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青
摘 要:幼兒的教育是一個動態的過程,幼兒園班級的環境創設不是一成不變的,應當有變化和發展。我們可以選擇環境中的可變因素和發展潛能,進行不斷的互動和調整,增加活動性和多元性。所以教育者必須重視班級幼兒成長和學習的過程,積極開發和利用主體因素,創設符合本班幼兒身心發展,體現課程實施軌跡,又能促進能力發展的班級環境。
關鍵詞:班級環境創設;互動;多元性;活動性
幼兒的教育是一個動態的過程,幼兒園班級的環境創設不是一成不變的,應當有變化和發展。我們可以選擇環境中的可變因素和發展潛能,進行不斷的互動和調整,增加活動性和多元性。所以教育者必須重視班級幼兒成長和學習的過程,積極開發和利用主體因素,創設符合本班幼兒身心發展,體現課程實施軌跡,又能促進能力發展的班級環境。幼兒園班級美的環境總是能夠帶給人舒適、溫馨的美的感受,讓人一下子就喜歡上它。班級環境創設除了美的感受還賦予了教育的元素,需要老師們更加用心地去創設富有創意和美感的班級環境。
那么如何讓幼兒園班級環境創設“動”起來,我有以下思考:
一、班級環境創設要是優美的幼兒喜歡的環境
環境創設主要包括色彩、造型和布局等方面。對于幼兒來說,首先映入眼簾的是色彩。所以應該選擇幼兒易于理解的,能產生共鳴,便于他們欣賞的色彩。
班級環境創設可能涉及的班級的各個角落,但是不能太散亂。幼兒階段思維發展水平有限,每位幼兒的操作技能和欣賞水平有差異,對于環境布置的造型和布局應滲透在長期教育活動中滲透。隨著連續的教學活動,幼兒循序漸進地開闊思維、創設作品,豐富環境創設的內容和表現形式,不能簡單地、排列式地將幼兒作品一一展現于墻面或區域。可以選用不同的表現形式和內容,如繪畫表現、手工制作、收集圖片、觀察記錄等,但是每一期環境創設所體現的主題內容肯定是唯一的且明確的。同時班級的區域環境、懸掛物等都應該和主題墻布置或者班級近期的主題目標內容呼應,營造整體效果,如小班的主題“小魚兒游游游”,班級創設漁網,孩子們制作小魚懸掛。吸管制作章魚寶寶。手工繪制不同的小魚等。這些不僅創造了優美的環境,更是滲透于環境中的潛移默化的社會教育。
“世界很小,心的領域卻很大很大,老師是在廣闊的心靈世界耕耘的職業,這一職業是神圣的。”我們應該以高度的責任心去做好這一項工作。創設一個良好的班級環境,對塑造幼兒的心靈,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使每個幼兒都能健康地成長,無疑對今后的學習乃至一生都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二、班級環境創設要環境適宜并且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
幼兒是班級環境創設的主體,他們既是參與者,也是欣賞者。因此,環境創設必須符合班級幼兒的年齡特點和身心發展需求,這是開啟幼兒和環境互動,師幼互動的前提和基礎。班級的環境創設主要是給幼兒觀賞的,提供幼兒活動的場所和內容。班級環境創設應該布置在明顯的地方,能讓幼兒最容易發現并樂意擺弄,這樣才能更好地激發幼兒在自由活動時會主動地去參與環境互動。
幼兒園班級環境布置還要充分考慮不同年齡階段、不同的幼兒個體身心發展需求。創設幼兒感興趣且樂意參與的內容,才能達到環境創設的目標和教育幼兒的目標。幼兒的年齡差異不僅僅是生理現象,還表現在他們的心理發展水平上。心理發展水平是以他們的生活經驗和能力來表現的。小班的幼兒帶有很大的直覺性,思維大多是伴隨著行動進行的。因此,具體形象,生動活潑生動形象的環境容易吸引幼兒的注意和興趣。幼兒在游戲中增加幼兒之間的交流合作。中班幼兒是具體形象思維占主要地位,主要通過事物的具體形象進行思維。根據中班幼兒的發展特點,投放一些半成品,啟發幼兒在事物表象的基礎上進行再創作。大班幼兒思維的發展與中班幼兒相比,思維發展成熟了許多,教師則可以投放具有探索性的材料,供幼兒動手動腦操作、探索。
