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春洋 戴金峰
摘 要:培養終身體育意識已經成為了主要的體育教學指導思想,針對青少年的傳統體育教學存在一定的缺陷和弊端,自新課改實施以來,許多學校均采取體育選課的教學模式,本次依據新課改要求嘗試了體育課選項教學模式,經過實踐后發現體育選課教學模式更加符合教學發展的需求和改革的趨勢,既能達到教學目的,又能提高學生學習的效率。本文主要總結并思考我校體育選項這一教學模式的應用。
關鍵詞:新課改;選項教學;實踐
作為終身體育教學的重要環節,學校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培養學生形成運動意識、掌握體育技能,培養體育興趣,讓學生在日后能夠繼續堅持鍛煉。學校在現階段的傳統體育教學中,忽略了對學生興趣的培養,以及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和主觀意識,傳統模式呆板且乏味,在現在日新月異改革創新的階段已經無法滿足學校體育教學的需求,需要探索新的模式,目前發展的趨勢在于完善并創新體育教學模式[1]。在新興的體育課教學模式當中最為突出的便是選項課教學模式,將其與傳統體育教學模式進行對比并分析,發現該模式的可實施性,可操作性以及有效性,因此在中學體育課程改革中應當大力推動普及選項課教學模式。
一、傳統體育教學模式所存在的缺陷和問題
(一)行政班教學效率低下
中學生所處的青春發育階段,導致其具有許多特點,例如男女生對運動的意識和能力是不相同的。每個獨立的個體在智力、運動以及興趣方面都存在個體差異,班級里的學生多,每個學生的學習能力各有不同,導致教師很難顧及每位學生。課程安排的時間少,學生其余課程的壓力大,導致體育聯系時間短。師生之間缺乏交流這就導致不能及時的反饋信息,教學效率受到嚴重的影響。
(二)體育教學缺乏創新性
在以往傳統體育教學模式之下,雖然基本任務按照教材都能完成,但并沒有考慮到對學生興趣,以及終身體育意識的培養,同時缺乏對教學模式以及教學呢絨的創新性。在這種模式中教師占據主導地位,忽略了學生的作用,本末倒置,本應當由學生作為主體,教師起指導作用。教學內容多以教材為藍本,加之教材的要求過于嚴格和細致,導致學生喪失了對學習興趣,違背了開展體育課的教學意義[2]。
(三)“應試教育”忽略全面發展青少年體質
在大多數學校以及家長心中應試教育思想已經根深蒂固,更傾向于注重高考所考的科目,對于體育這種不加入高考分數的科目,學生僅僅當做一個放松休息的課堂。而中學雖然將體育考入并入中考成績中,在一定程度上保證了學生有充足的鍛煉,但仍舊存在一個問題,學校和學生開展體育的目的在于取得優異的成績,而非培養興趣,導致許多學生對此感到厭惡,甚至在中考結束后只要不是硬性要求便不會進行運動鍛煉。枯燥乏味且具有強目的性的初中體育對學生的個性化發展造成了阻礙,違背了改善青少年體質形成終身體育意識的初衷。
二、體育選項教學的優點
(一)表現出新課改的基本理念
新課改的基本理念在體育選項教學中得以完美的體現,提倡健康為首的思想。學生可以自行選擇感興趣的項目,充分激發學生的自主性、積極性以及主動性,學生在樂趣中得以更好的鍛煉,收獲到喜悅,達到強身健體的目的,讓學生從中真正受益,從被動轉為主動學習。
(二)很大程度上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
由于是學生所喜愛的項目,在體育課前學生們早早就到達場地等待上課。上課期間學生的精氣神良好,參與度高,在場地上揮灑汗水盡情鍛煉,沉浸在快樂中。在其余課程的課堂上壓力大、精神緊繃,時刻要跟隨教師的思路學習,而在體育課上能夠得到身體和心理的放松,讓學生熱愛上運動。
(三)加強學生之間的相處
聚集在課堂上都是一群興趣愛好相同的學生,學習過程中能夠更好的交流。課堂上將學生分組,選擇具有高技能水平的學生為小組長,作為教師的助手,對于技能較差的學生給予輔導和幫助,創造和諧快樂的學習氛圍[3]。
(四)充分發展學生的個性特長
體育選項教學還有一個顯著的效果便是最大的發揮了學生的潛能,充分發展學生的個性特長。在以往的體育教學中學生什么都要學,項目繁雜導致學生最后什么都沒有學會。學生通過體育選項教學能夠選擇自己喜愛,自己擅長的板塊,更加符合學生的需求,利于發展學生個性化。
三、體育選項教學的實施步驟
(一)制定教學計劃
根據學校的教師隊伍情況、場地以及器材擁有情況,并結合學生的實際需求,在科學之際合理的安排全年、學期以及單元的教學計劃,公布給學生,在收集學生的建議后及時進行調整修改。
(二)制定教學目標
深入鉆研新課改的標準和要求,以新課改標準為基礎,結合學生的認知能力、技能水平以及課堂目標來制定合理的教學目標。在制定目標過程中要考慮到每個學生之間的差異性,制定課堂目標需要達到層次化和具體化。
(三)教學內容精選
廣泛收集學生對各個項目的意見來選定教學內容,例如選出10項體育運動以問卷調查的方式,如果學校的條件僅供開展7項不同的課程板塊,則選取投票前十名進行開設,盡量選取學生感興趣的內容教學。有了興趣的支撐能夠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四)加強學法指導
創造自主學習、團隊合作的氛圍,培養學生的團隊能力、競爭力以及創造力。可以鼓勵學生課下觀看體育賽事來觀察運動員使用的技巧以及配合度。
(五)建立多元化評價體系
體育成績考核要全面性,結合多個維度進行考量。注重學生在原有基礎上得以提高的程度以及認知程度的提升。除此之外還要考量學生的課堂紀律、課外活動、身體素質、體育課上的虛席態度、運動技能等方面,綜合評價才能準確科學且不失公正性的得到評價結果,利于激發學生追求更高的目標。
四、結語
高校體育教育要充分尊重個體差異化,制定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案。正確的激發學生的體育興趣并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到體育鍛煉之中,培養學生的終身體育意識。以學生為中心,以健康第一為原則,全方面發展學生的身心健康。
參考文獻
[1]林偉光.大學體育課“選項式”教學模式與傳統教學模式的對比分析——以廣州地區為例[J].體育世界(學術版),2017(08):115-116+120.
[2]徐浩文.新形勢下高中體育課運用選項教學模式的必要性探究[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18.
[3]姚思禮.新課程背景下高中歷史分模塊——團隊教學模式與傳統教學模式教學效益比較研究[J].考試周刊,2018(46):155-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