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燕容
摘要:在當前社會迅速發展的條件下,我國的教育事業也得到了非常迅速的發展。在當前的教育行業中出現了很多新型的教育模式,融合教育就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個部分。融合教育是一種較為特殊的教育理念,在進行實際教育的過程中,對教育的環境進行了特殊的設計,對其中的每個孩子都制定了有針對性的教育計劃和教育目標,不論是普通孩子還是特殊孩子,都可以在同一環境進行教育。本文主要對當前融合教育管理的現狀進行了分析,并對家長工作進行了分析,提出相應的策略。
關鍵詞:融合教育;現狀;家長工作;策略
一、什么是融合教育
融合教育(Inclusive Education),是指在平等和不受歧視的前提下,盡可能地將殘疾兒童安排在所在社區的普通學校就讀,并提供最適合其需要的支持和幫助,使不同學習風格、不同能力和背景的殘疾兒童得到盡可能好的公共教育。融合教育還可以涉及學習困難、多動癥甚至天才兒童的學習和生活。融合教育堅持的基本原則是:所有孩子都能夠學習。讓所有孩子都享有公平受教育的機會,是促進教育公平、均衡、可持續發展的要求;讓有特殊需要的學生在參與普通班級現場活動中產生良性的互動,在活動過程中共同進步。重點強調的不是改變孩子,而是開展一種關懷、接納、付諸行動的教育。
強調多元價值,建立一種教育能普及所有的學生,從而更好地適應每個學生不同的學習需要。讓每個孩子,不管是學習障礙還是殘疾的孩子都能快樂學習,不因為學生成績差、自身殘疾而遭受排斥。讓特殊孩子和普通孩子“融合”起來、一起上課,而不是被“隔離”出去。這是全球教育發展的趨勢。
二、存在的問題
在當前的教育管理中,融合教育管理是一個較為新型的教育管理模式,并在實際的應用中取得了十分良好的效果。但是從當前融合教育管理現狀來看,其中還存在著一些問題,這些問題都會直接或者間接地影響教育質量。
家長工作不到位是主要問題之一。根據相關調查發現,我國學齡前殘疾兒童有140萬人左右,并且每年都在以20萬人的速度增加。很多家長因為不承認甚至不愿意面對自己孩子的身心發育障礙問題,所以真正需要開展一些特殊教育的幼兒數量可能要比這一數字更為龐大。在相關研究中發現,很多特殊兒童的家長對融合教育保持積極的態度,認為特殊兒童在融合教育環境下可以得到更大的進步和發展,并且希望特殊兒童可以將全部時間進行利用,在普通兒童班級中接受相應的教育。
雖然如此,但是特殊兒童家長在對兒童教育的認識上仍然存在問題。也許家長具備一定的理論知識,但是由于過分緊張或焦慮,導致教育方法存在不科學的問題,甚至一些家長無法正確認識特殊幼兒存在的問題。學前融合教育的主要執行者是幼兒園教師,雖然教師具備較強專業性,對融合教育也保持積極心理,但是很多教師對融合發展的前景和自身教育能力卻始終存在遲疑態度。幼兒園管理人員也因為自身教育發展條件不足,往往對于學前融合教育存在消極態度。此外,很多正常兒童的家長過分擔心自己孩子,害怕特殊兒童對自己的孩子產生負面影響,所以特殊兒童在普通兒童班級中的學習并不能得到有效的認同。在進行融合教育的過程中,幼兒園對特殊小孩的培養十分重視,在這期間需要與家長做好相應的溝通工作,孩子接受學校教育,家長也需要參與其中,與教師進行合作,才能夠使融合教育發揮出真正的作用,但是當前很多家長會由于各方面因素的限制,導致與學校之間的配合不夠,影響融合教育管理的質量。
三、方法對策
(一)充分理解
不少普通幼兒家長由于缺乏有關學前融合教育方面的經驗,對學前融合教育存在種種顧慮,擔心普通兒童會受有些特殊兒童的不良影響,因此,他們對學前融合教育的接納只是在態度層面,還難以落實到行為層面。因此,在加強學前融合教育宣傳力度的同時,有必要對家長進行成功實例的宣講,讓家長認識到學前融合教育不僅有利于學前特殊兒童,也有利于普通兒童的身心發展。
