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秀鳳
摘要: 目的 了解某企業作業現場存在的職業病危害因素的種類以及產生環節、個人防護情況等,對職業病危害因素治理提出對策和建議。 方法 ?根據《職業病危害因素分類目錄》(國衛疾控發[2015]92號)和各單位《作業場所職業危害申報表》的上報情況,進行現場調查。結果 ?作業現場存在的主要危害因素有粉塵、化學因素和物理因素。結論 ?提高認識,加強領導,認真落實生產經營單位職業危害防治主體責任;改革生產工藝流程,從源頭上控制職業病危害因素的產生;重視職工健康教育,提高個人防護意識,做好職工健康監護,控制塵肺等職業病的發生。
關鍵詞: 職業病危害因素;職業健康;安全生產
【中圖分類號】R-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107-2306(2019)06-228-02
作為主要從事貨物裝卸轉運作業的交通運輸企業,港口各碼頭公司在散貨裝卸轉運、輔助生產環節產生職業病危害因素,如果不能正確識別、加以防護,難以避免對勞動者造成傷害,甚至發生職業病。對發現的職業衛生問題提出整治措施和建議,對有效預防和控制職業危害,保護職工身體健康,促進港口安全生產具有重要意義。
一、調查對象
對港口集團所屬的7個碼頭裝卸公司的作業現場和臺賬資料進行調查。
二、調查結果
1、現場存在職業危害因素的種類[1]
通過調查摸底,現場產生職業危害因素的環節涉及散貨裝卸和轉運、危險化學品裝卸和運輸、機械維修、場地(含船艙艙底)清理等環節。主要危害因素是粉塵(煤塵、鐵礦砂塵、氧化鋁塵、電焊煙塵、糧塵、木薯干塵等)、化學因素(管道泄漏產生的四氯化碳、氯乙烯、氯丙稀等危險化學品;電焊作業中產生的含鐵、錳、有害氣體的煙霧;船艙等密閉作業環境中可能存在的硫化氫、甲醛、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磷化氫等有害氣體;機械維修車間汽油、柴油等有機溶劑)和物理因素(高溫、噪聲)。
2、現場情況
2.1粉塵:散物從抓斗落至地面時,因風力造成粉塵飄逸;部分路段地面清掃不徹底,車輛經過后揚塵;皮帶機運輸帶的防塵罩缺損,運行時粉塵逸散。船舶維修時船艙內電氣焊操作,電焊煙塵濃度較大,且沒有機械通風設施;火車機頭進行電氣焊操作時也存在通風不良的現象。
2.2噪聲:皮帶機運轉、船舶機艙、皮帶機運輸轉運站、攪拌站中控室外、糧食筒倉機械樓等作業場所存在噪聲。
2.3其它職業危害:維修車間柴油、膠合板倉庫甲醛、清倉作業時可能存在的缺氧和有害氣體等。
2.4現場職業危害告知情況:大部分作業場所職業危害告知牌內容規范,擺放位置醒目。
2.5個人防護情況:個別接觸粉塵職工自我防護意識差,不佩戴防塵口罩或者不正確使用防塵口罩;電氣焊操作工人操作時沒有佩戴防塵口罩;噪聲場所操作人員未佩戴耳塞等個人防護用品。
2.6職業衛生管理機構及資料臺帳:各單位職業衛生管理機構設在安監部門,均有兼職管理人員;職業衛生管理臺賬比較規范、齊全。
3、接觸職業病危害因素人數統計
經統計,目前集團作業現場接觸職業病危害因素的職工有6000多人, 90%都可能接觸粉塵,其中外來務工人員占一半以上(由于勞務人員流動性較強,調查的時間節點不同,人數會有一定的變化。
三、對策、措施和建議
1、 提高認識,加強領導,認真落實生產經營單位職業病防治主體責任
2018年新修訂的《職業病防治法》進一步強化了企業職業病防治的主體責任。港口散貨裝卸工藝落后、場地清掃不及時、車輛頻繁轉運導致港區作業環境中各種粉塵成為主要的職業病危害因素。塵肺病的發生是一個緩慢、漸進的過程,必須引起各級領導高度重視。
2、改革生產工藝流程,從源頭上控制職業病危害因素的產生
目前港口散貨裝卸轉運過程中,各作業環節都可能產生揚塵,要始終貫徹實施“革、水、密、風、護、管、教、查”八字方針[2]。
2.1、改革工藝過程、革新生產設備,是消除粉塵危害的主要途徑,如遙控操作、計算機控制、隔室監控等措施避免工人接觸粉塵;采用風力運輸、負壓吸砂等措施減少粉塵外溢。
2. 2、濕式作業:為一種相對經濟又簡單實用的防降塵措施,如噴霧灑水可在很大程度上防止粉塵飛揚,降低作業場所粉塵濃度。
2. 3、密閉抽風除塵:對不能采取濕式作業的場所,應采用密閉抽風除塵方法。如采用密閉塵源和局部抽風相結合,防止含塵外溢。抽出的含塵空氣經除塵裝置(如靜電除塵)處理后排入大氣。
3、重視職工健康教育,提高個人防護意識,做好職工健康監護
3.1、個人防護和個人衛生:個體防護裝備是職業衛生工作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預防職業危害和職業病、保護人的安全與健康的重要措施。當技術措施尚不能消除有害因素,達不到國家標準和有關規定時,佩戴個體防護裝備就成為保證個體安全和健康的最后一道防線。
3.2、開展職業衛生與健康促進:教育員工控煙限酒,經常進行體育鍛煉,注意營養,增強個人體質,提高防病能力。注意個人衛生,班后更換衣服,杜絕將粉塵污染的工作服帶回住
處。
3.3、進一步做好職業健康檢查和健康監護:對從事粉塵作業的人員要進行上崗前、在崗期間和離崗時的職業健康體檢,并建立和完善健康檔案;對患有活動性肺結核、慢性阻塞性肺病等職業禁忌證者,不得從事粉塵作業。
4、關注勞務人員職業衛生權利,外來務工人員享有與用人單位正式職工同等的職業衛生權利。
勞務人員是生產建設的主要力量,但是存在著工作環境臟亂差,職業衛生知識欠缺,個人防護意識淡薄等現象。在調查中得知,港口集團已充分認識到企業的職業病防治主體責任,要求用工單位對勞務人員的職業衛生、安全管理納入單位安全管理體系,并把針對勞務人員勞動保護的條款寫入集團集體合同。
近幾年,港口集團緊跟形勢,通過國家衛生城創建、低碳生態港口建設、環保督察等活動,對港區進行環境綜合整治,港區環境質量、文明生產意識、生產布局都有很大改變。控制職業危害,給職工創造一個衛生、整潔、安全的工作環境,進一步促進港口健康、可持續發展已成為領導共識。
參考文獻:
[1] ?GBZ 188-2014.職業健康監護技術規范.
[2] ?江志榮.作業場所職業安全與健康促進.北京: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2009:12-17.
[3] ?施瑾,周澤深.上海市60例外來農民工塵肺病分析.中國工業醫學雜志,2008,21:380-3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