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冠南 李玉麟
摘 要:民間傳統體育項目作為一種傳統文化的表現形式應該為社會公共事業服務,民間傳統體育項目(以中國式摔跤為例)屬于傳統文化的一部分,以一種文化符號的形式存在,并對社會公共事業發展存在一定的積極效應,但是民間傳統體育在當今社會的發展存在一些困境如公眾影響力小,缺少資金支持,人才匱乏和自身體系不完善等問題,政府應有權對民間傳統體育項目進行推廣并給予政策支持。
關鍵詞:政府;民間傳統體育;中國式摔跤;文化符號;困境;推廣
一、中國式摔跤的發展歷程
(一)中國式摔跤的發展有著悠久的歷史從春秋戰國時期開始,摔跤成為一種軍事訓練方式,得到大力發展。秦漢之后,摔跤也適用于戰爭,進而演變為一種表演娛樂項目,成為民間的一種欣賞節目。魏晉時期,極力提倡摔跤運動,把摔跤作為士兵訓練的方法。唐代習武、講武的風氣盛行,所以摔跤活動在唐代流傳大街小巷,就連君主也要為士兵擊鼓,鼓舞士氣,振奮軍心。清代帝王極力發展相撲,侍衛府設“相撲營”之后演變為“善撲營”專門為宮廷娛樂表演。已經形成了登臺入龍鳳之眼的運動,中國式跤術在清末已經發展到了較高的水品。清朝滅亡以后,善撲營跤手分散在各個地區,有的變成了跤藝師傅傳承技藝,有的為了養家糊口不得不在街頭賣藝表演維持生計。民國初年天津三不管,北京天橋地段是摔跤人街頭賣藝最為集中區域。
(二)新中國成立后中國式摔跤運動僅在少數特定地區得以流傳形成了以京津跤為主的主要流派,在第一屆少數民族運動會上,中國式摔跤已經成為正式競賽項目,在1956年和1957年,國家體委相繼頒布了“中國式摔跤運動員等級制度”和“中國式摔跤規則”,并且正規化了中國式摔跤項目。
(三)當前中國式摔跤的發展到現在已經形成了以特定地區為主(如天津,北京等)為主的一種地區形成的特有文化符號得以流傳和發展,也使中國式摔跤這項民間傳統的體育項目成為了京津地區中一種特定的文化標志,代表和繼承著地區文化。
二、中國式摔跤的積極效應
(一)中國式摔跤在政治層面上的積極效應
中國式摔跤為例,民間傳統體育以各地區的群眾以群眾性的民間組織進行傳承,以保持著中華民族自身流傳下來的具有中華民族性質的古老運動得以流傳。民間傳承人群可以通過傳承民間傳統體育增強自己的民族責任感和民族自豪感,使之成為一種文化力量鼓舞著傳承人群乃至傳承地區。民間傳統體育的發展可以影響到每一個中華兒女,民間體育項目的繁榮和發展,可以一定程度上的增加個人榮譽感。“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只有更好的發展本民族的傳統體育項目使中華傳統文化得以繼承和發展,才可以讓中華文化更好的屹立于世界文化之林。
(二)中國式摔跤在經濟層面上的積極效應
在現代社會隨著民間傳統體育項目的發展以及國家對體育產業的扶持,中國式摔跤項目在天津,北京等地區已經可以演變為一系列的民間傳統體育賽事。以天津地區為首舉辦的“首屆的天穆杯京津冀中國式摔跤邀請賽”以及通過一系列的商業運作形式為天津地區的發展帶來了一定的經濟效益,促進了城市經濟水平的發展,為城市化進程的加快貢獻了一份自己的力量。
三、中國式摔跤發展面臨的困境
(一)中國式摔跤自身受眾群體小,公眾影響力小
中國式摔跤作為一種民間傳統體育項目,現階段來看只做到了特定地域的文化流傳,受地域限制沒有更好的方法可以做到全國層面上的推廣。即使在這些特定地區也只有少數的中國式摔跤熱愛人士受眾群體較小,相比于其他的體育項目(如羽毛球、乒乓球等)運動有著廣泛的受眾人群被全國越來越多的人學習和發展,在全國的公共影響力以及體育明星效應帶來了追星崇拜力,遠遠高于中國式摔跤這項民間傳統體育運動。
(二)中國式摔跤自身師徒的傳承模式存在問題
中國式摔跤作為一種傳統文化的表現形式,而且傳統文化大多是口傳身授,很難形成大規模的推廣。很多跤界前輩不遺余力的尋找傳人接班人教徒弟,甚至自己耗費財力精力,形成了一種帶有中華傳統特色的一種獨特于其他運動的發展和傳播模式——師徒傳承,為的就是前輩可以把自己的畢生所學毫無保留的繼承下去,不使這項技藝失傳??墒峭屡c愿違,“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人和人都是存在差異的,做到真正的傳承和精煉,是一批人甚至一代人幾代人才能真正做到的。正是由于前輩們一對一的親身關注傳授,往往忽略了更大范圍的影響。
四、政府對民間傳統體育的推廣策略
(一)政府出臺相關的體育政策促進民間傳統體育發展
政府應利用其政治職能對民間傳統體育的發展進行一定的支持和推廣,制定相應的民間傳統體育發展政策和一些保護傳統體育的相關政策,在政府的層面運用其法律手段制定一些民間傳統體育保護法,對民間傳統體育的的發展進行法律層面的保護。從國家層面對民間傳統體育的發展做出一系列的政策支持并給予大力的鼓勵政策,來推進民間傳統體育的穩定發展,使這種傳統體育運動項目得以發揚和推廣。
(二)政府對民間傳統體育經濟發展進行市場監督和宏觀調控
隨著體育事業的不斷發展和體育產業的不斷升級,民間傳統體育經濟也會作為一個新的經濟增長點在帶動擴大內需,增加就業,促進全國經濟發展水平的提高上發揮著重要作用。所以在構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前提下,政府應發揮其宏觀調控的職能對民間傳統體育項目進行一定的管理。政府應遵循產業發展規律,完善市場機制,積極培育多元市場主體,吸引社會資本參與,充分調動全社會積極性與創造力,提供適應群眾需求、豐富多樣的產品和服務。促進體育經濟在市場經濟中的穩步發展。
參考文獻:
[1]陶學榮.公共政策學[M].3版.大連: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2012.
[2]崔運武.公共事業管理概論[M].2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3]高雪峰,劉青.體育管理學[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9.
[4]趙順來,曹連眾.體育事業管理概論[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9.
[5]史海燕.現代化進程中民間民俗體育文化的傳承與發展研究[J].赤子,2014(8):77-78
[6]艾貴斌.中國式摔跤常用跤絆技術對比研究[J].搏擊·武術科學,2008(11):78-79.
[7]劉巖.天津“衛派”中國式摔跤的文化產業開發探索[C].中央民族大學,2012.
[8]張新凱.對我國競技體育“舉國體制”的理論探討[C].山東體育學院,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