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洋
摘 要:民族民間舞蹈既是人民群眾智慧的結晶,同時也是璀璨的中華文明最為重要的展現形式之一。而學前舞蹈教育作為塑造藝術氣質的啟蒙教育,對于學生今后的人生發展將有重要影響。文章概述了民族民間舞蹈元素的內容與學前舞蹈教育的發展現狀,并探討了將民族民間舞蹈元素運用到學前舞蹈教育的方法。
關鍵詞:學前舞蹈教育;民族民間舞蹈元素;運用
民族民間舞蹈是指廣大人民群眾根據祈福、娛樂、表達情感等多方面需求而創作的,并由民眾自發傳播、傳承的寶貴舞蹈藝術形式。學前舞蹈教育是舞蹈教學的基礎階段,對培養學生興趣愛好、藝術思維都有著奠基性作用。將民族民間舞蹈元素運用到學前舞蹈教育中,具有藝術與現實的雙重意義。
一、民族民間舞蹈元素的內容以及學前舞蹈教育的發展現狀
(一)民族民間舞蹈元素的內容概述
民族民間舞蹈元素是最具有中華文化特色的元素內容之一。其中,民族元素主要是指我國56個民族大家庭中各自民族的傳統舞蹈,這些舞蹈形式包括了宮廷舞蹈、民間舞蹈、古風舞蹈以及其他內容,例如傣族舞、蒙古舞、新疆舞、漢族舞等多種展現形式,具有光彩靚麗、花樣繁多的觀賞屬性。而民間舞蹈則有著同樣寬廣的外沿,主要是指在民間流傳下來的,被百姓所喜愛的舞蹈類型。民間舞蹈主要具有三大特點。第一,群眾性。不同于宮廷舞或其他舞種的小眾性,民間舞蹈最為顯著的特征在于其具有廣泛的民眾基礎。老百姓爭相學習、模仿為此類舞種的繼承和發展開辟了途徑。因此,民間舞蹈往往也具有動作簡單、舞步單一等特點。第二,繼承性。這也是基于群眾性而衍生出的特性。這種傳承既是古代文化的沉淀,同時又與傳統民俗緊密聯系而不斷地更新,進而形成深厚的文化內涵。第三,娛樂性。舞蹈的本質就是表演與娛樂的互相交融。實現這種交融,才能保證舞蹈者的精神內涵受到熏陶,民族品格得到陶冶。
(二)學前舞蹈教育現狀
在目前的學前舞蹈教育中,有關民族民間舞蹈元素的發展還尚不健全。這主要有兩方面的原因:一方面,學校以及教學工作者對此類型舞蹈教學沒有引起重視,認為學前舞蹈者舞蹈與之聯系不大;另一方面,一些教師認為民族民間舞蹈難度較大,與學前舞蹈教學不相適應。因此導致目前的學前舞蹈教育未能對民族民間舞蹈加以重視與運用的普遍現象。
二、讓學前舞蹈者感受民族民間舞蹈的獨特魅力
在開展教育教學活動時,我們充分利用廢舊材料與相關圖片,與學前舞蹈者共同布置、營造一個良好的民族民間舞蹈環境和氛圍,增加學前舞蹈者傾聽、感受、表達交流的機會,讓學前舞蹈者主動與環境發生作用,引導學前舞蹈者在民族民間舞蹈的感染下陶冶性情,促進學前舞蹈者對民族民間舞蹈的了解,激發學前舞蹈者熱愛生活、熱愛美好事物的情感。
(一)了解特色鮮明的民族民間舞蹈。西雙版納的傣族和基諾族,每逢一年一度的傣歷新年節和特懋克節,都要組織隆重的慶祝儀式。如基諾族的兒童舞(基諾語稱“佐交交麥”),幾乎每個基諾族村都有,其舞姿活潑大方,天真爛漫,多是載歌載舞,一般無伴奏。歌舞動律特點是跺腳、屈膝。跺腳時似被火燙了一下,抬腿敏捷快速;屈膝半蹲跳時身體微有顫動,形成活潑而不輕狂,穩重而不壓抑的風格特點。