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和需要來創設環境幼兒年齡的差異不僅僅是生理現象,還表現在他們心理發展水平上。心理發展水平是以他們的生活經驗和能力來表現的。小班幼兒的思維帶有很大的直覺行動性,思維大多是伴隨著動作而進行的。因此,具體形象、生動活潑的環境易吸引幼兒的注意和興趣。幼兒游戲的機會多了,交往增多了,愉悅的情緒體驗增多了。中班幼兒具體形象性思維占主要地位,主要憑借事物的具體形象或表象進行思維。根據這一特點,教師們提供了大量的游戲材料和半成品:有各種飲料瓶讓幼兒做娃娃頭、服裝;有各種果殼用來拼圖;用各色顏色吹吹畫畫.在做做玩玩操作實踐活動中,提高了幼兒的能力。大班幼兒由于知識、經驗、語言和抽象概括水平的提高,抽象邏輯思維開始有所發展,好奇心強愛提問。我們通過創設環境,以滿足幼兒不斷提出的問題。
三、班級環境創設要讓幼兒心靈互動同時促進幼兒能力發展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明確把“創設與教育相連應的良好環境,為幼兒提高活動和表現能力的機會和條件”作為幼兒園教育工作的原則之一。環境是幼兒藝術教育活動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是活動起始,過程,延伸。特別是班級環境布置時,根據幼兒發展水平和活動情況,商議主題,共同實踐,發現和解決問題,伴隨著課程的實施、活動的開展,環境也就創設出來了,它是幼兒與環境、課程、教師互動的過程和成果。
在班級環境創設時,教師不能捆綁幼兒,要把幼兒解放出來,要充分發揮幼兒的觀察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引導幼兒動手動腦設計自己喜歡的的環境。兒童的眼睛喜歡看到鮮艷明亮的色彩,環境創設時要選擇鮮艷明亮的顏色。如:在美工區中,幼兒可以動手描畫自己喜歡的圖畫,或者創作自己喜歡的手工。擺放在作品展示區。這樣,既可以豐富教室內容,也達到了展示幼兒作品的目的,使幼兒強烈的認可得到滿足。從而達到促進幼兒發展的目標。
環境創設后并不意味著持續一段時間都一成不變,而是很多活動的延續和補充。在活動過程中,教師要深化班級環境的內涵,挖掘其隱藏的教育價值,發現問題、捕捉信息,不斷豐富和完善內容,并呈現動態發展的形式。班級環境創設不是教師或者幼兒單獨完成的,而是在課程實施的過程中,教師的引導下,幼兒與課程、與環境、與教師互動的成果。環境不僅反應幼兒的學習生活,更要實現服務幼兒,服務教育教學。優美、動態的環境,給予幼兒美的享受,陶冶情操,又給予幼兒自主操作、主動學習的機會和空間,實現心靈互動,豐富知識,提高能力。佩室環境布置能力是每一位幼兒園教師最基本的、必備的技能,因此,我們應該多看、多學、多想,在環境布置中才能夠事半功倍地獲得良好的布置效果。
參考文獻:
[1]管金玲.課程游戲化背景下幼兒園班級環境的創設探究[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8,15(11):205-206.
[2]丁艷珍.幼兒園班級環境創設的有效性探究[J].名師在線,2018(16):92-93.
[3]陳成.基于主題背景下幼兒園班級環境創建的思考[J].教育現代化,2018,5(13):363-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