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方圓 江卓穎
【摘要】:邏輯思維能力是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重要內容,探究式學習強調學生進行自我建構,本文從理清問題本質,創設數學課堂情境;啟發學生自主探究,詳述解題步驟;交互合作探究,啟發解題思維三方面對如何在探究式學習中培養邏輯思維能力進行闡述。創設開放性問題情境拓展邏輯思維,啟發創造性思維,在關注學生思維本質的基礎上設計多元培養方式。
【關鍵詞】:邏輯思維培養 探究式教學 教學設計
近幾年提倡的數學素養中,張奠宙先生提出數學素養的核心是數學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數學教學不僅是傳授數學知識,更是數學思維的培養。已有許多學者從心理學、腦科學等多方面對此做出研究,遵循學生發展規律,培養邏輯思維,是我們義務教育階段的教育目的之一。本文將探討如何在探究式學習中培養小學生數學邏輯思維,聚焦探究式學習在培養邏輯思維方面的作用,結合北師大版教材,尋找典型案例對其作用機制進行分析。
一、概念界定
邏輯狹義定義為思維規律。邏輯思維是指運用概念、判斷、推理反映現實的過程。邏輯思維能力指人們對事物觀察、分析、對比、推理等能力,也就是正確思考問題的能力。小學數學教學主要培養學生分步驟有依據地解決問題的邏輯思維能力,使小學生的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轉變,提高其解題能力,啟發創造性思維。
探究式學習主張以學生為主體,使其自我建構知識體系。在教學中創立情境,學生自主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在探究過程中獲得知識、培養能力,發展情感與態度。探究式學習需要充分發揮老師主導,學生主體,精心設計教學活動來達到教學目的。
二、邏輯思維的培養
小學生的形象思維轉變為邏輯思維是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基于小學生的心理生理發展規律,教師精心設計探究活動,創設情境,引導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逐步培養思維邏輯。其設計重點,主要在以下幾方面。
1.理清問題本質,創設數學情境
學生內生的學習動機能更好的讓其進行自主探究,所以教師在進行探究式學習時創設生活情境,吸引學生的注意。這個情境的建設要基于問題的本質,聯系學生原有經驗,構建已有知識和新知識之間的聯系。如在設計《長方形的周長》這一課時,老師創設給長方形的菜圃圍柵欄的情境,讓學生自主探究。首先發現問題“要多長的柵欄”,轉化為求周長的數學問題。再應用求周長的方法,即具體量出每一條邊,再相加。在這個自主探究的過程中學生經歷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培養其按步驟解題的思維規律。
2.啟發自主探究,詳述解題步驟
培養邏輯思維的一個重要方式就是解題,但與傳統習題練習不同,教師對題目進行改編、變式。可設計問題解決情境或幾個數學問題,給予學生時間自主探究,理清自己的解題步驟,并為每一步驟找到依據,目的在于鞏固已初步形成的邏輯思維能力。具體的方法為教師給出題目,學生獨立思考,并詳細闡述自己解題步驟。教師就解題步驟進行提問,要求學生說出每一步的依據和意義。
以《長方形的周長》為例,教師設計的題目為“如果一塊長方形的菜圃的一邊靠墻,需要多長的柵欄?”學生自主探究,分享方法,說清每一步的依據。比如要先量出三條邊的長度,依據是“一個圖形的周長就是每條邊的和,而靠墻的一邊不需要柵欄,所以三條邊的長度相加就是所需柵欄的長度”。有些學生會提出量兩條邊的長度,其中一條乘2加另一條就是所需柵欄的長度,因為“長方形的對邊相等”。每一步驟依據明確,才能起到鞏固知識,培養邏輯思維的作用。
3.交互合作探究,啟發解題思維
教師根據課程內容給出有難度梯度的題目,讓學生進行合作探究。在課堂上,在已經養成一定邏輯思維的基礎上,學生分組進行討論,小組成員交互合作,了解其他同學的解題思路,啟發拓展自己的思維,共同尋找題目的最優解法。在課外,教師給予有一定難度的題目,讓學生自由討論,在下一節課上匯報,老師進行反饋。
教師對于題目的選擇十分重要。題目需要呈現一定的難度梯度,并且給予學生足夠的時間自主、合作探究,建構自己的邏輯思維。在合作交互中,學生可以找到自己的思維漏洞,建立更加系統嚴密的邏輯思維體系。
三、拓展邏輯思維
拓展邏輯思維也是在啟發創造性思維。創造性思維是一種具有開創意義的思維活動,需要長期的知識積累和素質磨礪。林維旭老師認為“【2】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最后一定要將其拓展并啟發創造性的思維,從而促進教學更加有效,促進學生能力的綜合提高。”探究式學習可以較好地達到培養邏輯思維,啟發創造性思維的目的。建立問題情境,讓學生經歷數學知識形成過程,在這個過程中自我建構知識和思維體系。
與前文創設情境不同,這一探究活動問題難度增加,結果開放或多解。情境設計是基于學生已經擁有一定邏輯思維能力,老師已幫助學生建立數學邏輯思維支架的基礎上,學生嘗試獨立解決問題,從而啟發創造性思維。教師可借此發現學生邏輯思維上的漏洞并幫助完善。但是拓展探究適用范圍主要針對高年段學生,對于一、二年級學生來說,反而要簡化問題,直觀教學。
四、一些思考
探究式學習在原本培養小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方法上強調自我建構。在實際教學中,我們應該關注邏輯思維本質,不能為了形式而形式。本意是讓學生親歷知識形成的過程,在思維方面,就是讓其親歷使用思維的過程。它所強調的自我建構與邏輯思維能力訓練通過教師的課堂設計巧妙結合,讓學生在探究過程中對邏輯思維能力產生“深層理解”。
【參考文獻】:
【1】林維旭.淺談小學生數學邏輯思維的培養[J].學周刊,2014(15):169.
【2】劉艷春.培養小學生數學邏輯思維的方法與實踐[J].中國校外教育,2016(19):46-47.
【3】梁俊峰.淺析數學教學中小學生邏輯思維的培養[J].課程教育研究,2014(02):135-136.
【4】劉瑜.探究式學習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的應用[J].課程教育研究,2016(01):129.
【5】孫多偉. 試論新課改下如何培養小學生的數學邏輯思維能力[A]. .中國教育發展戰略學會論文集卷三--熱點討論[C].:中國教育發展戰略學會教育教學創新專業委員會,20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