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新香
摘 要:地理學科是學生認識地理環境,形成地理技能和可持續發展觀念的一門必修課程。地理學科具有綜合性和區域性,因此地理學科需要學習的內容十分廣泛,所以系統性的學習起來具有一定的理解難度,同時地理學科具有極強的實用性,與我們的生活密切相關,也就意味地理學科的學習具有必要性。高中階段的地理學科對于學生來說難度較大,對于教師的教學來說是一大挑戰,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如何提高高中地理教學有效性成為了廣大教育從業者所探究的問題,如何讓學生成為地理學習真正的主人也是筆者一直以來思考與探究的問題。
關鍵詞:高中地理;課堂教學;有效性
合適的教學方法和技巧會激發學生獲取知識和不斷追求真理的熱情,并用強烈的情緒色彩去探索和認識客觀世界。所以在教學環節的設計上需要遵循這一原則進行精心設計教學過程,從而達到激發學生學習主動性、積極性與學生思維、情感、興趣的作用。讓學生感受地理學科的學科魅力,在學習過程中成為學習真正的主人。因此,教師要做好充分的課前準備再進行授課,提高課堂授課四十五分鐘的效率,進而提高高中地理教學的有效性。
一、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
據研究發現,大腦皮層處于興奮狀態時人們容易全身心的投入到一件事物中,而教學過程中最好的刺激大腦皮層方法就是營造生動活潑的課堂氣氛。課堂氣氛的活躍需要教師選擇合適的組織方法,在課堂上進行情感溝通交流、質疑教學、趣味課堂活動等都是進行互動組織的教學法,在實際教學中,我通常會根據教學內容來使用相符合的組織教學法。例如高中地理必修2是人文地理模塊,這本書主要講述了人口、空間結構、區位、人類與環境協調等,其中包含了許多關于城市的發展與工業、農業、運輸業等幾個方面的內容。由于高中學生生活經驗還不夠豐富,對每個地區的概念十分抽象與模糊,有可能會出現難以理解教材內容的情況出現,因此首先我就會在課前了解好各區域的人文知識與特點來豐富自己的專業素養,收集各種資料信息給學生提供更加具體化的知識,利用圖文資料的展示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其次我會在課堂上與學生一起交流關于教材有關的問題并且讓學生踴躍發言來表達自己的看法,比如愿意住在市中心還是郊區,為什么?如果讓你在家鄉開展農業園區會是怎么樣?讓學生在趣味交流中感受學科魅力并進行思考,同時鍛煉了學生的地理思維與語言表達能力,可謂是一舉兩得。
二、有效的實施教學,重視知識的形成過程
教學實施直接影響著課堂教學效果,教師在課前進行有效的教學導入可以激發學生的求知欲與思維,以此來提高課堂效率。例如在必修1的《洋流》教學中,教材知識教授前我用多媒體投影來播放一篇故事,故事內容是一個英國游客撿到一個漂流瓶,按照瓶中的地址送到了一位老人手中,老人讀完后聲淚俱下,原來此信是他56年前的情人在非洲時投入大海的,這個漂流瓶整整漂了56年。此時我就會拋出一個問題:漂流瓶56年后物歸原主,它為什么能從非洲漂到英國?然后我再引入洋流的概念和分布規律圖,循序漸進地讓學生們進行學習,在學習過程中一步一步的引導學生解決漂流瓶問題,在問題解決過程中學生能夠明確了解洋流分布情況洋流流動走向,滿足了學生的求知欲,讓學生在自我解決問題過程中獲得了成就感,促進學生能力的發展,最終得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三、精心編撰習題,鞏固教學效果
傳統教學模式下的課后練習通常采用“題海戰術”,這種戰術不僅費時費力同時還不適用于靈活的高中地理學科,因此教師必須引導學生走出“題海戰術”。隨著網絡的發展與普及,越來越多的學習資源在網上可以進行共享,教師可以充分參考網絡學習資源來進行習題的精心編撰。在我看來教師首先需要精煉習題根據教材重難點進行設題,讓學生在書寫習題過程中解決地理知識重難點問題。其次,教師需要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難度的調整,每個班級的學生地理水平都會有所不同,對于理解知識較慢的班級學生應該在多安排一些鞏固基礎理論與知識,讓學生將在課堂上都不太理解的問題進行多次鞏固,還要在在習題設置中做到各學習模塊之間的聯系銜接,讓學生在一個習題中能夠同時回憶之前學習過的知識點,達到鞏固與復習的雙重效果。最后,在高中學生的復習階段,尤其是高三的學生們,教師應該精選習題提升學生綜合解題能力和得分技巧的指導,讓學生的課后習題效率也得到質的飛躍。
總結
總而言之,根據我的教學經驗來看,良好的課堂氛圍的營造、有效的課堂教學實施與精心的課后練習設計三方面有效的結合起來可以充分激發學生地理學科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在學習中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提高高中地理課堂有效性的同時能夠讓學生真正的做學習的主人。教學有效性的深入研究與貫徹實施能夠對地理教學效果產生良好的效果,希望各位地理教師能夠不斷研究教學有效性,為地理教育做出更多貢獻。
參考文獻
[1]劉亞平,《淺談如何培養學生對高中地理的自主學習能力》,《考試周刊》2018年31期
[2]沈立德,《探索學生自主學習的方法》,《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2015年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