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清華
摘 要:新課程背景下,促進學生學科素養發展成為教學的基本導向。本文對核心素養視角下的高中化學作業布置談了三點個人意見,分別是有的放矢,明確核心要素要素;增設梯度,促進學生體會感悟;重視應用,合理聯系生活實踐。在平時教學中,教師要注意結合實踐多加思考和總結關于做作業布置的問題,以期更好地促進學生學科素養發展。
關鍵詞:核心素養;高中化學;作業布置;教學心得
新課程背景下,促進學生學科素養發展成為教學的基本導向。以下結合筆者的教學實踐與思考就核心素養視角下的高中化學作業布置作一簡要探討,希望對相關教學工作者有所助益。
一、有的放矢,明確核心要素要素
根據新課標中的敘述,化學學科核心素養包括“宏觀辨識與微觀”、“變化觀念與平衡思想““證據推理與模型認知”、“證據推理與模型認知”、“科學探究與創新意識”、“科學態度與社會責任“五個方面。在布置作業時,應當有的放矢,明確作業題中所包涵的核心素養要素,也就是說,要切實地明白布置某一個具體的作業題是為了促進學生哪個方面的核心素養的發展。一般來說,不同的課程內容含有不同的核心素養要素,某一節具體的課程包涵著一種或數種核心素養要素。作業的布置當然應基于課程內容的特點而定。舉例來說,在學習強弱電解質的概念時,由于教材上是通過探究實驗的方式來讓學生理解強弱電解質,并以此鍛煉學生的科學探究素養,因此在布置作業時,筆者針對這一點便布置這樣一道題目:“回憶電解質和非電解質的概念并寫出如下問題的答案:①水溶液中的不同電解質其電離程度是相同還是也不同?②鹽酸的去水垢功效比醋酸強很多,若拋開濃度因素,最可能的原因是什么?相同濃度的鹽酸與醋酸的電離程度是否相同?嘗試自主設計一種與教材上不同的探究實驗方案。”顯而易見,這一作業的布置就含有較明確的核心素養要素指向,即鍛煉學生的科學探究與創新意識素養。
二、增設梯度,促進學生體會感悟
核心素養是一種抽象意義上的東西,按照高中化學新課標中的定義,學科核心素養是學科育人價值的集中體現,是學生通過學科學習而逐步形成的正確價值觀念、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要有效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必須能夠通過合理的啟發和引導使學生產生深刻的學習體會和感悟,如果仍想傳授具體知識那樣采取灌輸色彩偏重的教學方式,是無法達到理想效果的,這是由核心素養本身的特殊屬性所決定的。作業的布置也應充分考慮到這一點,即合理增設梯度,以增加題目的指引性,從而使學生能夠順暢開展思考同時產生較為的學習體會和感悟。例如在學習氨的合成時,有些教師常會布置這樣一個題目:“合成氨應該選擇什么條件?為什么?”其實這個問題并無太大難度,但對于初學合成氨知識的學生來說,則顯得跨越性過大,不利于學生思維活動的順暢開展。對此,我們可以適當增設梯度,將其拆分成一組具有合理梯度的小問題:①回憶前面學過的知識,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因素主要有哪些?②從化學反應速率的角度分析,怎樣選擇合成氨的適宜條件?③化學平衡的影響因素有哪些?④從化學平衡的角度分析,怎樣選擇合成氨的適宜條件?⑤綜合第二問和第四問,說說怎樣選擇合成氨的適宜條件?”這樣一來,學生的思維活動就有了具體而明確的指引,不但更容易解決該問題,也更有助于其學習體會和感悟的形成。
三、重視應用,合理聯系生活實踐
就化學學科而言,學生學習課本上的知識不僅僅是為了應付考試,取得高分,也是為了利用課本上學到知識解決一些生活問題或明白一些常見現象,從而方便自己的日常生活,這可以算是真正的“學以致用”,而學生應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是需要一定的學科素養基礎的,否則就不可能達到真正的“學以致用”。而反過來看,嘗試利用書本上的知識解決一些生活實際問題對學生的學科素養則有著一定的鍛煉作用。由此而言,在布置作業時我們還應重視應用,適當地聯系生活實踐。而高中階段的化學知識與實際生活與生產有著廣泛而密切的聯系,例如與醫療行業相關的化學知識包括藥品制造、新材料、殺菌劑及應用原理等等;與石油行業相關的化學知識包括有機化學、碳氫化合物等等,與采礦、地質勘探等領域相關的化學知識包括地球化學、綠色化學等。總之,不管是農業、工業還是服務業,其發展和進步都離不開化學知識。在布置作業時,就可充分利用這一點,布置一些以實際問題為載體的題目,在鍛煉學生知識應用能力的同時也促進其學科綜合素養的發展。
綜上,本文對核心素養視角下的高中化學作業布置談了三點個人意見,分別是有的放矢,明確核心要素要素;增設梯度,促進學生體會感悟;重視應用,合理聯系生活實踐。在平時教學中,教師要注意結合實踐多加思考和總結關于做作業布置的問題,以期更好地促進學生學科素養發展。
參考文獻
[1]張黎黎.新課標下高中化學作業設計初探[C]//2017年“基于核心素養的課堂教學改革”研討會.2017.
[2]楊長進,范郴興,李登俊.布置化學實踐作業培養學科核心素養[J].中學化學教學參考,2018(6):2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