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伯文 何蓮芝
摘要:子宮內膜癌是婦科高發疾病,已經引起了醫學界的關注。目前,這一疾病發病率逐年增長趨勢明顯,且越來越年輕化,不利于育齡婦女的健康。所以,針對性有效的治療方案尤為關鍵。鑒于此,本研究對子宮內膜癌治療的最新研究進行全面綜述,以此來為臨床治療提供全面、可靠的依據。
關鍵詞:子宮內膜癌;治療;進展
【中圖分類號】R737.7???【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107-2306(2019)06-000-00
子宮內膜癌以將子宮內膜上皮為載體的腫瘤疾病,嚴重影響到廣大女性的身心健康,絕經后婦女為高發人群。目前,該疾病發病率持續上升,發病年齡越來越小,使得廣大婦女身心備受折磨。所以,臨床醫生應重點探究有效的治療方法。本研究對國內外關于子宮內膜癌治療進行進行綜述。
1手術治療
1.1開腹手術
子宮內膜癌,手術是主要治療方法,可切除是筋膜外全子宮及雙側附件,并清掃腹主動脈旁及盆腔內淋巴結。針對可疑病變組織,可進行抽樣病檢。黃瑜指出,如果病變只是局限于子宮內膜或浸潤深度<1/2肌層,是否切除淋巴結并不影響預后效果,接受淋巴結切除不僅無法優化預后,而且還會延長手術時間、增加術中出血量及術后并發癥,延長患者康復時間;如果肌層浸潤>1/2肌層,且已經完全浸潤宮頸,則需要接受盆腔淋巴結清掃術。針對Ⅱ期患者,應接受廣泛性全子宮切除、雙側附件切除術及盆腔淋巴結清掃術。閆金玲提出,對于存在肥胖、內科合并癥或高齡患者,應適當地縮小子宮切除的范圍,并把盆腔淋巴結清掃術轉變為探查后淋巴結取樣接受活檢。
1.2淋巴結清掃術
現階段,針對子宮內膜癌是否需要接受腹主動脈旁淋巴結、盆腔淋巴結清掃爭議較大。付婷,高香轉認為,子宮內膜樣腺癌G1,肌層浸潤<50%,不會累及宮頸管間質,則無需接受切除或取樣淋巴結的操作;針對G2 / G3,宮頸管間質受累,附件也被累積,盆腔淋巴結明顯轉移,全肌層浸潤的高級別腫瘤,應接受腹主動脈旁淋巴結切除。曹媛媛研究結果指出,示淋巴結轉移、盆腔淋巴結清掃術并不是影響子宮內膜癌的預后的獨立性因素。閆金玲認為,對于子宮內膜癌疾病治療而言,系統性淋巴結清掃術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并發癥出現的風險,但是通過針對性治療依然處于可控范圍中。同時,這一治療方法可有效清除病變淋巴結,避免術后復雜,同時可準確檢查出腹膜后淋巴結是否存在轉移的情況,為術后治療提供可靠依據,進而優化預后,延長患者近期生存率。
1.3腹腔鏡手術
隨著微創技術的日益成熟,腹腔鏡手術臨床運用率不斷提高,可有效治療子宮內膜癌,尤其是早期子宮內膜癌。大量研究指出,相比于開腹手術,腹腔鏡手術創傷小、術后恢復快、并發癥較少。近年來,吉秀梅研究指出,子宮內膜癌患者接受腹腔鏡手術治療,對人體的傷害小,術后恢復快,生存質量較高,且能夠有效根除惡性腫瘤及徹底清掃淋巴結。李琴通過meta 分析5000例子宮內膜癌手術方式,相比于開腹手術,腹腔鏡手術術中出血量較少,術后并發癥較少,術后可迅速恢復,同時兩者淋巴切除樹木、死亡率、復發率及生存率相差較小。
1.4機器人手術
目前,人工智能迅猛發展,服務型機器人逐漸運用于醫療領域。2006年,第一臺達芬奇手術機器人系統引入我國醫學實踐活動中。通過十多年的發展,達芬奇機器人手術已經高達5萬例,其中婦產科所占比例為11%。相關研究指出,對于子宮內膜癌患者而言,通過機器人手術系統則可完成,其不僅具有腹腔鏡手術微創的特征,而且還具有較強的深度感知能力及三維成像系統,操作便捷。相關研究指出,對于合并肥胖子宮內膜癌患者而言,不適合接受腹腔鏡手術時,可接受機器人分期手術。然而,這并不是意味著達芬奇機器人可完全替代開放式手術或腹腔鏡手術。
2化療治療方法
2.1.傳統化療
化療是晚期子宮內膜癌患者典型治療方法,可有效抑制腫瘤體積的增長及淋巴結大范圍轉移,從而有效提高手術切除率。TP方案、AP方案是比較常見的化療治療計劃,可有效改變患者臨床癥狀?!禙IGO 2015婦癌報告》中指出,對于II/TV期子宮內膜癌患者接受卡鉑+卡鉑聯合治療,但是會導致消化道反應、頭暈、高熱等不良反應的出現,不利于患者的依從性,導致生活品質每況愈下。相關研究指出,術后接受化療的患者,創傷應激障礙癥狀較為明顯,再加上化療不良反應的出現,導致這一癥狀不斷惡化。
2.2.新型輔助化療藥物