(二)熟知的民族民間舞蹈。開展學前舞蹈者民族民間舞蹈教育應從感受入手,讓學前舞蹈者通過感受民族民間舞蹈所表現的內容和情感加深理解,學前舞蹈者就很容易學會并掌握其舞蹈特點。如傣族舞蹈《孔雀舞》的特點是曲調優美動聽,節奏活潑歡快,表達了傣族人民以孔雀為吉祥物,抒發了傣族人民美麗善良、勤勞勇敢、生活幸福的美好情感。又如大象是西雙版納學前舞蹈者喜聞樂見的動物,象腳鼓也是學前舞蹈者熟知的樂器。讓學前舞蹈者學習敲打不同節奏或不同節拍的象腳鼓的同時,又讓學前舞蹈者根據不同鼓點聲變換舞蹈動作,學前舞蹈者自然是學得認真又感興趣。
三、將民族民間舞蹈元素運用到學前舞蹈教育中的具體方法
(一)豐富民族民間舞蹈元素的內容
將富有民族民間特色的舞蹈元素運用到學前舞蹈教育中去,首先要求教師轉變教學觀念,合理地對特色元素進行利用,選取合適的、優質的民族民間文化元素,使學生通過對民族民間舞蹈的模仿和學習,實現其對于傳統文化的感知和體驗,進而促使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值得注意的是,所選擇的教學內容應當既具有深層內涵,又要披上多彩的時代“外衣”,不斷地融合翻新。
(二)創新舞蹈教學方法
教學方法是教學活動的實現途徑。優良、高效的教學方法對教學目標的實現有著巨大的促進作用。創新舞蹈教學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兩方面內容。
第一,探究新式教學內容,努力建構合理的教學目標。創設一個正常的、能夠實現的目標是十分重要的,既利于學生達成學習任務,也能夠避免學生因無法完成任務而使自信心受到打擊。因此,教師要構建合理的教學目標。
第二,將多媒體技術運用到舞蹈教學過程中去。教師在課堂上可以選擇一些帶有民族民間舞蹈元素的舞蹈視頻給學生播放。學前啟蒙階段的學生受外界影響較小,更容易接受一些充滿“真”“美”“天然”“靈動”等內容的舞蹈元素。這樣不僅能夠為培養學生的審美觀打下基礎,也有利于學生自發地對舞蹈內容進行模仿,培養學生的創造力。
(三)設置比賽項目,提供多元化的表演平臺
各個領域或行業的發展都離不開不同個體與不同群體之間的比較與競爭,競爭是發展的催化劑,學生的舞蹈學習也不例外。雖然這種競爭對于懵懂的孩童來說看似較為嚴格,但是對于其發展是很有利的。積極開展舞蹈比賽活動,一方面能使學生的心理素質得到鍛煉,使其面對觀眾表演時不會怯場,敢于接受挑戰;另一方面,團隊比賽能夠很好地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精神,增強團隊的凝聚力。此外,學校和教師還可以安排學生到敬老院、老年社區、孤兒院等地進行民族民間舞蹈匯演,這樣既能夠為孤寡老人和小朋友的生活增添樂趣,也為學生提供了多元化的表演平臺。
四、結束語
民族民間舞蹈不僅具有鮮明的民族文化特色,同時也兼具了豐富的文化情感。在學前教學中運用民族民間舞蹈,能夠為培養具有民族文化底蘊的高素質人才提供土壤。
參考文獻:
[1]羿千喜.論學前教育中民族民間舞蹈教學的必要性[J].大眾文藝,2014(18):238-239.
[2]王岳.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學習民族民間舞蹈初探[J].濰坊工程職業學院學報,2016(02):1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