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勇
【摘要】:小學教育中不可以缺少美術教育,因為在一定程度上,美術不僅可以培養學生對美的認知,還能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這對學生以后的學習和工作都有很大的幫助。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美術教師一定要積極培養學生發現美、認識美、創造美的能力.不斷培養和提高他們的審美能力。
【關鍵詞】:小學美術 培養 審美能力
在小學的美術課堂中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的培養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在小學生成長的過程中,美術課堂是學生對美術藝術進行系統學習和認知的主要途徑,因此教師應該在課堂
中盡可能地提升學生對于審美的認知,把握好課堂的節奏,有效運用課堂培養起學生更高的審美能力,讓學生在學習中逐漸形成審美的意識,為今后的學習打下良好基礎。
1.通過對學生的引導提升其審美興趣
想要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首先要提升學生對于審美的興趣。興趣是學生進行有效學習的第一保證,唯有學生有興趣了,才能真正全神貫注的投入到學習中去。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學生接觸到的事物變得更加豐富多彩,思考和觀察的深度也比以前的孩子要更深刻一些。美術是利用視覺感官來進行觀察的一種審美藝術,教師可以利用現在學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有效的利用一些生活中的事物來讓學生進行觀察,訓練他們的視覺感官,在生活中發現更多美好,并且通過這些來自生活的美好事物培養起學生們的審美興趣,增強學生審美能力,讓學生發現身邊的美,明白美是來源于生活的,生活中隨處可見。
當審美的概念和現實相結合后,學生會對這些來自于自己身邊的事物被賦予了新標簽這件事充滿興趣,并且興致勃勃的去進行探索,在這樣的情況下,教師還可以運用一些模型教具,或是多媒體播放相關視頻等方式。例如,在講解風箏時利用多媒體和現場示范之類的方式,讓學生知道風箏的制作流程,觀察各種不同風箏的形態以及放飛之后的不同模樣,用生動形象的方式將美術作品展現在學生眼前,給予學生的視覺以直接刺激,讓學生感受到民間藝人或者藝術家在創造作品時天馬行空的想象力以及細膩的筆觸,鍛煉學生的觀察和感知能力,從而提高課堂知識講授的效率。
2.通過課堂引導加強學生審美認知
在小學美術的教學過程中,審美能力培養的關鍵是教師對于審美認知的培養,學生只有明確何為審美,如何審美,才有可能在課堂上運用好審美能力。課堂作為教師對學生進行美術知識傳授的主陣地,教師要充分地把握好這關鍵的四十分鐘時間,利用課堂教學去傳授給學生最基礎的審美知識,讓學生明白該如何去對美的事物進行鑒賞。
平時學生對于作品進行欣賞時,即使碰到真正喜歡的作品,大部分學生也只會遵循自己看到作品的第一感受,用“好看”、“漂亮”等簡單詞匯去描述見到作品的印象,但如果再深入問作品到底好在哪里,他們就很難組織好語言進行進一步說明了。所以教師要在教學時對學生進行進一步引導,一方面在作品展現出來時,要讓學生去及時捕捉內心強烈的第一印象,另一方面也要列舉許多同一題材的作品給學生進行區別比較和評價。描繪的明明是同一件事情,然而這兩件作品的表現形式之間有什么不一樣的?如果這樣畫,是一種什么樣的感覺?如果那樣畫,給人的感覺又發生了什么樣的變化?這幾件作品在色彩安排,線條描繪,比例結構等技巧上的區別在哪等等,通過一系列有指向性的提問,引導著學生去有意識的欣賞作品的美背后隱藏著的規律,并且傳授給學生一些用來評價和品位作品的語言和描述方式,讓學生不至于見到了好看的作品后,依舊是內心激動,語言蒼白的局面。等到學生對于一些比較常見的畫作的欣賞能力提升后,教師再想辦法擴大學生的欣賞面,用大量作品進一步培養,夯實學生的審美能力。
3.通過實踐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
想要真正培養起學生的審美能力,單單通過教師上課時候的引導和教授還是不夠的。教師在課堂上知識的講解和對美的介定鑒賞,只是為了給學生的審美能力提升打好一個堅實的基礎,想要讓學生真正去提升自己的審美能力,還是得通過實踐去完成。在對學生進行美術教學的過程之中,通過實踐的方法,讓學生能夠系統的進行訓練,用自己的眼睛去認知和觀察這個“美”的世界,去創造出美的體驗,經歷過這樣的過程之后,學生對美的創造有了體驗,再去觀察和鑒賞美時就會有不同的體驗,也能夠更好的去和別人一起分享美好。
筆者曾教過的班上有個男孩子,平時生活中不愿意接觸其他學生,性格較為內向,然而他在美術方面卻有自己獨特的想法,落筆在紙上畫出的作品和其他學生有很大不同。于是筆者格外注意他,也會在課堂上經常表揚他。有次他拿著畫了的作品交作業,筆者在像往常一樣對他進行畫面上的指導,并且給他提完建議之后,趁機對他說:“這么好看的畫,不僅僅要給老師看,還應該拿給所有你認可的人看,對嗎?”他聽完之后認真的點了點頭。經過一段時間后,這個孩子的繪畫中開始出現了很多開心的場景,線條也變得活潑起來,色彩也有了超出黑白之外的更加絢爛的顏色,并且逐漸表現出了對繪畫的更高熱情,創作也逐漸變成了他生活中的一部分。
在實踐的過程中,教師要利用好各種方法,去引導和培養學生對于美的認識,將學生生活中那些美好的回憶用藝術的手段呈現出來,逐步提升學生的審美意識,用藝術陶冶他們的情操,用實踐提升他們的審美。
4結語
綜上所述,在小學美術的課堂教學之中,我們要學會去引導學生進行感性觀察,通過自己所學得的知識,理性的獲取審美經驗,不斷用能夠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手段去進行教學,教授學生審美的知識,強化他們發現美的意識,讓學生在生活實際和創作中盡情發揮想象,鍛煉自己的審美能力。這樣一來,我們的美術課堂就能夠更好的實現為了學生的理念,也能夠更好的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達到應該達到的課堂目標。
【參考文獻】::
【1】李娜.淺談小學美術教學中審美能力的培養[J].新課程(上),2018(01):196.
【2】陸伯瑤.淺談小學美術教學中審美能力的培養[J].考試周刊,2018(04):170.
【3】郝芳.淺析小學美術教學中審美能力的培養[J].才智,2017(27):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