二甲雙胍是II型糖尿病治療的常見藥物,近年來相關研究指出,該藥物還具有較強的抗腫瘤增殖的功效,逐漸運用于肝癌、肺癌、卵巢癌等腫瘤防治中。左衛微等研究指出,二甲雙胍在子宮內膜癌治療中,可明顯提高紫杉醇藥物的敏感度,抑制癌細胞迅速增長。同時,葉玲研究指出,多柔比星+IL-11 受體的靶向聯合治療方法,可有效阻隔高級別子宮內膜癌的成長,而幼兒研究指出,相比于正常子宮內膜組織,子宮內膜癌組織中的IL-6、IL-11的表達率更高。李娜,李小平研究中,三氧化二砷(AS2O2)在子宮內膜癌治療中,可抑制腫瘤的生長,且不會誘發飲食、體質量降低等并發癥。
2.3.新輔助化療
新輔助化療也叫做早期化療,可促使腫瘤體積逐漸縮小,減少同周圍組織的粘連,從而為一些晚期患者獲取寶貴的機會,進一步強化手術治療的的效果。相關研究指出,新輔助化療可提高最大減瘤率,延長患者生存率,緩解不良反應。同時,有研究指出,針對有經腹膜轉移的子宮內膜癌患者,新輔助化療可增減間間斷性減瘤手術比例。張琴, 王俊芳研究回顧性分析了44例4期子宮漿液性腺癌患者,NACT組與PCS組相對比,PFS及總生存期對比差異不明顯,然而NACT組手術時間、住院時間更短,腫瘤切除率、生存質量更高。
結語:通過大量臨床實踐得知,及時、有效的治療,可迎合患者生存的要求。雖然通過大規模的研究,尚未明確提出更優質的資料方法,也沒有提出具體的指南內容,但是本研究所提到的治療方法較為常見。在實際診療工作中,考慮到惡性腫瘤具有復發的風險,應合理分析其適應癥,加強跟蹤訪查,恰當的時候接受有效治療,以此來延長患者生存時間。
參考文獻:
[1]黃瑜.腹主動脈旁淋巴結切除術在子宮內膜癌開腹手術治療中的應用價值[J].實用癌癥雜志,2017,32(12):2074-2076.
[2]閆金玲.腹腔鏡手術與開腹手術治療子宮內膜癌臨床效果分析[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9,6(51):19+22.
[3]付婷,高香轉.保留盆腔自主神經的腹腔鏡下子宮切除聯合盆腔淋巴結清掃術治療子宮內膜癌的臨床療效[J].實用癌癥雜志,2019,34(10):1718-1720.
[4]曹媛媛.探討系統性淋巴結清掃術治療子宮內膜癌的臨床療效與對性激素水平的影響[J].黑龍江醫學,2019,44(09):1044-1045.
[5]閆金玲.腹腔鏡手術與開腹手術治療子宮內膜癌臨床效果分析[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9,6(51):19+22.
[6]張美齡,韓鳳賢,溫云花.腹腔鏡手術與腹式手術治療早期子宮內膜癌臨床研究[J].中華保健醫學雜志,2019,21(05):479-481.
[7]吉秀梅.腹腔鏡手術治療子宮內膜癌患者術后恢復及性功能的影響[J].實用醫技雜志,2019,26(08):1053-1054.
[8]李琴.探討腹腔鏡技術在子宮內膜癌手術中的應用價值[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9,19(39):100+102.
[9]黃小冰,范江濤,陳紅燕,陳琰.機器人與腹腔鏡手術治療子宮內膜癌的對比研究[J].中國現代醫學雜志,2019,29(04):48-52.
[10]姜蕾,周瑞泉,閆沛靜,姚亮,郭天康,蔡輝,楊克虎,王海琳.機器人與腹腔鏡治療子宮內膜癌短期療效對比[J].中華腔鏡外科雜志(電子版),2018,11(05):290-294.
[11]程子蕓. Aurora A對子宮內膜癌轉移能力及化療藥物抵抗性的影響及機制研究[D].東南大學,2016
[12]左衛微,高麗梅,張娜,孫星,馬國明,王愛芹,薛書霞,楊麗杰,郭淑紅.二甲雙胍聯合孕激素治療早期子宮內膜癌年輕患者的療效分析[J].河北醫藥,2019,41(11):1685-1688.
[13]葉玲.Ⅲ期子宮內膜癌術后輔助放化療的臨床研究[J].黑龍江醫藥,2016,29(02):322-323
[14]李娜,李小平,趙麗君,程媛,周靜怡,王建六,魏麗惠.三氧化二砷對子宮內膜癌醋酸甲羥孕酮耐藥細胞的作用研究[J].中國婦產科臨床雜志,2017,18(04):345-349.
[15]張凱, 郭飛, 王穎梅, et al. 新輔助化療在中晚期子宮內膜癌治療中的研究進展[J]. 中國婦產科臨床雜志, 2018(1):87-89.
[16]張琴, 王俊芳, 程麗娟,等. 子宮內膜癌患者新輔助化療的預后影響因素分析[J]. 中國基層醫藥, 2014, 21(11):1635-1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