具體方法可以是:幼兒園建立家長學校,向家長介紹普特幼兒友好互動過程及幼兒在互動中的收益情況;社區開展關于學前特殊兒童及其教育的講座,宣傳學前融合教育的成效,將開展過程做成展板,給家長以直觀的認識,減少家長的擔憂,使他們對學前融合教育從態度上的支持進而落實到行動上的支持。
(二)換位思考
家長應充分肯定教師在融合教育管理中的辛勤付出,并多從教師的角度去考慮所施行的教育理念與采用的教育方法,從長遠的角度看待當前的教育效果,即多換位思考一下,自己站在教師的角度該如何因人施教,如何實施融合教育管理。
(三)同一陣線
在對待孩子的教育問題上,家長應該和教師站在同一陣線,即堅持學生在學習中所受到的教育是合理的、有效的;可以與學校、教師一起探討教學的具體過程,可以有分歧,但堅信總能找到合適的方法予以解決,堅決不站在融合式教育的對立面解決問題。
(四)有效溝通
融合教育,對特殊孩子的教育十分注重,而特殊孩子的教育需要加強家長與教師之間的配合,加強溝通,才能夠有效促進融合教育的發展。但是當前很多家長工作較忙,實際溝通較少,對此可以制定出相應的教育策略和教育目標,由教師和家長共同施行,確保家長能夠與孩子之間進行足夠的溝通,家長和教師之間進行有效的溝通,只有這樣教師才能夠對特殊孩子的教育情況進行全面了解,適時地對教育目標進行調整。
(五)創造條件
學生的教育不單單是學校的職責,也是學校、家庭共同努力奮斗的目標。因此,家長在參與融合教育的過程中要積極創造一切可能的條件,加強與學校的聯動、與教師的互動,讓教育不只在學校進行,還要在家庭中落地生根,使教育充分發揮出教育本身的意義。學校在實際發展過程中也要積極分析和了解特殊兒童家長和普通兒童家長對特殊融合教育的態度,從而引導特殊兒童家長對兒童問題進行正確理解,盡可能地消除普通兒童家長的思想顧慮,引導和鼓勵特殊兒童家長參與到幼兒園開展的活動和教育中。在此種基礎上,學校還可以進一步擴展融合教育的參與對象,比如將社區支持融入家園共育中,通過這種方式更好地推進特殊兒童教育的輿論宣傳力度,對特殊兒童和普通兒童家長進行正確引導,通過這種方式實現對學前教融合教育認知水平的提升,進一步強化家長對這項教育工作的關注程度。
(六)深層次合作
家長與學校的合作應進一步向更深層次發展,停留在溝通層次上還遠遠不夠,家長應主動探尋新的方法。可以參與學校的具體教學過程中,參與課程的制定,參與具體的授課環節,讓孩子感受和父母一起學習,這樣可以極大增加孩子的興趣和動力。同時,家長們可以成立家長聯合會,匯聚家長們共同的心聲,給予學校良好的建議,共同把融合教育搞好。
還可利用互聯網平臺,以建立班級QQ群、微信群等方式,實現便捷、高效的溝通,也可以實現實時的視頻溝通,更好地解決問題。家長還可以與學校共建講壇,定期到學校組織學術交流,共同探討課程設置等方面的問題。
(七)分享經驗
融合教育要想得到更大的發展,家長與教師之間要經常分享經驗,從而根據特殊兒童及其教育情況開展更為細致的研究和分析。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和家長也要對典型問題進行有效分析,不斷獲取優化這項教育的合理對策和方法,實現對融合教育質量的全面提升。幼兒園在實際發展中需要對融合教育理論學習進行經驗的總結和吸收,通過這種方式為特殊兒童在正常社會中的發展提供更合理的幫助與支持。
四、結語
加強家長在融合教育中的作用發揮,促進家庭與學校之間的合作,對全面提高教育的教學質量有著十分重大的意義,在實際的工作中,我們還要不斷探索、積極總結,尋找最優的解決方案。
(責編:張欣)