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鹿通
摘 要:國內外對室內影棚攝影布光應用的文章、教程可謂汗牛充棟, 但具有代表性的好書不多, 要么流于形式, 圖片多于內容, 解讀泛泛;要么過于強調技術上的研究與分析, 文字過于晦澀, 可讀性不強, 實用性有限。其實在真實的行業內使用者來說, 有很多優秀的攝影師在閃光燈攝影領域具有非常豐富的經驗與使用心得, 但是缺少由一線攝影師自己視角寫作的該課題方向的文章, 本論文正是試圖通過當局者視角專業而不乏可讀性的來揭示此主題的最新最專業的知識論點。
關鍵詞:影棚 閃光燈布光 商業攝影 使用心得 視角
影室閃光燈不像自然光那樣受環境限制, 攝影師可以根據自己的創意構思和表現需要, 充分運用現有的多支閃光燈及附件, 營造出復雜多變的光影效果。
影棚布光一方面來說可使攝影師將人工布光的效果充分發揮到極至, 但從另一方面來說, 卻也增加了布光的復雜程度和最終效果的不確定性。所以布光時一般要遵循以下步驟與規律:
一、確定主光
主光是最重要的光源, 決定著畫面的主基調。在布光中, 只有先確定了主光和效果, 然后去添加輔助光、輪廓光和背景光等, 才有意義。在確定主光的過程中, 要根據被攝對象的形象特征、風格表現、明暗反差及被攝對象與背景的關系等情況來綜合考慮主光的光質、強度、覆蓋范圍以及離攝體的遠近。
對于大部分的人像拍攝, 一般都選擇較柔的光效, 如柔光燈、反光傘等作為主光。光比較強的反光罩和束光筒也可以作為主光, 如果需要由它們帶來強烈反差的風格化效果。
主光通常需要略高于被攝對象, 因為使人感到最自然的光源通常是模擬自然光的光效。如果主光太低, 會使被攝對象形成反常的底光照明效果, 但主光過高也會形成頂光, 使被攝對象的側面與頂面反差過大, 造成較突兀的效果。
二、添加輔助光
單一主光會使被攝對象產生較強烈的陰影, 除非畫面風格需要強烈的反差, 一般而言, 為了改善對象陰影部分的層次與影調, 在布光時均要添加輔光。
輔光一般以柔光居多, 它的光位通常在拍攝對象暗部的一側。添加輔光時要注意控制好光比, 恰當的光比通常在1:3—1:6之間, 對顏色明亮的被攝對象光比應當略小一些, 而對顏色暗重的被攝對象光比則要略大一些。在添加輔光時還應該注意避免輔光過于強烈超過主光, 輔光過強容易造成夾光, 并產生難看而怪異的陰影。為了控制多余的陰影, 有時還可以采取適當降低輔光光位或將輔光置于被攝對象側前方的方法, 使投影盡量投向被攝對象后方。攝影師也可根據畫面效果的需要, 可以一個, 也可以多個輔助光。
三、設定背景光
背景光的作用是烘托環境或渲染氣氛, 因此, 在處理背景光時, 既要考慮反差, 又要注意和諧。
當被攝對象與背景有一定的距離時, 可以對背景單獨布光。背景光一般而言不會干擾被攝主體的布光, 不過要注意控制背景光的強度、覆蓋面和均勻程度。在布光過程中, 要特別注意被攝對象與背景明暗度相近的部分是否會出現過于接近的現象, 或者亮度均勻的大面積背景中央與四周的光照是否均勻一致, 對這種情況, 千萬不要過于相信自己的眼睛, 最好能用連接電腦放大顯示拍攝照片以作認真的檢測, 以便做出及時調整。正常而言, 拍攝亮調照片時將背景亮度控制在比被攝對象最亮處略亮一點比較適宜, 而拍攝暗調照片時可將背景亮度控制在比被攝對象最暗處略暗即可。
四、增加輪廓光
輪廓光的主要用作給被攝對象產生明亮立體的外輪廓, 從而使被攝體從背景中有效分離出來。通常從背景的后上方或側上方逆光投射, 光源一般為一個, 但有時根據需要也可增加到二個或多個。輪廓光通常采用加蜂巢和擋光葉片的聚光燈, 它的光質比較硬, 通常會在被攝對象上產生濃重的投影。因此, 在布設輪廓光布光時要注意消除這些破壞畫面的投影。布光時還應注意輪廓光與主光的光比, 通常輪廓光都會亮于主光。此外, 布光時, 應根據拍攝對象和風格選擇硬光還是柔光作為輪廓光。有一點應當注意, 輪廓光并不是每幅照片必需的光源, 只有當畫面需要時才添加, 不然就會感覺有畫蛇添足之感。
五、加置點綴光
點綴光主要是對被攝對象的某些局部進行點綴, 它是局部用光。點綴光與輔助光的不同之處是它不以降低暗部反差提亮暗部為目的, 而是主要用來彌補主光、輔助光、輪廓光和背景光等在塑造對象上的不足。眼神光、發光以及被攝對象的重點投射光、邊緣的局部加光等都是典型的裝飾光。點綴光的布光一般不宜過強過硬, 否則容易產生強烈的光斑而破壞布光主體的整體性。
六、檢視
在以上閃光燈布光過程中, 由于各種燈光是一步步添加的, 后一種光有可能會對之前的光效產生不利影響, 因此, 在布光完成后, 還需認真檢視被攝對象整體光效, 比如光影效果有無明顯不合理的地方, 陰影的濃淡是否適宜、投影的位置是否合適、各光源是否出現干擾, 光源是否直射鏡頭而造成眩光光暈等, 對這些細節的檢視, 可以避免因一時疏忽而造成拍攝失誤。
此文源于本人長期從事商業廣告攝影以及學校教授商業攝影課程的工作背景和多年體會, 意義在于借助此文對很多教科書上的傳統布光理念做一個梳理驗證與再認識再創新, 對這些專業技術在行業內的應用做一個總結性的分析, 并給出使用建議。本文將在閃光燈的不同光源光質的前提下, 綜合各種光效附件的使用效果, 在獨立光源和混合式立體光源這些領域重點闡述, 這將大大區別于傳統人像攝影閃光燈孤立使用的窠臼, 創造出完全基于畫面效果的綜合閃光燈運用理論。
參考文獻
[1][美]史蒂夫·伯格萊特.經典人像布光50例, 人民郵電出版社, 2009年
[2][美]埃利奧·特西格爾.時尚攝影圣經, 人民郵電出版社, 2011年
[3]劉永明, 李甜.商業人像攝影教程, 人民郵電出版社2010年
[4][英]卡爾文·泰勒.商業攝影布光圣經, 人民郵電出版社, 2012年
[5][美]喬·麥克納利.熱靴日記, 人民郵電出版社, 2010年
[6][美]喬·麥克納利.瞬間的背后, 人民郵電出版社, 2011年
[7][德]凱西·亨尼格, 拉爾斯·伊林, 米歇爾·帕彭迪克.在照片中學習人像攝影, 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 200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