要他們安全,開心,學不學習是次要的,不出事就好。保姆式的教育培養出來的只是嬰兒,見不得陽光。所以作為中職班主任就應該大膽地教育學生,該批評的批評,該處罰的處罰,不能畏首畏尾。建議班主任可以采取以下措施:①制定班規或班級公約。班規詳細規定學生應該做到哪些,哪些不能做,對于違反的同學要怎樣處理,比如遲到罰打掃衛生2天,上課睡覺罰打掃衛生1天等等,把每項處罰進行量化。學生違反相關規定時我們處理學生有依據,也比較公平;②與家長共同管理。對于問題學生要及時聯系家長,了解學生在家里的表現,和家長進行約定,在處理學生是能夠達到思想一致。比如學生上課玩手機,班規規定罰2周不能帶手機來學校,那么家長也要配合,把小孩的手機放家里。
2.教育方法要靈活,要維護學生的自尊
教育并不等于大聲呵斥,學生偶爾有個小錯誤這也是正常的,針對學生的不同錯誤,我們要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對于偶爾犯小錯誤的同學,有的時候只是意外,或者是特殊情況,我們千萬不要倉促地破口大罵,先要弄清楚事實,以講道理為主,不需要特別嚴厲的批評就可以達到教育效果。對于那些屢教不改的學生,態度要嚴厲,要強硬,不能讓他覺得有機可乘。
3.要創造條件,給學生找事做,鍛煉他們
好多中職生缺乏自信,不敢表達自己,展示自己的才能??梢越o學生布置一個團體中的特定的角色,依據自己的角色來完成工作的教學方法。主要適用于培養學生的職業素養。例如,到社區做義工,結合專業特點提供維修服務、義剪服務、理財咨詢服務等專業特色服務;給智障的小朋友上課,扮演老師的角色,體會到老師的辛苦,以及能深刻地領悟到做為一名老師應該具備的最基本的素養、愛心、耐心、責任心和技巧,也更能最直接地認識到自己的不足和缺點。
4.充分發揮學生的興趣愛好,特長,培養自信心
興趣是最強的學習驅動力,根據中等職業學生個性多樣化的特點,在興趣活動中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取向。例如,中等職業學校的女生喜歡化妝,男生喜歡另類的穿著,可以邀請形象設計或美容專家開辦一次關于什么是美的講座,在興趣愛好中形成正確認識;或者舉行一些興趣小組,開展活動,這樣能夠團結學生,增強學生的免疫力,抵制丑陋文化的侵蝕。
5.指導學生進行職業規劃,確立職業目標
很多中職生不愛學習,是因為他們沒有目標,不知道為什么學習?為誰學習?只是簡單地想找份工作,學習動力不足,目標不清晰。因此,幫助學生設計自己的職業生涯規劃尤為重要,通過指導學生設計職業生涯規劃書,明確自己的興趣愛好、特長、職業選擇及未來發展方向;通過引導學生制定短期目標、中期目標,長期目標,讓學生在每個階段都有具體奮斗目標,不會迷茫;分享典型案例,將校友成功案例分享給在校學生,讓學生以校友為榜樣,更有實際意義。
6.結合時代特點,進行多渠道教育
在“互聯網+”時代背景下,人們的日常生活離不開互聯網和手機,尤其是中職學生沉迷于手機不能自拔。基于這種現狀,我們應該因勢利導,充分利用互聯網等現代化手段進行德育滲透。比如,利用微信、QQ轉發一些有教育針對性的案例、文章、視頻給學生看,教育效果比老師的說教要好很多,學生也不抵觸;還可以組織學生通過收集網絡素材開展主題班會活動,讓學生圍繞一個德育主題自己收集材料、制作PPT班會課上演講,進行德育滲透的同時也鍛煉表達能力,增強自信心。
總之,德育不能一成不變,要結合新時代的特點進行。在我們的德育教學改革中,還可以結合學校的其他科目實際和專業實際,加以嘗試和實踐,以提高實效,更好地服務學生的學習和就業。學校的德育要多渠道進行,只有各種渠道緊密結合,互相促進,才能做好學校的德育工作,并且德育教學中所采用的各種方法,對于更新教師觀念,提高教師素質,發展學生個性,加快其社會化進程,都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它必將為學生健康成長鋪平道路。
參考文獻:
[1]馮婉楨,檀傳寶.改革開放30年的中小學德育政策[J].中國教育學刊,2012(12).
[2]李建榕.中職生德育課評價方法探析[J].蘭州教育學院學報,2012(4).
[3]楊鑫.淺談中職德育教育面臨的困境與解決方法[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3(10).
[4]謝興洪.中職學生德育現狀及對策研究[J].時代教育,201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